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怀化市220例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怀化市220例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2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近5年来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2013年间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乳腺癌患者中,平均年龄52岁,50~59岁段所占百分比最高,占34.5%。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67.3%。就诊时肿瘤大小为2~5cm者占66.4%。就诊时Ⅱ期者占58.1%。无淋巴结转移者占41.8%。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肿块,占64.5%。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强宣传和普及预防乳腺癌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女性应注意自我检查,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 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正不断增长。据报道,乳腺癌发病率位居湖南省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部,目前有关怀化市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未见报道。我们收集怀化市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近5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怀化市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从而为本地区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TNM分期、临床症状。对原始资料进行复查核实,经多次活检及复发病例按1例统计。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病理科除接受本院手术标本外,还接受市区、郊区及周围市县等医院的送检标本。因此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 将所获得的临床病理资料录入Microsoft Excel。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点 本组病例共220例,年龄28~79岁,中位年龄52岁,40~49,50~59岁段占大多数,约为22.7%和34.5%。年轻妇女(30岁以下者)发病少见(4.5%),60岁以上者占20%。浸润性导管癌148例(67.3%)、浸润性小叶癌42例(19.1%)、其他类型(原位癌、小管癌、黏液癌等)30例(13.6%)。浸润性导管癌是本地区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20例乳腺癌患者中,146例患者就诊时肿瘤大小为2~5cm,占66.4%;48例≤2cm,占21.8%;26例为>5 cm,占11.8%。临床Ⅰ期者38例(17.2%),Ⅱ期者128例(58.1%),Ⅲ期者35例(15.9%),Ⅳ期者19例(8.6%)。无淋巴结转移者92例(41.8%),1~3个淋巴结转移者61例(27.7%),4~10个淋巴结转移者45例(20.5%),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22例(10%)。220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共有142例,占64.5%。见表1。

2.2 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间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148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54岁,42例浸润性小叶癌,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48岁,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与浸润性小叶癌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小叶癌肿瘤≤2cm者更常见;浸润性小叶癌位于TNMⅠ-Ⅱ期者比浸润性导管癌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本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28~79岁,其中40~49岁,50~59岁两个年龄段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2.7%和34.5%。因此,40~59岁为本地区乳腺癌发病高峰,尤以50~59岁最常见,比我国其他地区发病高峰年龄略高[1,2],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病高峰年龄接近一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应注意自我检查,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本组患者中40岁以下发病占到22.7%,略高于其他地区[3,4],说明本地区乳腺癌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有研究发现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4,5],因而不能忽视对本地区40岁以下女性的乳腺检查。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本组有14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占67.3%,略低于文献报道[6],42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占19.1%,略高于文献报道。以往的研究表明[7],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对治疗反应不同,预后也有所不同,浸润性小叶癌发病年龄较轻,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但此研究结果存在争议[8~10]。因此,我们也将两组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小叶癌肿瘤直径较小,临床分期偏低。而在年龄、淋巴结转移数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结果提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预后可能好于浸润性导管癌,但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实验来证实。

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一般而言,肿瘤越大、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数越多,说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我们发现,220例乳腺癌病例中,大多数患者诊断时肿瘤大小集中在2~5cm,占66.4%,≤2 cm者占21.8%,>5 cm者占11.8%。诊断时处于临床Ⅰ期者占17.2%,Ⅱ期占58.1%,Ⅲ期者占15.9%,Ⅳ期者占8.6%。无淋巴结转移者占41.8%。与文献报道一致[11]。

乳腺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生长的肿块,本组病例中有142例(64.5%)有局部乳腺肿块,23例(10.5%)有皮肤改变,12例(5.5%)有乳头溢液或内陷。因此,在乳腺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检查,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射片、B超)和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三方面进行综合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小艳, 宋文静. 6207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分析[J] . 肿瘤防治研究, 2009, 36(9):797-800.

[2] 张萍, 李琳, 聂鑫等. 869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6):542-544.

[3] 杨玉清. 52例乳腺癌临床病例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5):361-363.

[4] 汤红平, 谢闺娥, 黄犁等. 106 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乳腺病杂志,2013,7(3):184-187.

[5] Bhurgri Y, Kayani N, Faridi N, et al. Patho-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in Karachi"1995-1997" [J]. Asian Pac J Cancer Pre, 2007, 8(2):215-220.

[6] Arpino G, Bardou VJ, Clark GM, et al. Infiltratiing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turmo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J]. Breast Cancer Res, 2004, 6(3):149-156.

[7] Mate TP, Carter D, Fischer DB, et a1. A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conservation surgery and radiation therapy in stage I andⅡ breast carcinoma[J]. Cancer, 1986, 58(9):l995-2002.

[8] Smith DB, Howell A, Wagstaff J. 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response to endocrine therapy and surviva1[J]. Eur J Cancer Clin Oncol, 1987, 23(7):979-982.

[9] Orvieto E, Maiorano E, Bottiglieri L, et a1. Clinico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1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resuits of an analysis of 530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Cancer, 2008, 113(7):1511-1520.

[10] Toikkanen S, Pylkkanen L, Joeneuu H.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has better short- and long-term survival tha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J]. Br J Cancer, 1997, 76(9):1234-1240.

[11] Saxena S, Rekhi B, Bansal A, et al. Clinico-morphological patterns of breast cancer including family history in a New Delhi hospital,India-A cross-sectional study[J]. World J Surg Oncol, 2005, 3:67.编辑/王海静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