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坝漆是指特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山区的优质天然生漆,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中国五大名漆之一。恩施州的坝漆产业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盛而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坝漆产业开始逐渐恢复。坝漆产业若能得以良好的发展,必将给恩施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仔细调查分析恩施州坝漆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指出了当前坝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坝漆产业;历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5-0061-05
坝漆又称国漆,指特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坝漆是根据其起源地(利川市毛坝乡)命名的。历史上,恩施州各地都有直接或间接从此地引进漆树品种,故恩施州的各个县市都有坝漆出产,其中产量最多的为利川、咸丰、恩施和宣恩4个县市。漆林在这4个县市相连的山区中,从海拔400 m的低山地至1 600 m的高山地带的山坡上曾有成片栽培[1]。坝漆作为中国五大名漆之一,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漆酚含量高、漆酶活性强、漆液细腻、板底丰厚、含水量低、附着力强、透明度好、光泽鲜艳,胚燥、味、艳、色、厘、板均优。用它涂刷出的家具和工艺品等,不仅能防潮防腐,而且折光率大、色泽鲜艳、光彩照人[2]。人们一直这样描述坝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说明坝漆的各项指标都完全符合全国评价好漆的传统标准。坝漆耐久、耐热、耐油、耐溶剂、耐化学介质腐蚀,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防渗性能,是用作军工、化工、纺织、轻工、造船、机电以及工艺制品等方面的重要涂料。
1 恩施州坝漆产业发展的历史
1.1 辉煌时期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所以毛坝便成了坝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闻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坝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此后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早在1883年坝漆就开始销往日本。1899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曾到坝漆产区考察,考察后称赞坝漆“白雾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3]。一个多世纪以来,坝漆对日本造船工业、工艺生产等方面影响深远。1919年,坝漆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建国后,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生漆的发展,大力栽培漆树,提倡优质优价。解放初期,坝漆是全国当时为数不多出口创汇的重要土特产品之一,其生产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嘉奖。在19世纪50年代,国务院曾赠给利川供销社一面由周恩来总理亲手题词的锦旗,上写着“坝漆名冠全球”。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到250 t。到1953、1954年土改时,坝漆产量达到了顶峰。
但之后却受到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恢复性生产,坝漆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利川供销社还请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科教片《中国生漆》,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此后恩施州相继建立起坝漆研究所、坝漆职业中学和坝漆林场,并与科研、林业、土产、贸易等部门密切配合,在选址、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试验。利川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到上世纪80年代,恩施州漆林面积超过7 333 hm2,年均产量达346 t。当时的利川、咸丰成为恩施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1983年5月13日,日本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访问团腾田五郎一行7人来坝漆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自称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1.2 由盛而衰的过渡时期
从1982年起,生漆退出了计划管理范围,生漆市场得到开放,其价格不再受国家控制,而是完全受市场需求调控。由于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名声,刚进入市场的坝漆并没有受到冷落,而是吸引了大量的商贩前来收购,价格也不断上涨。但进入90年代后,由于部分漆商在坝漆产品中掺杂使假,加之坝漆的品质鉴定技术难度较高,一时间掺假之风盛行,毁了坝漆出口销路,外商不再愿出资购漆,众多漆农只得告别坝漆生产。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合成涂料迅速兴起,一场生漆行业的寒流悄然来袭。化工漆具有便宜的价格、丰富多彩的品种、便利的施工方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铺展开来。全国生漆市场迅速萎缩,漆贱伤农,从业者纷纷改行。恩施州境内大量的漆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又一片的茶园和烟叶,坝漆产业由盛而衰,转为惨淡。
2 恩施州坝漆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政策扶持缓慢复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建设工程。恩施州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利川、咸丰这两个出产优质坝漆的区域,免费给老百姓发放漆树苗,通过小额贷款的形式,政府贴息三年,坝漆产业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健康理念的兴起,生漆产品重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每公斤坝漆的市场价格暴涨至200多元。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也带动了广大漆农种植漆树的积极性。到2011年,咸丰漆林面积已突破3 333 hm2,利川已发展漆林2 000 hm2,全州坝漆产量269 t,产值近1亿元。恩施州在制定林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将生漆产业纳入生物材料产业之中,并将生物材料产业列为全州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要求加强生漆等产品的科研和成果转化,规划建设6 66667 hm2漆树基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亦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在利川、咸丰、恩施、建始等重点产漆县市分别建立了万亩漆林基地。截止目前,恩施州漆树总面积已达16 967 hm2,基地漆树已达350万株,拥有生漆开发利用企业9家,其中省、州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2.2 技术研发促进跨越式发展
2010年6月2日,恩施州首家生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北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该中心依托武汉大学、湖北民族学院作为技术支撑,聘请武汉大学杜予民教授等8名专家组成研发团队,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相关实验室,承担完成了4项国家、省、州科技项目,申请并获得了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建成了一个集漆树栽培、坝漆采割、坝漆产品研发、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通过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宝石花公司带来了5 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2012年,毛坝乡与中央电视台《家具里的中国》栏目组联合拍摄了坝漆专题片,并与重庆市石坝国漆产业园合作,按照每年发展改造33333 hm2的目标,全力建设中国坝漆第一镇。利川市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引进了先进的滴灌采割技术,组织攻克的生漆改性速干技术应用于生产线,每4 min就能刷出一道锃亮温润的底漆,车间内无一丝漆味,经国家权威检测零甲醛。该技术于2012年获得国家专利。2013年,州林业局、湖北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与越南LV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林科院、湖北省林科院在恩施签订了《漆树资源产业发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总投资6 000万元。通过漆树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筹建漆树产业研究中心及博士流动站、生漆资源加工利用工程中心。2014年,利川又投资1.2亿元建起坝漆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3 恩施州坝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漆液易过敏,割漆技术难,专业漆农缺,生漆原料受到限制
生漆原液中含有致敏原,易引起人体皮肤过敏。到现在为止尚无根治生漆过敏的良方。这种致敏反应不但成为从事生漆作业的职业病,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了其在工业防腐领域的推广应用,使人们转而寻找其他代用品,开发新型油漆涂料品种,蚕食了生漆的市场份额。从漆树上割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需要长期经验的农活,青壮年劳力大量输出,使这项农活无人接替,加上割漆又是“脏”、“累”活,还经常会造成生漆过敏,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在恩施州山区,会割漆且还在割漆的农民一般都在50岁以上,40~50岁的只有部分有割漆经历,但现在大部分都不割了,而40岁以下的则基本没有人会割漆。这无疑给坝漆生产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1]。
3.2 品牌优势未形成,制约生漆产业发展
90年代的掺假风波,严重摧毁了坝漆的声誉,至今仍未彻底消除。如何恢复坝漆的声誉,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防止不法漆商从中作梗,也是一大难题。恩施州山区人民思想保守,缺乏理性的思维,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便会立即随之沉浮,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制约。有专家指出,现今的坝漆并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市场优势。砸掉一个牌子是很容易的事情,而树立一个品牌形象却是十分困难的。
3.3 生产力低、生产成本高,面临化学漆的严重威胁
漆树需生长到七年左右才可以割漆液,其生产周期长。坝漆品质随漆树品种、产地、气候、采割时间及采割技术、贮存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品质参差不齐,质量控制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又受自然因子制约,干燥条件要求苛刻,需要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坝漆生产力低,生产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极大地阻碍了其在市场上的份额。在日本,坝漆可用于汽车制造工业,由于单位成本增高,目前仅仅只是生产高级轿车还在使用坝漆。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崛起,合成涂料在众多领域已经取代了生漆,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无疑给生漆行业的发展予以无情打击,加之生漆自身缺陷,生漆产业发展受到了无情挤压,影响了产业推广,发展空间愈来愈小。
3.4 漆林经营管理粗放,制约着漆树资源的发展
漆林经营管理粗放,重造林轻培育,严重制约了漆树资源的发展。一是没有定向培育漆树优株优系,造林漆树苗木品种及质量管控不严,没有认真选育本地优良漆树品种阳岗大木和阳岗小木等作为造林品种,有些地方甚至大量使用野生漆籽实生苗作为造林苗木,且苗木等级质量低劣,科技含量低下,不能达到速生、优质、丰产、抗逆的原则[4]。其次,漆林结构不合理,经营单一,整体功能低,漆树造林方法、技术不科学。其结果是花工多,效果不理想,产漆量低,严重降低了漆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3.5 科技力量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坝漆无序发展
长期以来,恩施州坝漆生产始终处于“百里千刀一斤漆”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其采集、加工、使用手法原始落后。虽然近几年来恩施州科技研发开始兴起,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力量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工业化进程缓慢。2011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植物学家石弘之在毛坝考察生漆生产。2013年9月,恩施州林业局陪同泰国皇家林业部林业研究与发展局、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室、湖北省林科院林产工业研究所、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对毛坝生漆基地及漆资源深加工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近年来,诸多国外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恩施州考察研究坝漆,说明坝漆是难得的宝贝,一旦得以有力的开发,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恩施州地区经济欠发达,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导致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坝漆资源存量不足;以恩施州目前的经济状况,难以自主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坝漆产品。如果仅靠引进外资,而没有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和雄厚的技术基础,国际竞争力被动。整体坝漆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无序发展。
4 恩施州坝漆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研究推广治疗漆过敏的良方
恩施州的劳动人民在采割、利用坝漆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长期摸索,发现了许多可以用于治疗漆过敏的土方。在当地最有名的土方药是卫矛科的卫矛,当地人称之为“八树”。人们的解释是因为“八”比“七”大,所以“八树”可以克“七(漆)树”。用法是用“八树”的新鲜叶子揉碎后敷在过敏部位。据当地人称,无论多么重的过敏症状,只要有“八树”就可以很快痊愈,所以有的割漆人家将“八树”从山上移来,栽在屋旁,以备急用。此外,比较方便和常用的还有用苦瓜叶或韭菜叶泡生菜油或茶油,然后将油搽在患处。也可以直接用荆芥(石荠苎)的叶子搓过敏处,都可以缓解过敏症状,提早痊愈。还有一个当地人称之为“仙方”的方法,就是在当地溪沟里捉来活螃蟹,捣碎后敷在过敏部位,据称效果也非常好。没有螃蟹时也可以用新鲜田螺肉代替。还有用杉木树皮煮水,待水温时再浸洗患处,过上2~3 d,过敏症状也会明显缓解。总之,坝漆产区百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漆疮”经验,这是一笔很好的民族医学财富,值得好好整理、研究和推广[1]。
4.2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周边漆农致富
重点培育湖北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湖北德晖生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生漆开发利用企业,引导企业扩大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坚持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广大农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成立专业的漆树种植公司、采割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因一般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漆树的种植采割等工作,企业可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吸纳城镇、农村中的待业或无业的中青年从事坝漆的种植采割等具体工作。即可解决就业难题,又可使坝漆产业后继有人。由于新进的中青年员工基础极差,加上采割是个技术较难的农活,政府部门可加大扶持力度,督促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这些中青年员工早日成为可用之才,早日解决坝漆行业后继无人的局面。
4.3 建立有效机制,树立品牌形象
坝漆的品牌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市场优势,势必在竞争激烈的涂料行业中霸气难挡。而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经常对企业坝漆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组织技术人员对坝漆产品进行品质鉴定,只有认定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对外销售。二是要深化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农企合作,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当地企业与漆农签订购销合同,实行统购统销,统一进货渠道,防止不法收购商从中掺假谋取暴利,保障坝漆质量。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经常对从业人员(包括漆农)进行培训,不仅从技术上进行培训,还要同时进行思想素质上的培育,使从业人员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不被市场利益驱使做出有损坝漆名誉的事。四是成立坝漆产品交易协会。协会通过正规渠道负责宣传、销售坝漆,成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吸纳农户、漆商、企业都加入成为会员,会员为保障利益大多会通过协会交易,双方交易时的信息协会要做到有记录可查。协会与会员签订责任书,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制定相关准则约束购销双方,保证坝漆质量[5]。协会负责协调会员之间的纠纷,受理会员之间或客户对会员的投诉,为交易者提供依法维权的诉讼依据。
4.4 大力宣传坝漆,秀出文化特色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不断重视,化学涂料在影响人体健康和破坏环境方面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作为纯天然绿色产品的生漆必然会重新受到人们的推崇。近几年生漆的价格开始不断上升,这无疑给恩施州坝漆产业的复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大力宣传坝漆,使坝漆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云南省思茅市各级政府通过大力宣传“普洱茶”,只用几年时间就使普洱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举成为思茅市财政第一大支柱产业的经验值得借鉴[1]。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独特的坝漆文化,突出漆树资源和坝漆技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及生态功能,解读坝漆的地方文化特色,营造坝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
4.5 培育优株优系,采用混农林系统
恩施州地区漆树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产区的漆树品种、分布区域、生态习性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定向培育漆树优株优系,因地制宜地选择漆树品种,并对造林苗木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造林之后,加强对苗木的管护,注重造林的方法、种植的技术,提升造林的实际效果。在坝漆产区,漆树利用的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漆树栽培和管理方式。混农林系统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能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土地资源的有效方法。在漆林中,漆树之间有比较大的空余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已开发土地,也为了提高劳动产出率,逐渐发展出了一些与漆树有关的林农间作混农林系统,其中最为常见有:漆—茶套种系统和漆—玉米(小麦、土豆、红薯、苦荞等农作物)套种系统[1]。还可在漆林里按高矮成层,相间成行合理间作套种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立体农业,这样漆农就可以合理分配时间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6]。
4.6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只有人才到位了,坝漆产业才会有复兴的希望。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安排专家到坝漆产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后,再制定出适合各产区的详细规划方案。多派技术人才下乡,负责指导产区的造林、种植、采割等技术。引进的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后期还可安排至科研部门、企业任职,负责科技研发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坝漆产业的规划方案须要经过反复地讨论研究,要经过专家论证,分区域分类别分阶段科学制定。布局规划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结合起来,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4.7 引进资金、强化科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充分利用我州丰富的漆树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资及民间资金加入,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恩施地区发展坝漆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己雄厚的技术基础。依托宝石花、德晖等生漆开发利用企业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达成的协议,促进涉林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提升技术的支撑作用。坝漆的深加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的空间,可建立大型的生漆加工厂、漆器工艺厂以及其他生漆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厂,还可将坝漆加工成防腐生漆涂料、漆酚高档家具漆、漆酚抗静电涂料等深加工产品。同时,企业和科研部门还要加大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漆树资源新的用途,如化妆品、保健品、生物药品(抗癌药物)等。逐步形成产、研、制、销一体化,切实做到基地、企业、产品一条龙,生产出别具一格的坝漆产品。
参 考 文 献
[1]胡光万,龙春林.坝漆的民族植物学与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2007,43(11):103112.
[2]丁莉.坝漆产业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生漆,2002,21(2):2934.
[3]邵春贤.中国生漆产地与品质的研究报告[J].中国生漆,1997,16(1):4246.
[4]于祥志.恩施州生漆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J].中国生漆,2002,21(1):2325.
[5]陈兴斌.生漆复兴之我见[J].中国生漆,2014,33(2):5354.
[6]刘洋,邱慧.恩施坝漆产业发展对策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4243.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