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下的绩效审计

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下的绩效审计

发布时间:2022-10-23 0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提要]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新企业管理理念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创新企业绩效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绩效审计;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下绩效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8日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绩效被广泛运用到国有企业管理之中,以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状况。国有企业审计已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通过财务收支及行政监督权的方式来满足日益变迁的企业审计环境。结合创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以期提高企业的反应与应变能力、自我更新和创新能力、承担责任和抗击风险能力以及多元利益的整合能力成为现代企业审计的新目标。

一、创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与企业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

(一)创新企业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创新企业管理理论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管理的创新应借鉴国内外私营企业管理经验。将各阶层企业在实践中获得的最有效的技术融入国有企业管理中,以使市场的原则及其本身具有的效率深入到国有企业。

2、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的管理理论认为,要从市场的标准来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凡是市场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就充分让市场发挥作用,并且用市场标准评估国有企业的工作效率。

3、以目的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非常重视企业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并实行严明的实效目标控制。通过指标数量衡量组织绩效,把最终输出结果作为考核标准,将国有企业变成以“绩效为本”的组织。

(二)企业绩效审计的内容

1、经济性审计。这是指对国有资源的占用和耗费是否节约和经济进行评价,考虑在哪些环节出现了浪费资源或不经济的现象。重点检查国企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做到了量入为出、发挥资金可支配效率、少花钱多办事等。

2、效率性审计。这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查,其审查内容主要是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低效率的原因。最终要评价企业管理部门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

3、效果性审计。这是指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的审查,即审计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效益,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利用资源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创新企业管理理论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借鉴

(一)在企业审计中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去补充企业效益。市场化改革强调运用市场来克服原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弊端,以市场竞争的力量来实现有效的企业管理。首先,把所有可能由企业完成的活动和决策交给企业完成;其次,在企业内部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建竞争结构和激励结构,在打破国有企业某些服务供给垄断局面的同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二)重新界定企业绩效审计的范围。企业绩效审计要以揭示查处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主管部门和企业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

三、基于创新企业管理理论的绩效审计模式构建

(一)确定合理有效的审计目标。首先,确定审计的整体目标;其次,将审计项目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对子目标再逐个进行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针对具体分解的目标问题,收集信息和证据得出有效结论。通过对目标问题的有效审计,完成具体子目标的任务,最终整合为完整的总目标。通过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确定,最终合理定位企业效益标准。

(二)职能侧重于审计成果的运用和监督。传统的企业审计从企业资金使用政策的执行、财务处理的合规合法等方面事无巨细地履行着审计监督的职能,致使审计运行缓慢、管理成本提高、审计成果不明显。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意味着政府企业审计监督的社会化,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取代了大量传统政府审计承担的职能,政府企业审计可以从庞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重点放到绩效审计提出的审计成果转化、利用以及企业执行效果的监督上来。

(三)建立科学评价标准。绩效审计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实现评价的科学性,依赖于诸多因素和条件。建立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重点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按照“内容全面、突出重点、客观公正、操作简便”的基本思路制定。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以资产运营效益为基础,以管理控制效益为保障,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2、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合法、科学、客观。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一是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选择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二是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和上级批复的文件定额设计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三是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其他标准、指标和数据设计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四是依据经济规律、经济理论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五是依据社会和百姓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允或专家咨询设计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六是依据可比性原则纵横比较以及历史现实比较设计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3、要用客观性、历史性、辩证性原则看待和评价绩效问题。效益的高低除了受管理者的思想、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外,宏观环境、国家政策、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测的外力的影响,都会对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用客观性、历史性、辩证性原则观点,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和评价效益问题。

(四)明确审计人员个人的责任。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和方法,使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完成企业绩效审计服务目标任务为基础,受到所要完成的目标的控制和指挥,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的考核依据。

要提升政府企业审计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创新机制,达成企业绩效审计职能转变,它有赖于政府审计管理方法和理念的实质性变革。有效的绩效审计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有领导机制、总体框架、沟通渠道、结果评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变革,审计成果质量,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法制建设、审计技术建设和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等都要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基于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下的企业绩效审计研究,对政府企业绩效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变革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与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英.企业发展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徐政旦.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绩效 审计 理论 创新 企业管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