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2 2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结合教材知识点渗透德育、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培养中职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良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五方面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 渗透 计算机专业 科学发展观 集体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020-02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的责任在于学习人生之道。”说的就是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做人”。学会做人的道理,是德育的任务。大多数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形成健全人格、良好社会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把德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如何开展德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论述德育的实践方式。

一、结合教材知识点,渗透德育

在中职教材中蕴含着潜在的积极德育因素,教师应该善于开发这些因素,对学生开展德育,将道德风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科知识密切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的计算机发展史,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增强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国研制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处在世界领先发展水平;我国在 CPU 制造方面也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系列芯片,以低功效和低成本的技术显著于世;在文字处理软件研发方面,北京金山公司的 WPS 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特征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重点讲述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杰出人物王江民等。通过这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争光。其次,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布置计算机操作任务的时候,应该选取与时事密切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添加评论。如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网页、电子板报、动漫作品的时候,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歌颂祖国”“美丽的家乡”为主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熟悉技术操作,又能让学生在搜集、查找与整理资源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与感悟很多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培养其计算机素养和德育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也可以依靠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这一切给予了广大教师启示,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达到德育的目的。

首先,在计算机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由于计算机课程是各个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机房维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精密的高新科技设备容易被损坏,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因为好奇心或者操作不当、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乱点鼠标”“恶搞键盘”“删除文件取乐”“随意拷贝”等都会导致计算机设备被损坏。教师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时,应该保持一种公正和客观的态度,采用榜样示范或者说理诱导的方法,在“情”与“理”之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计算机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如教会学生正确的关机步骤、分类存储文件、及时保存信息数据、注意环境的清洁、保持计算机机房的安静,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机房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机房里张贴警示的句子:“随便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是非法或者可耻的”“删除他人的作品是非常不道德的”。通过警示语,用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把遵守机房的操作规则和爱护机器设备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团结合作与互帮互学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小组或者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恰当设计“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互相比赛,列出比赛结果,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作业,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自觉性、团结互助等良好道德品质。

三、培養中职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良知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良知是开展德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技术操作道德。

1.在讲述“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讲授蠕虫病毒、C 病毒等知识,让学生明白当计算机病毒蔓延或者爆发的时候,对人类社会有着很强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出现,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稳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这些行为的初衷如何,都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行为。设计与传播病毒的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道德良心的谴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软件使用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运转是一项人力、财力、物力、体力的融合体,理所应当被保护。盗取软件、非法复制、刻录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事情,根据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规定,未经过软件著作人同意,任何复制软件的行为都是一种侵权行为。作为侵权者,应该根据法律有关规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与民事责任。为此,教师应该增强中职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软件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网上收发邮件、聊天、看信息都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教学活动能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丰富科学文化生活,增加教学活动的娱乐性,为学生提供与外界信息接触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对学生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然而,在网络上也流行着许多不良信息,如盲目、色情、偏激、暴力、功利、愚昧、反动等相关内容,能让心理不成熟的学生走上人生歧途、陷入自毁前程的人生悲惨境地。中职学生很多来自家庭收入不高的弱势家庭,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强烈、不合群等特点,有着“我不想做”“我不愿意做”“我做不好”的自卑心理,通常觉得人生前途毫无希望。再加上一些学生整日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游戏、暴力、色情和快餐文学等不良信息,从而迷失自我。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积极吸收先进网络文化帮助自己健康成长。在日常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达到德育的目的。

因此,中职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积极推进德育工作。平日在引导与培养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时候,应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扰;在教学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正当的上网活动,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计算机教师值班制度,监督学生合理的上网行为,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增强自我安全防范的思想意识;教会学生以诚信原则交朋友,不随便见网友与约网友,不沉迷于网络世界,有计划、有纪律、有组织地进行学习活动;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应该树立学生“四自”和“六观”,“四自”就是自信、自尊、自立、自爱,“六观”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荣誉观、道德观。

四、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计算机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着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观点。科学发展观认为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又是互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学习计算机知识,采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增强计算机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如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需要通过软件来发挥,也需要硬件来实施。在适当的条件下,软件与硬件能够互相转化。通过这些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能从计算机科学角度潜移默化地理解世界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这些变化又存在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是互相转化又互相影响的,正确地认识计算机中蕴含的科学发展观道理。反之,学生又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解决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认知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科学习质量,增强计算机方面的认知能力。

五、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职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以某一项教学任务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完一段教学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完成具有某种难度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搜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发展方面的资料、归纳某一计算机操作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或者编排班级电子小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合作,解决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与协调一切力量来完成任务,学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学生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陳洪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网络道德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责编 罗汝君)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德育 渗透 中职 探讨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