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发布时间:2022-10-22 09:55: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馐hv*eؚn&h}enMv5bL-{n{iRͶRw+-'对照。测量处理后菌落直径,并计算抑制率及抑制中浓度EC50。

1.2.2 百里香酚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最佳比例筛选

采用Horsfall[20]法设计混配比例,生物测定同1.2.1。将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两单剂分别以0.1%吐温-80无菌水溶液配制EC50药液,以其体积比为10∶0、9∶1、8∶2、7∶3、6∶4、5∶5、4∶6、3∶7、2∶8 、9∶1、0∶10设置11种比例混配处理,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对照,重复3次,计算各混配药剂的抑制率及毒性比率TR(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当TR值大于1为增效作用;等于1左右为相加作用;若小于1为拮抗作用,以TR最高者为最佳配比。

1.2.3 混配药剂共毒系数测定

在确定最佳配比的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重复3次,以不加药剂为空白对照,生物活性测定同1.2.1,计算混配药剂的EC50。根据上述测定基础,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配药剂共毒系数(CTC),以CTC值大小评价混配药剂的增效作用。若CTC值大于120,为增效作用;若在80~100之间为相加作用;而明显小于100(80以下)时,则为拮抗作用[21]。

公式中A、B药剂为混配的单剂, A%和B%分别为A、B单剂在混合药剂中的含量;标准药剂以其中一种单剂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毒力测定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毒力结果表明,两种单剂均有较高毒力,而苯醚甲环唑毒力明显高于百里香酚,二者EC50值分别为0.14和29.03 μg/mL,见表1。

2.2 混配杀菌剂毒性比率测定

百里香酚和苯醚甲环唑分别配制成30.0和0.150 μg/mL两种单剂药液,按其体积比混配的活性结果表明,两者以8∶2、7∶3和6∶4等3种配比的毒性比率大于1,呈现增效作用,其中以配比为7:3的毒性比率最高,达到了1.26,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他配比均不超过1,未表现出增效作用,如表2。

2.3 混配杀菌剂共毒系数测定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在配比7∶3时,对芒果蒂腐病菌的EC50值为16.53 μg/mL,毒力回归方程为Y=2.476 3+2.071 6X,共毒系数为175.25,CTC值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图1),结果与Horsfall法测定相符。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生长均具有良好抑制活性,二者按EC50值剂量混配的最佳增效配比为7∶3,该配比混合的联合毒力EC50值为16.53 μg/mL,共毒系数达175.25,增效显著。

3.2 讨论

本试验药剂混配采用Horsfall法和孙云沛共毒系数法先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具有覆盖面宽、成功率高和减少工作量等优点,该筛选方法是一种较佳室内试验设计方案[20],倍受科研人员青睐。叶正和等[22]采用该筛选方法在草莓白粉病杀菌剂混配测定时取得良好筛选结果,张胡焕等[23]在该方法基础上筛选了防治芒果炭疽病菌增效药剂配方。

植物源活性物质与化学农药增效混配,提高了植物源活性物质的防治效果,延缓化学农药抗性产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对环境安全性,减少农产品质量问题。植物源活性物质与化学农药合理混配,扩展了植物源物质农药活性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延长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年限。植物源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配配比为3∶7时对辣椒炭疽病菌防效优于这两种单剂[24],乙蒜素与壬菌铜按一定配比混配提高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25],小檗碱加入微量多菌灵即可增强其对桃褐腐病的抑制活性[26]。本研究表明,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配比为7∶3时,对芒果蒂腐病菌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这结果为百里香酚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只在室内筛选药剂增效混配组合,其田间药效,作用方式及增效机理等还亟待一步研究。

百里香酚存在于多种植物精油中,提取工艺简易,其化学结构也不复杂,易于合成,这就为百里香酚原药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5]。因此,百里香酚来源丰富,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开发前景。源于植物产物的百里香酚在自然界中易降解,对环境安全,寻找与其混配具有互作增效的杀菌剂,并结合相应的合理组合、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等方法,筛选出安全、经济和高效的百里香酚杀菌制剂,从而拓展百里香酚做为植物保护产品的应用范围,同时提高化学杀菌剂使用寿命,因此开展百里香酚及其混剂的商品化制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欧盟批准百里香酚用作植保产品[J]. 农药,2013,52(07):518.

[2] 王璧生,刘朝祯,戚佩坤. 芒果蒂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采后药剂试验[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15(03):55-60.

[3] 邓泽明,胡美姣,白菊仙,等. 海南省杧果蒂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02,31(04):39-41.

[4] 李 敏,胡美姣,岳建军,等. 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生物学培养特性[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1):1 660-1 664.

[5] 胡美姣,师 超,安 勇,等.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J]. 果树学报,2009,26(05):671-677.

[6] 何献声.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J]. 农药,2014,53(09):677-679.

[7] 潘晓威,杨 叶,张 宇,等. 苯醚甲环唑对采后芒果的保鲜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14,16(02):138-143.

[8] Pfeufer E E, Ngugi H K. Orchar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and cross resistance to sterol demethylation inhibitor fungicides in populations of Venturia inaequalis from Pennsylvania[J]. Phytopathology, 2012, 102(3): 272-282.

[9] 索朗拉姆. 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研究[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 Rekanovic E, Mihajlovic M, Potocnik I. In vitro Sensitivity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 to Difenoconazole, Prothioconazole and Thiophanate-Methyl[J]. Pesticides and Phytomedicine, 2010, 25(4): 325-333.

[11] Mondino P, Casanova L, Celio A, et al. Sensitivity of Venturia inaequalis to Trifloxystrobin and Difenoconazole in Uruguay[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5, 163(1): 1-10.

[12] 张 帅,李世雄,杨太新,等. 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及药效[J]. 植物保护,2013,39(06):160-163.

[13]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等.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11,13(06):591-596.

[14] 范子耀,孟润杰,马志强,等. 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等三种药剂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联合毒力[J]. 植物保护, 2012, 38(5): 184-188.

[15] 张 静,冯 岗,袁旭超,等. 百里香酚抑菌活性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1): 277-280.

[16] Numpaque M A, Oviedo L A, Gil J H, et al. Thymol and carvacrol: biotransforma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nd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J]. 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2011, 36(1): 3-13.

[17] Ahmad A, Khan A, Yousuf S, et al. Proton translocating ATPase mediate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eugenol and thymol[J]. Fitoterapia, 2010, 81(8): 1157-1162.

[18] Darvishi E, Omidi M, Bushehri A A., et al. Thymol antifungal mode of action involves telomerase inhibition[J]. Medical Mycology, 2013, 51(8): 826-834.

[19] 沈晋良. 农药生物测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83-86.

[20] 陈福良,郑斐能,王 仪. 农药混配室内毒力测定的一种实验技术[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7(04):30-31.

[21] 胡伟群,朱卫刚,张蕊蕊,等. 噻唑锌与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混配增效作用[J]. 农药,2012,51(01):73-74.

[22] 叶正和,苏贤岩,任学祥,等. 氯啶菌酯与多菌灵混配对草莓白粉病的增效作用及田间效果测定[J]. 农药,2013,52(06):447-448.

[23] 张胡焕,谢艺贤,蒲金基,等. 常用杀菌剂及其混剂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J]. 农药,2010(01): 64-65.

[24] 郝卫宁,陈文团,胡美英,等. 茶皂素与代森锰锌对辣椒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J]. 中国蔬菜,2010,(10): 68-71.

[25] 周艳丽. 壬菌铜与乙蒜素增效复配制剂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6] 符伟辉,葛喜珍,田平芳. 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01):89-92.

推荐访问:病菌 芒果 百里 联合 毒力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