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桃黑果是阻碍成县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成县核桃黑果专项调查研究,发现成县核桃黑果是由核桃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果象甲、举肢蛾和桃蛀螟等多种病虫共同危害造成的。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核桃;黑果;成因;防治技术;甘肃成县
中图分类号 S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07-02
成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粒大、色浅、味香、仁饱的特有优势而驰名中外。近年来,成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核桃栽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有核桃3.3万hm2,1 100万株,已是全县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缺乏综合管理和气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县核桃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尤其是近年来生产后期核桃黑果连年严重发生,轻者种仁变褐受污、干瘪味苦、品质下降,重者果实腐烂、果壳内充满虫粪、落果。核桃黑果严重影响了成县核桃的品牌质量,已成为阻碍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于2015年对成县核桃黑果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确定了造成核桃黑果的主要病虫害,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为当地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引起核桃黑果的主要病虫害
1.1 核桃黑斑病
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早期核桃幼果受害时,果实表皮出现小而稍隆起的褐色软斑,病斑边缘不清晰,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外围有水渍状晕纹,同时病斑逐渐向内凹陷变黑,果仁变黑腐烂脱落。后期果实感病后,外果皮先发病,果实由外向内逐渐变黑腐烂,果仁发霉,也有部分果实变黑变干形成僵果,老果受侵染病斑只达外果皮,果仁仍可食用。据调查,成县核桃发病株率高达90%。
1.2 核桃褐斑病
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相对炭疽病较早,一般5—7月出现的黑果多由褐斑病引起[1]。果实受侵染后先在果面上形成褐色小病斑,后迅速扩大且凹陷,扩展后果实变成黑色而腐烂,形成落果。后期果实感病的多发生青皮腐烂变黑[1-2],形成黑果。
1.3 核桃炭疽病
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见7月至采收前发病比较多。果实受侵染后表皮出现散生的小黑点形成锈斑,后黑点扩大形成黑褐色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使全果变黑腐烂。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多产生轮纹状排列的粉红色小点。生长后期受到侵染的部分果实发病比较轻,只有外果皮发病变黑,还未波及到坚果内,果仁仍具有食用价值。
1.4 果象甲
又名核桃长足象,以幼虫危害果实最严重。被害果的果面上明显有黑褐色的虫孔,果内充满虫粪。幼虫早期即5月中下旬为害果实,能蛀食种仁造成幼果空壳,核桃早期落果多由果象甲造成。幼虫后期即7月后为害果实,多取食青皮为害,孔口感病造成果皮变黑腐烂,形成黑果,果仁颜色受污。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皮。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背风温暖的杂草间及表土内越冬。4月下旬至5月初,成虫开始上树活动,补充营养,5月初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30~50 d,幼虫期约50 d,蛹期10~12 d,8月羽化成虫,成虫具有假死性。成虫产卵后,于9—10月落地死亡。
1.5 核桃举肢蛾
幼虫早期即6月上旬钻入果实,能蛀食种仁,引起大量落果,影响核桃产量;第2代幼虫7—8月孵化后蛀入果实,此时内果皮已经硬化,幼虫多在青果皮内纵横食害,形成驻道,驻道内充满虫粪。蛀孔外常流出透明或琥珀色水珠,早期果实表面无明显被害状,被害处后期青果皮皱缩变黑腐烂,进而污染果壳成黑核桃[2]。举肢蛾1年发生2代,均以成熟幼虫在树冠下1~2 cm的土壤中、石块下及树基部粗皮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6月至7月下旬化蛹,蛹期7 d左右。成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幼虫6月上、中旬开始为害,老熟幼虫多7月中旬至8月脱果。成虫略有趋光性,多在树冠下部叶部背活动和交配,卵大部分产在两果相接的缝隙内,或产在梗洼或叶柄上。一般每个果上产1~4粒,卵期4~6 d。被害果内常有多头幼虫,最多可达30余头,在果内为害30~45 d成熟,咬破果皮脱果入土结茧化蛹。
1.6 桃蛀螟
食性杂,除为害核桃外,还为害玉米、板栗、李、杏等。幼虫蛀入核桃果实内危害,常见果皮蛀孔外堆满虫粪,并有黄褐色的透明胶液流出,果内也留有虫粪,果实变色脱落,不能食用。由于成县核桃园套种玉米较多,该虫严重发生时可达到“十果九蛀”的状况。桃蛀螟1年发生2~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落果等残体内结茧越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6月下旬先在核桃上危害,翌年越冬幼虫于4月化蛹,4月底至5月下旬羽化,越冬代成虫把卵产在核桃果实上。6月中下旬1代幼虫化蛹,1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上旬羽化,7月中旬为2代幼虫危害盛期。2代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成虫集中在核桃果实上产卵,8月中、下旬进入2代幼虫危害盛期。8月底成虫出现,9月上中旬进入盛期[3-4],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入3代幼虫发生危害期,10月中、下旬以3代幼虫越冬。
2 防治技术
2.1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人工防治主要是冬春季清扫病落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生长期及时清除菌源,摘除病叶、病果,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势。及时中耕锄草和修剪,增强树体抗病力。每年采收后施用有机肥作基肥,6月追肥1次,花期和幼果期结合防控病虫,叶面喷洒0.4%尿素或0.4%磷酸二氢钾3次。
化学防治主要抓住3个关键时期:一是早春萌芽前喷3~5 °Bé石硫合剂1~2次;二是春季展叶时和6—7月,选用1∶1∶100波尔多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隔15 d喷1次,连喷2~3次。黑斑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应在发病初期用90%田秀才6号(乙蒜素)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严重的核桃园分别在展叶时(雌花出现之前)、落花后,以及幼果期各喷1次1∶1∶2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2.2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2.2.1 人工机械防治。秋、冬季积极开展果园及果树周围的清园工作,集中将杂草、落叶、落果等清除深埋或烧毁,破坏果象甲成虫越冬场所。应深翻树盘,在树冠投影外1 m范围内,细致深翻土壤(3 cm),破坏举肢蛾幼虫越冬场所,使其羽化后不能出土。为减少桃蛀螟虫源,每年4月中旬,清除园区周围的玉米等寄主植物残体,并刮除树体翘皮、集中烧毁。核桃园6—7月落果多为果象甲和举肢蛾危害造成的,要及时摘除变黑的虫果和清理地上落果并集中处理,杀死各种幼虫,减少虫口密度。对果象甲和桃蛀螟,成虫发生期在核桃园内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2.2.2 生物综合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合理用药,注意保护天敌,增强生物防治功效,桃蛀螟可喷洒苏云金杆菌75~150倍液或青虫菌液100~200倍液。果象甲可用含孢量2亿个/mL的白僵菌液喷雾,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效果良好。另外,红尾伯劳、寄生蝇和一些蚂蚁是核桃果象甲的天敌,应注意保护、招引和利用。
2.2.3 化学药剂防治。①果象甲。4月上旬成虫出土前,结合核桃树施催芽肥在地面撒施3%克百威并浅耕,杀死越冬成虫。在成虫发生期,90%敌百虫1 5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树冠喷雾,隔10~15 d喷1次,连喷3次。②桃蛀螟。掌握第1、2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产卵盛期、幼虫发生期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阿维菌素6 000倍液,或25%灭幼脲1 500~2 500倍液。在核桃成熟前,每隔15 d左右喷药防治1次,后期可用2%甲维盐5 000倍液喷雾。③举肢蛾。卵期、幼虫期,隔10~15 d喷1次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共喷3次。6月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或毒死蜱颗粒,可毒杀出土成虫。幼虫脱果前在树冠下施用辛硫磷乳油。
核桃受核桃果象甲、举肢蛾和桃蛀螟危害后,易感染细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和炭疽病,造成黑果,因此加强虫害防治,同时能降低上述病害的传播蔓延。
3 参考文献
[1] 何兴文,蒲永兰,颜华,等.核桃黑果、落果原因分析与虫害发生关系研究[J].重庆林业科技,2004(2):57-60.
[2] 李随院,冯纪年,李新昌,等.山阳县“核桃黑”成因初步调查及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10(3):112-113.
[3] 杨文涛,李孟军.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5(21):83-84.
[4] 冯连芬,吕芳德,张亚萍,等.我国核桃育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