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床营养;案例教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R151;G4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69-03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研究营养与疾病关系的科学,介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康复与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C.C Lang-dell教授于1920年提出,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 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案例教学(case-method teaching,CMT)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就案例教学在《临床营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重要环节和作用。
1.案例教学的前期工作
1.1案例的组织
案例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托,它对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选择好案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引入的案例要具有鲜明的特点,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案例提出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并进行思考。案例的内容应具多重特性,包括目的性、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广泛性、讨论性、启发性、可分析性、复杂性等。案例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即教学案例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以便于他们进行感知和理解;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量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可以明确找到理论与实际材料的契合点,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涵盖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还应是最近几年内发生的一些营养与疾病方面具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只有热点问题,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兴趣也会提高,而脱离现实的问题或者离学生生活环境遥远的问题很难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此外,应囊括学生应该掌握和熟悉的各个知识点,有明确的背景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同时教学案例应该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以便于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包容性,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比如,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教学内容中,笔者不仅只讲述课本上的营养治疗原则,而且将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具体配餐计算过程融入其中,配合1个经典案例,让学生对该食谱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膳食评价方法,也学会如何为自己进行简单营养配餐,同时也避免了单纯理论授课的枯燥和乏味,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做好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虽然说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必须精通案例资料,对案例中的事件,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背景有较好的掌握,还要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可能反应,因此,有必要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可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促使教师对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地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订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让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将要进行的案例讨论,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能够完成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书写案例分析报告。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准备案例过程中能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避免了在理论教学中拘泥于课本。
2.案例教学的实施
2.1案例的分析讨论
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课堂讨论的开局十分重要,关系到能否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应该起到引导和启示作用,使讨论不至于偏离主题,还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允许学生自主发言,并可以相互辩驳,让学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的思维想象能力,放开思想,大胆言论,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实施过程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阶段。小组讨论阶段:先将学生按5~6人分为1组,每个小组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此阶段可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推荐小组发言人,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一步。小组讨论完成后即可进入全班讨论阶段,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高潮。这个阶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内容、程序进行周密细致地安排,让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要努力营造宽松、活泼、无拘无束的讨论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例如:消化性溃疡饮食治疗目前在食物选择上所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案例开展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阐释该方案的理论依据以及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踊跃发言;也可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辩驳,最终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
2.2案例教学的概括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教师对案例讨论作出客观评价和简短总结,同时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提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点。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应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揭示案例中包含的重要理论知识,强化既往所学过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积极反思讨论全过程,积累典型案例,总结实践经验和不足,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3.《临床营养学》案例教学的有益探索
3.1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正用处,也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变。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或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自己专业认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早一步进入实践的环节,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此外,案例教学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对患者的配餐,学生首先要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然后根据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自己的膳食建议,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基础营养、合理营养、临床营养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清楚地认识自己知识的缺陷,同时还会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拓自己的视野。
3.2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素质
案例教学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需要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和要点概括能力;第二,需要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讨论时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呆板,要以博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高昂的热情对待每堂课;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侧重点;第四,教师还要注意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师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能以权威自居,而应该转变角色,增强对话,沟通意识,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第五,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输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学发展。总之,教师要想具有这些能力,就需要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教师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优化。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的确立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针对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受我国教育体制所限,医学类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擅长于理论研究,专业或学科理论知识积累深厚,而实际工作经验则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到社区、医院补上实践这堂课,以便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