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杀菌剂
1.1 保护性杀菌剂
1.1.1 有机硫化物类 如代森锰锌、代森锌、福美双、丙森锌等。他们适于防治锈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
1.1.2 铜制剂类 有碱式硫酸铜、科博和氢氧化铜、氧化亚铜、波尔多液等。他们对防治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锈病和细菌性病害等都有效。但对幼叶、幼果易产生药害,应避免春季施用。
1.1.3 矿物源类 有硫磺、石硫合剂、多硫化钡、硫悬浮剂。其作用成分是硫,可用于防治腐烂病、炭疽病、轮纹病等,对越冬的介壳虫幼虫也有效。
1.2
内吸性杀菌剂
1.2.1 农用抗生素类 本身无杀菌作用,主要是对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使病菌孢子发芽管和菌丝末端膨大为球形,失去入侵能力,抑制菌丝伸长,阻碍菌丝、菌核形成和病斑出现,对果树的枝干、叶部初期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常用产品有农抗120、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宝丽安、井岗霉素等。
1.2.2 苯并咪唑类 有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对多类真菌有活性,能用以防治叶片、果实、枝干的多种病害。
1.2.3 有机磷类 代表品种有乙磷铝。其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大,具有双向传导的作用,残效期长,一般20~30d,对霜霉、疫腐鞭毛类病害有特效。
1.2.4 三唑类 包括腈菌唑、烯唑醇、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此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2 杀虫剂的种类及施用
2.1 有机磷类杀虫剂
该类杀虫剂为广谱性杀菌剂,多具内吸性。杀虫机理是抑制胆碱酶活性,使害虫中毒。一般在气温高时药效显著。核果类果树对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容易造成落叶或落果,应慎用或不用。代表品种有:马拉硫磷、毒死蜱、辛硫磷、敌敌畏等。
2.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大多数品种具有速效性,残效期短,对叶蝉、飞虱、蓟马防效好。代表品种有:甲萘威(西维因)、抗蚜威(辟蚜雾)、丙硫克百威(安克力)、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等。甲萘威还可防治鳞翅目的多种害虫。
2.3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此类药剂杀虫谱较广,作用方式包括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并表现明显的拒食作用。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均很有效。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等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代表品种有:杀螟丹(巴丹)、杀虫双、杀虫单等。
2.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此类药剂是广谱、高效、低毒农药,对刺吸口器和咀嚼口器害虫均有良好防效。具有速效性,是典型的神经毒剂。但不具有内吸性,连续使用极易产生抗药性。在施用时要与其他类型的药物混配或间隔轮换使用,且同一种药年用量应控制在1~2次,以不超过3次为宜。代表品种有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保得)、联苯菊酯(天王星)、甲氰菊酯(灭扫利)等。
2.5 昆虫生长调节剂
杀虫谱广,能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的许多害虫。其杀虫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几丁质在昆虫体内的生物合成而使昆虫中毒。对害虫主要是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很小,兼有杀卵作用,不具有内吸性。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等杀虫剂之间无交互抗性。在动植物体内及土壤和水中都易分解,因此在农产品中残留量很低,对环境无污染。代表品种有:灭幼脲3号、啶虫隆(抑太保)、杀铃脲、氟铃脲、氟虫脲(卡死克)、倍虫隆、噻嗪酮、抑食肼(米满)等。
2.6 生物类杀虫剂
代表品种有:Bt(苏芸金杆菌)、浏阳霉素、白僵菌、烟草(烟碱)、茴蒿素、鱼藤酮、阿维菌素(齐螨素)等。常用的是阿维菌素,它具有杀虫、杀螨作用,是一种神经毒剂,阻断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联系,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同时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但不能杀卵。
2.7 其他合成杀虫剂
吡虫啉,属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作用机理同烟碱,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可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但不同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杀虫剂,因而无交互抗性。此杀虫剂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象甲、潜叶蛾等也有效。该药剂见光易分解,应避开强光天气施用。
氟虫腈(锐劲特),属苯基吡唑类内吸杀虫剂,杀虫谱广。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对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蝇类等有很高杀虫活性,持效期长。
丁醚脲(宝路),属硫脲类杀虫、杀螨剂,具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紫外光下转变成具有虫活性的炭二亚胺,故在晴天施药效果更好。杀虫谱较广,可防治同翅目的蚜虫、叶蝉和鳞翅目的潜叶蛾、卷叶蛾及螨类。
啶虫脒(莫比朗),高效内吸杀虫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速度快,持效期约20d左右。适用于防治半翅目害虫椿象及同翅目蚜虫等以及地下害虫。
生产管理中防治病害时要注意保护与内吸性杀菌剂的配合使用,同时避免连续多次采用同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在治虫时注意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