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迷失,无疑在向世人说明这样一个真理:会计离开诚信的后果是可怕的。文章分析会计诚信的内涵,论述在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下,改变失信成本和失信收益之间原有的不等式关系,是建造会计诚信之厦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环境;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7-0162-0002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没有生命的会计工作又会如何呢?当诸如安然、世通之类的大公司轰然倒下时,人们对会计之生命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有人说,只要世界经济是向前的,倒下一个安然、一个世通又何妨?是啊,垮掉一个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者对所有企业的怀疑,对整个社会会计诚信的不信。“优者不优,劣者不劣”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投资的恐慌、融资的困难、金融市场的危机、社会资源的失配、世界经济的低迷,这些将不再是“损失”二字可以描绘得了的,诚信的缺失带来的将是“灾难”。
当会计信息代表的仅是一堆虚假的会计数字时,当会计数字代表的仅是数字游戏的结论时,会计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会计的前途又何在呢?
一、会计业的迷失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本质上看,会计是经济发展对诚信需求的产物。信用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唯一工具。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和伦理学与政治科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在《论经济“奇迹”》一书中,详细考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考察结果表明:高度透明、充分尊重会计诚信的制度让其铸造了辉煌,创造了奇迹。在我国,会计的产生、发展也与诚信紧密相连。中国会计学的奠基人潘叙伦先生在上海创立“立信会计学院”时,就从孔圣人的古训“民无信不立”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发,创立了“以信立世、以信立业、以信处事、以信待人”的立信原则。会计业的初始无疑是与诚信相伴的。
然而,曾几何时,“诚信算什么?诚信值几何?”的思想浸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会计诚信的缺失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147家,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家,虚增利润14.72亿,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质量检查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元。
有人将被揭露曝光者比作冰山的一角,那么那些没有被揭露的造假事实估计不在少数吧?国内会计诚信的缺失,曾使一些人寄希望于美国式的会计制度和市场监管模式,中国证监会就曾颁布了必须请特许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国上市公司补充审计。会计诚信的找回真的可以依靠会计制度模式的国际化来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2001年年底开始,西方一系列的会计丑闻频频曝光:美国的石油巨头安然公司,通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办公设备巨头施乐公司,制药巨头默克公司,军工巨头诺思罗普公司和法国的威旺迪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纷纷由于假账丑闻落马倒下。诚信缺失的现状早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问题。
二、会计诚信的内涵
诚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诚”即诚实,相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少有三层内容:(1)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2)诚恳善待与自己会计工作有关的人们;(3)热诚勤恳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信”即守信,相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也至少有三层内容:(1)讲究信用,坚守“会计当而已矣”的诺言,实话实说,只做真账;(2)树立会计信誉,创建会计品牌,坚决不做假账,提高会计公信力,让公众信服;(3)信任他人及其会计信息。
概括起来说,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是会计作为账房先生对主人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义务具有了社会属性。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控,成为市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做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三、建会计诚信之厦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一个健全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诚信,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一刻也离不开会计诚信。真实的会计信息能使资本市场有效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误配,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控制职能失效,危及大批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那么,该如何构造会计诚信之厦呢?
(一)构造会计诚信之基石
在会计诚信缺失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唤回会计诚信呢?在市场经济中,要塑造会计的诚信,首要的问题当然是构造会计业诚信之基石——会计业所处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是任何事物健康发展的前提。
1.从公司内部来看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3)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应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4)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5)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6)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2.从公司外部来看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和商品、市场及价值观念体系,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让会计诚信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土壤。应该看到,越是搞市场经济,社会就越要提倡人们有理想、讲道德,要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和集体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海洋中保持头脑清晰,扬帆远航,否则就可能触礁搁浅,甚至船毁人亡,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淹没。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原则的。就拿上市公司来说,财务信用首先是个有限的经济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财务信用就是上市公司目的地保险箱。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用为代价,公然违背信用原则,不仅造成财务混乱,而且自行丧失了赖以生存发展的有限资源。此外,诚信应该是全社会的诚信。政府、企业管理层和上市公司财会人员,都要遵循诚信规则,特别是各级领导应率先身体力行。一个失去诚信的资本市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如果坑蒙拐骗能出效益、假账能出成绩、数字能出领导,那么资本市场休矣,更谈不上加入WTO后与外国企业竞争。其次,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机制。这种评定并不局限于赢利能力,也不只是PT和ST的划分,而是着重于上市公司的公众信誉。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是否真实使用募集资金,信息披露中是否有公众疑点,以及中介机构保留意见出现的频率等等,并将这些指标构成上市公司的信用指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此外,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这就包括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诚信思想;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引导全社会参与支持会计打假。
(二)打造诚信之厦的中流砥柱
正如上述,我国存在着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的现状。因此,要唤回诚信,关键当然是如何将原不等式转向,即使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
具体来说是:
(1)加大惩罚力度、广度。对恶意造假者,必须对造假单位的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2)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的会计人员,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3)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充分利用一切社会手段,使会计失信难逃法眼,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会计稽查方面真正体现。
诚信是金,诚信为本,无信不立,唤回会计诚信,留住会计之生命,打开通向会计业未来的大门,我们的会计工作才能在以后的经济腾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