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2-10-22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麦是漯河市源汇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受气候、生态、种植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整个生育期受多种病虫草的危害。针对近几年来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深入调查、摸清麦田生态的基础上,抓好小麦病虫草害系统监测,大力推广优化配套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生产上抓好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期、抽穗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把握各个生育期,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从而经济有效的控制病虫草的危害。

一、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

小麦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红蜘蛛、吸浆虫、蚜虫、麦叶蜂、黏虫等;主要草害有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猪殃殃、佛座草、泽漆、婆婆纳、灰藜、麦瓶草、田旋花、麦家公、苣荬菜等,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等。

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防控”的原则,抓好农业防治。大力推广合理布局抗耐病虫品种、合理间作轮作、清洁田园、深翻土壤、施腐熟粪肥、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等栽培措施,优化农田环境,培育健壮麦苗.抑制病虫萆发生为害。其次要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病虫草害发生的特点,明确不同时期的主攻对象,坚持采取药物控制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措施,加大力度,把基数降低到不足危害程度。做到早防冶,应重点抓好麦播期(药剂拌种、土壤处理)、苗期、返青拔节期、孕穗期、抽穗至灌浆期的综合防治等几个阶段的工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把病害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把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麦播期:麦播期小麦病虫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各种防治技术,力争全面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全区小麦生产安全。

1、农业防治:麦播期要根据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在选择抗、耐病虫良种的基础上,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种植单一品种。播种前要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等,减少病虫滋生,施用腐熟有机肥,深翻土地,平整土地,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做到精量播种、足墒下种,促进麦苗早发,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2、土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亩用15%毒死蜱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1.5~2公斤,或48%乐斯本乳油250~300毫升,拌细土30~50公斤,犁地前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和吸浆虫。

3、药剂拌种:(1)防治地下害虫和吸浆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公斤,拌麦种50公斤。(2)防治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同时可减轻或延缓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使用三唑酮拌种要干拌,以免发生药害。(3)防治全蚀病可用12.5%硅噻菌铜20毫升兑水0.5公斤拌种10公斤或用3%的苯醚甲环唑20~40毫升兑水O.5公斤拌种20公斤。(4)在病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技术,各计各量,先拌杀虫剂晾干后拌杀菌剂。

4、选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是近年来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种子包衣剂中不仅含有杀虫剂,还含有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既能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还能防治小麦其它早期病虫害,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推广种植包衣种子是小麦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冬前苗期:小麦冬前期病虫相对较轻,但有些年份因气温偏高,蚜虫、红蜘蛛、纹枯病、草害等也有发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治。

1、病虫防治: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氧乐果、敌杀死等菊酯类农药对水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达螨灵等杀螨剂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对水喷雾。该时期小麦植株较弱,应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害。

2、适时化学除草:在小麦2叶期、杂草3~4叶期(11月中下旬),是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每亩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麦田多种阔叶类杂草。防除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每亩可用5%唑林·炔草酯60~80毫升或3%世玛2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两类除草剂可混用,一次用药即可防除小麦田全部杂草。

(三)返青拔节期:小麦返青拔节期气温回升较快,多种病虫草害呈上升趋势,此期主要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红蜘蛛为主,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

1、化学除草:冬前未化除的麦田,当杂草密度平均平方米50株时,以猪殃殃、佛座草、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克或15%噻磺隆可湿性粉2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以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5%唑林·炔草酯60~80毫升或3%世玛2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每亩可用5%唑林·炔草酯60-80毫升或3%世玛乳油20毫升加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除。田间一旦发现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恶性禾本科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要在小麦抽穗前彻底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处理,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2、小麦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5%时,选择使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进行喷雾。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要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同时不要偏施氮肥。对全蚀病、根腐病发生较重田块,返青期用上述药剂喷淋或灌根,可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小麦红蜘蛛:当麦田红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200头时,每亩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50~7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在化学除草的同时,可加入以上杀菌剂、杀虫剂,兼治纹枯病、根腐病、早期白粉病、红蜘蛛等。

(四)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此期防治重点以吸浆虫、麦蚜、麦蜘蛛为主,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

1、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等两个环节。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用毒死蜱或甲基异柳磷每亩200~250毫升制成毒土或3%辛硫磷颗粒剂3~5公斤均匀撒施,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捕获成虫10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立即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问,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2、小麦蚜虫:穗蚜百株达500头,益害比1:120以下,近日又无大风雨时,及时选用吡虫啉、啶虫咪、吡蚜酮、抗蚜威等喷雾防治。

3、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全面采取预防措施,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

4、小麦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白粉病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用禾果利20~30克、三唑酮50~100克等防治,以后视病情7~10天用药一次。

5、其它病虫害:对小麦黄花叶病,可在春季发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等,减轻病害症状,恢复长势,减少产量损失。在胞囊线虫病发生区,可采取镇压、增施氮磷肥、浇水、喷施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提高防控效果,减轻危害损失。

五、小麦灌浆期

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穗蚜、粘虫等,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因此必须备足农药、药械,加强测报,一旦到了防治指标,需用相应药剂及时防治。在防治上主要选用禾果利、三唑酮与啶虫咪、吡虫啉、辉丰菊酯等混合施药,并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科学配伍,起到防病治虫,预防“干热风”,提高小麦籽粒品质的作用。

由于此期各病虫发生时间相近,因此可进行病虫兼治。对于麦蚜以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时要及时防治,防治蚜虫可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同时可兼治麦叶蜂)。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对水50公斤喷雾。

以上药剂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对症选用,同时每亩可加入微肥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公斤混配成药液喷施,可起到防病治虫、预防干热风、增加千粒重的多重效果。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虫草 小麦 技术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