【摘 要】 本文首先论证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次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模型。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协调;评价模型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有定性的趋势分析,还要有定量的分析。人们要想二者协调发展,先得对协调状况进行评价,然后才可能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才可能对二者协调发展的未来做出预测。因此,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合理、便于操作的综合指标体系,然后研究“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一经济”复合系统发展评价模型来评价二者的协调状况。本文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一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作探索性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特征和状况做出定量分析是协调发展理念由观念层次走向操作层次的关键环节,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研究。
本文主要是结合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将两者的协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兴专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新兴专业是指应社会及市场的迅猛发展而设置的,具有良好就业前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专业。新兴专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二是主导产业相关专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高等教育需要优先为主导产业输送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专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的考察,也能反映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本文设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关于系统协调评价采用较多的方法为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后,赋予相应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获得反映系统协调程度的数值,从而进行比较。其中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于1977年正式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因素,并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各层次要素的重要程度,得到诸要素的综合评价值,并据此进行决策。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在决策思维过程中进行分解、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1]。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影响企业竞争力大小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消除评价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因而减少了指标选择的工作量。此外,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所得的权数是伴随数学变换自动生成的,具有客观性。一般来说,主成分分析法适合于大样本容量的综合评价[2]。
3、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确定分类统计量和聚类方式,即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之间的距离。然后把n个样本各自看作一类,这时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就是样本之间的距离。从计算得到的n(n-1)/2个距离中找出距离最近的一对,把它们合并为一个新类;计算新类和其他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每进行一次则减少一类,直到所有的样本都合并为一类为止。聚类分析法中的基本工作是:一是确定度量样本之间距离大小的统计量;二是确定类与类之间的归并方式。
4、模糊综合评价法[3]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这些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根据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特点选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两者的协调进行综合评价。
三、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模型
1、确定各指标权重
权重的确定是决策中基本的问题,常用的赋权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二元对比排序法、专家评判法等;客观赋权法有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等。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具体过程如下:请有责任感并且是内行的多位专家,采用1-9标度准则,对同一层次的各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据此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某对应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确定单因素隶属度
(1)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对于定性指标,首先让调查对象评价指标,并不要求给出具体的分值,而是在“优、良、中、差、劣”五个级别中选择一个。对评语隶属度可依次取:1.0、0.8、0.6、0.4、0.2。最后用模糊统计法确定定性指标的隶属度。
(2)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定量评价指标分为三类。收益型指标:数值以大为好;费用型指标:数值以小为好;适度型指标:数值适中为好。本文利用极差变换法,对定量指标求隶属度γτ:
3、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下面数学模型,求得综合评价结果:
对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全面评价,能发现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提供依据。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本文正是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有益探索。
【注释】
[1]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朱顺泉,管理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纶标.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韩志新(1977-)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