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对牛奶这种常见食品的评价出现了种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一方面,西方国家某些专家的研究资料不时报道出牛奶有害的信息。例如,有的研究证明,实验大鼠大量摄入酪蛋白有促癌效应;欧洲的研究表明,摄取过多乳制品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危险;美国的调查提示,摄入牛奶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另一方面,各国的营养学界在上述资料发表的同时,却仍然积极地向大众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建议经常食用奶类食物。
牛奶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面对这样多互相矛盾的信息,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
科学研究属于探索未知的活动。每天都有大量的营养学研究信息在各种报刊或电台、电视台上发表,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消息。但是,其中相当多的研究报告是初步试验资料,只能给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远未达到指导饮食实践的程度。在“牛奶有害”资料发表的同时,也有数以百计关于牛奶有利人体健康的科研成果发表。由于负面的资料容易引起社会的重视,许多媒体也愿意登载这些“新闻”,所以人们经常关注那些新奇的、“颠覆性”的报道资料,而忽略了比较和鉴别。因此,我们看到这些研究资料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以免因轻信而被误导。
近几年,在国内外营养学界日益受到重视的“循证营养学”,为解决这类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按照“循证实践”的观点,研究得到的证据具有不同的论证水平。只有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应用最好的研究证据,才有可能对大众的膳食实践做出科学的指导。例如,许多“牛奶有害”的研究报告都在美国发表,但是《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却仍然强调乳制品的营养重要性。其中明确指出,“乳制品的摄入关系到整体的饮食质量,以及许多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成年人和儿童不应该因为顾虑体重增加而回避牛奶和乳制品” 。该“指南”由美国营养学、医学、卫生学等领域数10位著名的专家制订。他们系统地收集、比较和整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的研究资料,最后由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布“膳食指南”,远比那些个别实验室发表的单个研究报告具有更充足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动物的乳汁本来不属于人类的食物。但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了这种食物在口味和营养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就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日常饮品。近代的大量营养学资料证实,牛奶、羊奶等动物乳汁是仅次于人乳的优质食物,特别是其中的优质蛋白和丰富钙质,更是保证少年儿童得到良好发育的有力保障,也是成年人获得丰富营养的便捷途径。牛奶对人类营养与健康的贡献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今后也必将继续做出贡献。
任何食物都有益和害的“两面性”。肉类食物中的饱和脂肪,蛋类食物中的胆固醇,甜食中的糖、咸食中的盐,都与慢性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我们不可能对这些食物全部弃之不用。我们提倡的是“平衡膳食”。
程义勇,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现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委会分委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委员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