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1 15: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优秀的管理会计教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打下基础。文章在对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背景,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会计教材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 管理会计 教材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4.3;F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116-03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云计算的普及、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发展的。由于大数据能够提供可靠性高、可信性强的预测结果,大数据正在被经济发展、金融决策、统计分析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学者获取并应用,以提高组织价值、获取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为企业输送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大数据的出现为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教材能否有效革新,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关系到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是否符合企业人才招聘的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能更加充分发挥职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管理会计教材却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教材显现出以下弊端: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教材内容重复

目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仔细分析这三本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本教材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很多内容嚴重重复。

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来说,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与财务管理“财务计划”中有关预算的内容重复;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与财务管理中相关预测分析的内容重复;管理会计中的“长期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杠杆效应和资本结构等有重叠的内容;管理会计“营运资本投资”中的存货决策与财务管理“流动资产管理”中的存货规划与控制重复,都介绍了经济订货量的计算与应用。

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教材来说,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较为简略且系统地介绍了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但是几乎涵盖了成本会计一书中成本核算的大部分内容;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计算” “责任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相关内容重复;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分析及本量利分析”也与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重复。

这三门课程教材的严重重复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第一,教师重复讲解相同的内容,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上课质量,学生也由于教师讲述重复内容而失去学习兴趣,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第二,教师有时会省略对部分重复内容的讲解,虽然节省下来的时间增加了介绍新知识的教学课时,但不能使整本教材的知识得到有效衔接,会对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第三,教材内容重复会使学生对教材的布局和课程的设置产生怀疑,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管理会计教材陈旧,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管理会计教材大都偏向对基本的、简单的理论知识的介绍,这些理论知识及配套练习题的背景较为陈旧。有些教材虽然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实务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理论和新技术,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战略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但是对这些内容只是给予简略地介绍,并非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陈旧的知识和案例难以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学生毕业后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实务将会困难重重,无论从时间还是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

(三)管理会计教材缺乏中国特色,尤其缺少本土经典案例

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在引进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随着国际市场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我国的管理会计实践日益丰富,但是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依然变化不大,即使有更新也只是占据较小篇幅。因此,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不能反映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以及当代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成果,学生毕业后很难跟随国际管理会计发展的潮流、满足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

管理会计教材中的案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国外管理会计发展较为成熟,案例也较为经典,但是和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经验存在较大差别,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际工作,实践指导意义明显不足。例如,进入21世纪,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战略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已经全面应用于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经典的本土案例,但是这些实践经验还没有总结成适用于教学的案例资料。

(四)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合比例

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安排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占据较大篇幅。管理会计的预测和决策职能的实现离不开数学计算,适当比例和难度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增强了管理会计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但是,大篇幅的计算会导致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数学问题,减少了介绍管理会计知识的时间,导致教师上课的疲惫感,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记住最后推导出的结论,效果并不显著。另外,很多数学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推导得出的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假设条件是不成立的,结论的应用型不强。第二,管理会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阅读材料较少。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单一,严重缺乏配套的案例分析和新颖的阅读材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启发,不能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潮流。

(五)缺乏对必要的其他相关领域知识的介绍

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要发挥作用不仅要求管理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还要熟悉管理会计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统计学知识。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介绍,即使有也只是粗略介绍。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阻碍是对其他领域知识的知之甚少,而临时学习在耗时耗力的同时效果并不显著,这就凸显了管理会计教材知识介绍的不全面、不充足、不完善之处。

二、 大数据时代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的教材编写制度不完善

教材编写制度是编写教材时的方针指引和政策导向,是编写者据以编写教材、出版社据以审阅教材的理论依据。完善的制度可以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向,使编者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大限度地编写出最具实用性的教材。我国的制度对教材的编写缺乏统一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导致编者编写教材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制度的约束,编写教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出版社的审稿标准缺乏制度上的明确规定,某些实用性不强和层次性不高的教材依然出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者知识水平有限,知识更新较慢

管理会计教材编写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者的知识水平,教材是编者知识的文字化表达。如果编者的知识水平具有局限性,总是停留在过去背景下陈旧的知识水平上,无法根据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及时对知识和认知进行更新,编写出的教材也必定是落后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对管理会计知识水平的要求。

(三)缺少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走访调查和对西方成功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学习借鉴

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学科,理论只有应用于实务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编者在编写管理会计教材时,只是将理论在教材中详细阐述,没有到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走访调查,一方面导致对管理会计的实务认识不足,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另一方导致编者难以获取最新的实务资源用于管理会计教材。此外,很多西方的管理会计教材编写较为成功,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新颖、趣味性浓的优点。案例丰富但不枯燥;阅读资料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知识更新快;很多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编者缺少对西方管理会计教材的学习借鉴,使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缺乏对其优点的消化和融合,相比之下凸显出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教材的改革措施

(一)全面整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

由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严重重复,如何正确划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内容是学术界有争议但迟迟没有结论的话题。对于如何整合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管理会计作为内部会计,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所以管理会计教材的重点应该放在内部管理的需要上,将长期投资决策划入财务管理中,只保留对企业内部进行投资的内容,如营运资本投资。同时,管理会计应该简化产品成本计算的介绍,将重点放在可以用于内部管理的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企业业绩评价、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上,做到管理会计教材与时俱进。第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重点介绍成本费用分配、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报表形成的课程,我们应该保留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控制和考核作为用于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部分应该划入管理会计中。第三,财务管理作为以公司理财为主体、以金融市场为背景的管理学科,其主要内容应该趋向于理财学方面,合理进行外部筹资和外部投资,以最低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财务管理应该保留货币时间价值、证券价值评估、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风险与收益、杠杆原理和资本结构、长期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将流动资产管理划分到管理会计中。

当然,为了保证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可以将重叠部分内容以实践课、案例分析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回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更新和完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

近年来管理会计作为以西方管理会计教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新兴知识在不断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吸收符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引进最新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实践充实和完善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环境变化,笔者认为应该将以下新兴的管理会计知识添加到管理会计教材中:第一,作业成本法作为在高科技生产条件下以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的成本计算方法,拓宽了变动成本的范围,明晰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更准确地核算了产品成本,所以将作业成本法系统完善地纳入管理会计教材中是十分必要的。第二,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有效工具,已经被现代企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所以应该将其理论体系和相关案例结合纳入管理会计教材中并进行重点阐述。第三,应该丰富营运资本投资的相关内容,它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提供有关信息,还与外部投资和未来发展趋势息息相关。

(三)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教材

随着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以西方企业为背景的管理会计教材不再适合我国的国情和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所以编制适合我国经济环境和课程知识结构的管理会计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资料,走访企业管理实务,编写适合本土情况的管理会计教材,以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合理调整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资源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配比不合理,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占了较大篇幅,所以我们应该合理进行调整,调整的关键在于增加案例的比重。为了解决管理会计案例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引进国际经典案例。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标准,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案例。第二,高校、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应相互合作,互相提供符合要求的经典化和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案例,将高质量的案例写进教材。第三,高校和相关机构应该深入企业,了解现代企业使用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在经过企业同意之后,可以将搜集到的所有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启发性特征的实际案例编写成专门的案例教材用于实际教学。如果高校之间能形成资源共享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各高校的资源储备就会倍增,管理会计教学发展将会突飞猛进。

(五)适当增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介绍

管理会计教材的主体当然应该是管理会计知识,但是任何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体系。当管理会计知识或案例分析涉及到其他学科时,教材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有必要做出简单的介绍或给出可以独立学习的指引,以便学生可以在感兴趣时在教材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这样就不至于在使用时无从下手,有利于学生在自我努力下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磊.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调查研究[J].对外经贸,2013,(10).

[2]王晓辉.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商业会计,2012,(18).

推荐访问:管理会计 探讨 教材 时代 数据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