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与顺铂对中晚期食管鳞癌放疗增敏的近期疗效。方法 9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甘氨双唑钠+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 每组3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甘氨双唑钠+放疗组、顺铂+放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放疗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和顺铂均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但采用甘氨双唑钠进行放疗增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中晚期食管鳞癌;甘氨双唑钠;顺铂;放疗增敏
食管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甘氨双唑钠和顺铂对该类患者的放疗增敏的近期疗效, 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90例,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食管鳞癌, 其中男66例, 女24例, 年龄53~79岁, 平均年龄(63.5±4.8)岁。临床分期结果显示, 本次研究包括69例Ⅲ期, 21例Ⅳ期。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放疗组、甘氨双唑钠+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 每组30例,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甘氨双唑钠+放疗组:取100 ml生理盐水, 将甘氨双唑钠(广州来泰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按照800 mg/m2的比例混入, 静脉滴注后1 h内实施放疗。②顺铂+放疗组:取250 ml生理盐水, 将顺铂按照25 mg/m2的标准混入, 静脉滴注后1 h内进行放疗。③放疗组:实施常规放疗处理。照射剂量设定为1.8~2 Gy/F, 5 F/W, 总照射量为65~74 Gy。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引流区。
1.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完全缓解:肿块彻底消失, 时间在1个月以上;②部分缓解:肿块体积缩小50%以上, 时间超过1个月;③稳定:肿块体积缩小在50%以下, 或体积增大在25%以下, 未出现新的病变[1];④进展: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75%, 或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临床收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 甘氨双唑钠+放疗组、顺铂+放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放疗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甘氨双唑钠+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患者相比, 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放射增敏对比结果 三组患者原发病达到完全缓解程度时所需的照射平均剂量分别为5400 cGy(甘氨双唑钠+放疗组)、5600 cGy(顺铂+放疗组)、6400 cGy(放疗组), 甘氨双唑钠增敏比为1.19, 顺铂增敏比为1.14。
3 讨论
甘氨双唑钠能够对放射线对乏氧细胞的损伤起到选择性增强作用, 从而提高辐射对肿瘤发扬细胞的杀伤力[2]。顺铂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周期同步化, 进而促使G0期细胞快速进入增殖期, 从而促进放射治疗[3]。本次研究中, 对甘氨双唑钠组和顺铂组患者的放疗增敏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放疗增敏比分别为1.19、1.14, 表明二者均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且甘氨双唑钠的放疗增敏作用优于顺铂。其中, 甘氨双唑钠+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患者相比, 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患者放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甘氨双唑钠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认为采用甘氨双唑钠进行放疗增敏更加安全有效, 有利于避免对患者的身体状态造成较大损伤。
综上所述, 甘氨双唑钠和顺铂均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采用甘氨双唑钠进行放疗增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 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小蕾, 裴振, 马丽丽, 等. NOB1 mRNA在人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解剖科学进展, 2011, 17(6):545-547.
[2]马莉, 李红伟, 柴大敏, 等. 食管鳞癌组织中CDC2、CLDN5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2, 21(6):531-535.
[3]周宇灵, 章文成, 陈侠斌, 等.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7):583-587.
[收稿日期: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