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一级财政收入有限,很少向村庄拨专款用于整治环境卫生,尤其是用于垃圾处理。而方兴未艾的“厕所革命”则可以得到专款资金用于筹建公共厕所及下水管道。
目前,除部分旅游乡村或较发达地区有较多的资金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外,大部分村庄还比较闭塞,没有市场资本的参与与投资也是致使这方面基础设施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而言,基层政府意识的缺乏以及资金的限制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建全,很多先进的分类处理技术难以向全国推广,最终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停留在较低端的阶段,难以向前向好发展。
四、中部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治理对策
不同的学者对于农村垃圾的治理措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总的来看,无外乎两方面,一是强调外在因素,即技术手段和资金投入;二是强调内在因素,即政府和村民的参与。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其次突出村民参与的重要作用,构建有益于垃圾处理的“文化网络”,激发村庄内生动力,同时加强与外界联系,最后完善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探索更加高效的处理方式。
(一)政府要提高问题意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投入
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不容小觑,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会对其他方面造成严重污染,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垃圾处理是村民自己的事,但是必须突出政府引导的作用,利用强制力要求一段时间,克服村民的惰性,长此以往,村民才有可能养成不乱丢垃圾、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政府在该问题上要积极引导、善于管控。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视农村垃圾处理方面的专门性立法,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下达到镇、村一级,引起村委的重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购置垃圾处理所用的设备等。另一方面,政府要扮演好“幕后人”的角色,发挥村民的智慧实现村民自治,避免干涉过多导致矛盾的发生。最后,政府则应该成立相关部门,做好权力分划,施行问责制度,并尽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或者县与县之间的交叉评比检查制度,或者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检查体系,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二)村委要根据本村特点,积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探索有益于垃圾處理的“文化网络”
乡风民风对村庄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除了基础设施以及处理技术等“硬实力”外,基层政府部门应注意引导培养村庄的“文化软实力”,为农村垃圾处理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激发村庄内生动力以及村民的智慧,确保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在制度上,应由村委牵头,找出若干有威望、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或乡贤代表组成村民理事会,代表村民利益,负责协调与联络。村委与村民理事会应充分讨论,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包含环境卫生方面的村规民约,并在村庄内部进行公示宣传[5]。同时,应该以地理位置等为依据将全村划分为若干片区,由每位村民理事会进行责任包片,同时由村两委负责监督考评。在形式上,村委应在全村范围内,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聚集的地方竖立宣传告示栏,张贴有关垃圾的危害及分类知识等图画、标语。在行动中,为保证措施得以顺利进行,还需要村委及村民理事会一起制定若干可实行的奖惩措施,例如,表现好的奖励洗衣粉、卫生纸等,表现较差的予以一定的惩罚。关键问题是,有奖惩措施还须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有措施但是没有执行的现象。为保证垃圾的有效回收,方便村民生活,村庄可以委托村民建立村级的垃圾回收点,负责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村民积攒够一定数量的可回收垃圾后,可以来此进行变卖或者兑换相应礼品。
不同地区应该根据本村的经济状况、乡风民风、地缘特征等条件探索出适合当地垃圾处理的“文化网络”,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到垃圾处理中,让村民意识到自己是村庄的主人,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从不乱丢垃圾开始,需要从垃圾分类开始。
(三)积极加强与外界联系,利用社会力量真正盘活村庄
尽管现在乡土社会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但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旅游乡村、城市社区,普通农村对外界的联络还很有限,再加上农村中多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老人,导致村庄缺乏生机,也使得活动难以开展。因此,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善用巧用社会力量营造村庄生气,推动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的改善。
在具体措施上,村庄应积极与周围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联系,利用周末在村庄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小朋友对村民家中卫生情况、垃圾是否分类等进行打分评比,借小朋友之口,引起村民的重视,同时表达出本村人碍于情面难以表达的问题。并将此结果进行公示,评出“十佳文明户”,并大力进行宣传,增强民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垃圾分类等相关的知识灌输给小孩子,提高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农村地区还可与社会组织,如社会工作机构进行联系合作,开展“四点半课堂”来推动此事,或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的主题讲座、活动,增加村民对于分类知识的了解。
(四)完善乡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垃圾处理产业
中部农村地区应该结合乡村振兴的契机,着力完善有关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要积极引进市场投资,发展垃圾处理产业[6]。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一定要符合广大村民的兴趣爱好,要认真听取村民的建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不能再走分类投放但不分类处理的老路。比如,信阳郝堂村作为美丽乡村,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处理方法,他们用不同材质建设垃圾桶或垃圾池,可回收用玻璃建,不可回收用水泥或铁质材料建。
垃圾转运往往成本昂贵且费时费力,村庄应该积极引进垃圾处理产业或利用资金建设小型垃圾处理设施、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等,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打通垃圾处理从城镇到乡镇的“最后一公里”。
(五)相关单位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探索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处理方式
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垃圾处理也多为简单的焚烧、掩埋,几无环保而言,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关技术部门和科研单位应该尽快研发出一套低成本、可推广的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推动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同时,将先进技术引进村庄,也可以间接更新村民的观念,使得农村地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改善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占敏露,张江娜,吴伟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与机制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学,2018,(7).
[2] 鲁圣鹏,李雪芹,杜欢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与系统演化路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8,(2).
[3] 赵细康,曾云敏,吴大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与机制模式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8,(5).
[4] 鲁圣鹏,杜欢政,李雪芹.从碎片化到协同: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路[J].世界农业,2018,(9).
[5] 游文佩,吴东民.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的破解——以村民自主治理为视角[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2).
[6] 贾小梅,陈颖,赵源坤.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与机制模式创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