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牛、水牛、马等家畜的血液和造血器官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虻和螫蝇等吸血昆虫在患病或带虫动物体上吸食血液时,将伊氏锥虫吸入其体内。当携带伊氏锥虫的虻和螫蝇等吸血昆虫再吸食健康动物的血液时,即把伊氏锥虫传给健康动物。
本病的传染来源是各种带虫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猪、犬、某些野兽及啮齿动物可以成为保虫宿主。本病的发生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7~9月份发病率最高。老疫区的病牛多呈慢性或隐性过程,新疫区牛患病后多呈急性过程,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较重。
1.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6~12天。
急性型:临床上少见。病牛体温大都升高至40℃以上,持续1~2天后才开始降下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停止,眼流泪,如不及时治疗,多于数天后死亡。最急性病例突然倒地,呼吸促迫,口吐白沫,心律不齐,眼球突出,数小时内死亡。
慢性型:临床上多见。病牛初期体温升高,精神委顿,日渐消瘦,营养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易脱落。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表层不断龟裂,层层脱落,形成溃疡、坏死,流出黄色或红色液体。眼流泪,或有粘性白色分泌物。眼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耳尖和尾尖常常发生干性坏死,有的病牛牛角脱落。四肢下部发生水肿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特征,肿胀部位皮肤紧张,有热痛,病程稍长发生溃烂,流少量淡黄色粘稠状液体或结成黑色痂皮,行走困难。孕牛常常发生流产,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2. 治疗
对患牛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甲硫喹嘧胺: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4~5毫克,临用前配成10%水悬液。隔日1次,连用2~3次。
盐酸吖啶黄注射液: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1毫克,必要时可连续应用2~3日。休药期28日,泌乳期禁用。
贝尼尔:按每公斤体重4~5毫克,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臀部深层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1~2天;重症停药2天后,再用1个疗程。
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2毫克。休药期35日,泌乳期禁用。
阿苯达唑:内服,一次量,每公斤体重15毫克。
3. 预防
要搞好牛圈舍的清扫和消毒工作,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防止虻、蝇等吸血昆虫对牛的侵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牛群,发现病牛及可疑病牛应单独饲养,及时治疗,最好是淘汰。从外地引进牛时,要经过健康检查。周边地区发生该病时或在该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除了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外,药物预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在该病流行季节到来1个月之前,选择上述药物药量减三分之一或减半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