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巩膜、皮肤和一些体液等的黄染。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7.1微摩/升,如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4微摩/升,才会出现明显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分两种类型:非结合型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或肝脏对其摄取与结合能力降低所致;结合型是由于肝内外胆汁淤积,造成结合型胆红素排泄减少所致。85%(或以上)血清胆红素为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型胆红素),30%(或以上)为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型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为水溶性的,即使血清浓度很低时也可在尿中检测出来。
黄疸是肝、胆或胰腺疾病的一种常见信号或体征。有时患者出现黄疸并不知道,只是发现自己的尿液变成深茶色或棕红色,去看病时才被医生发现。
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通常将黄疸分为以下几类: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最为常见的是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既往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突然出现黄疸伴发热、恶心、纳差、全身不适和肝大触痛,多为病毒性肝炎引起。如果渐进性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灰白或呈白陶土样,可能为梗阻性黄疸,经肝脏功能和腹部B超检查能区别是肝外还是肝内梗阻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可为胰头肿瘤压迫胆总管或胆总管结石、肿瘤等引起,常需要外科治疗;肝内梗阻性黄疸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长期过量饮酒者可为酒精性肝炎,在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发生过程中,黄疸常逐渐发生。胆囊炎本身不引起黄疸,只有在急性胆道梗阻(如胆总管结石梗阻)时才会出现。老年人无痛性黄疸常提示胰腺或胆部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性肝脏肿瘤病人晚期常出现进行性黄疸。有胆道手术史和胆管炎病人出现黄疸时可疑为胆管瘢痕或狭窄。心脏病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水肿伴黄疸,常为心力衰竭引起的瘀血肝或称心原性肝硬化。
当发现自己出现黄疸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通常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胆红素和尿胆原;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等。肝脏酶水平以转氨酶增高为主提示为肝细胞性疾病(如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及肝硬化);血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肝内或肝外梗阻(胆石症、狭窄、恶性肿瘤)。如临床表现和初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为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则应进一步对胆管、肝和胰腺进行超声波检查,以排除、肝外胆道结石梗阻或肝、胰腺及肝门脉区肿瘤。CT检查对胆结石诊断不如超声波敏感。
鉴别出黄疸的原因后,再进行相关治疗。如疑为肝外胆管梗阻,应转请外科医师治疗。
推荐访问: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