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史是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宋代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宋代水利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它在中国水利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学界对此已有很多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
(一)、水利史
《中国水利史稿》主要研究了宋代农田灌溉、治河、漕运等方面与水利有关的内容。[1]张念祖的《中国历代水利述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水利工程、治水思想、农田水利灌溉等,其中有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宋代水利状况。《黄河水利述要》主要探讨了宋代河道变迁、治河措施、农田灌溉等。[2]郑肈经介绍了河流、水利建设类型、水利职官等内容。[3]漆侠《宋代经济史》部分章节提及宋代水利,他从经济史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宋代北方、两浙路、江南东路、福建路等地区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日本学者长濑守在《宋元水利史研究》中提出水利共同体理论,他认为:“水利共同体包括上至国家下至农村各基层单元的水利社会。”成岳冲认为“宋元时期是宁波地区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时期,也是古老共同体在水利事业中所起作用的强与弱、褪色与回流的的激烈交替时期。”[4]
冀朝鼎考察了水利对中国历史经济区的影响,乃至对于整个政治区域发展与变化的关系。[5]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宋代水利史。姚汉源论述了我国1949年前历代水利事业的发展,着重对各种水利建设的兴衰及其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展开分析,并对宋代水利史也有较为细致的介绍。[6]
(二)、水利管理、治河体制与治河思想
目前学术界关于水利管理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宋。冯鼎对北宋水利机构、水利管理等内容展开了细致研究。[7]牛楠考察了北宋都水监机构设置、北宋都水监的职能、北宋都水监官员的选任与转迁、北宋都水监治水体制衰落的根源等内容。[8]
张俊飞认为宋代非常重视江南地区的水利发展。[9]康武刚认为宋廷调拨军队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极大补充了水利事业所需的劳动力。施正康考察了宋代两浙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人工经费来源问题。张家驹探析了宋初治理黄河、整顿运河以及杰出的水利专家陈承昭、宋初水利建设的特殊意义等内容。[10]朱汉明的《试论宋代的水利事业与水利发展》论及宋人对水利重要性的一些认识,对水利灌溉技术与管理、宋代的治水模式进行了细致研究。
王琳珂从政府的角度对北宋的水利建设进行探讨,并紧紧抓住了北宋政府水利建设的特性,但对水利技术层面的内容探讨有所欠缺。马玉臣探讨了熙丰兴修水利的劳力问题、熙丰农田水利建设的经费问题等。武会丽探析了元代浙西地域的地理状况以及水灾、浙西地区的水利建设、水利工程的影响、水利学家的治水思想等。[11]邓小南重点研究了地方精英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宋代水利。[12]李华瑞研究了北宋的治河政策、治河与边防等。李华瑞、郭志安认为:“宋廷已将行政升黜、经济赏罚乃至刑事制裁等多重手段综合加以运用。”[13]日本学者吉冈义信的《北宋黄河史研究》和李华瑞的《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也论述了奖惩机制对于制约和激励官员勤于河政发挥了极大作用。苏兆翟研究了北宋水患状况、河道管理、司法管辖、治河体制等。王军的《北宋河议研究》研究了唐末五代至北宋的黄河河患,探讨了北宋仁宗、神宗、哲宗三朝河议的嬗变。任贵松对埽所展开细致研究。
叶坦《王安石水利思想探微》探讨了王安石的水利思想。程启贵《苏颂水利思想初探》将苏颂关于水利方面的成就进行整理研究。孙伟儿认为王安石是一个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改革家。[14]刘治立论述了范仲淹兴修水利的举措、范仲淹的水利思想等内容,认为范仲淹的治水思想,在中国水利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刘春燕的《元代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其<水利集>》介绍了任仁发的生平、治水思想和其著作《水利集》。周魁一考察了任仁发的生平和治水经历。[15]桑润生研究了吴淞江的水患,还总结回顾了任仁发的治水方案及其治水活动。[16]
(三)、水利与生态环境
随着生态环境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学者对水利环境的研究也不断加深。陈艳探析了宋代淀山湖地区区域社会发展和水利开发之间的关系。[17]钱克金、张海防认为“就宋代太湖地区水涝灾害的骤增,固然有气候的反常、人口的集中、田产的密布等诸多因素,然水利修建的局限也是一大因素。”[18]庄华峰研究了江南圩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19]学界在注意到农田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环境本身的演变。陈雄认为“宁绍平原湖破围垦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社会发展、人口增加造成的,同时也是本地区区域水利形势变化的必然结果。”[20]
周卓怀认为河患和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着密切联系。[21]邹逸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探析了我国运河的历史作用。李相楠考察了有关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问题。[22]陈曦以水利、族群、民间信仰为中心对宋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有详细论述。[23]桑润生认为太湖流域历史上频频发生水患的原因是其天时、地理和人祸。[24]聂传平以环境史为主要研究角度,探讨宋代自然环境和不同地区人群的互动关系。[25]
学界对于宋代水利史的研究取得了較为丰硕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对以浙西地区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研究较突出民间势力在水利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而相对忽略了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研究有关宋代水利史的问题时,也应横向考察辽、西夏、金的水利活动,或纵向将其和汉唐元明清等朝代水利史相比较,较为全面认识宋代水利史的地位与面貌。
参考文献:
[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中国水利史稿》(中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
[2]《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黄河水利史述要》,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
[3]郑肈经:《中国水利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
[4]成岳冲:《浅论宋元时期宁波水利共同体的褪色与回流》,《中国农史》,1997年1期。
[5]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
[7]冯鼎:《北宋水利管理考述》,四川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8]牛楠:《北宋都水监与治水体制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9]张俊飞:《宋代江南地区水利建设经费来源讨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6期。
[10]张家驹:《宋初水利建设》,《历史教学问题》,1954年第3期。
[11]武会丽:《元代浙西水利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2]邓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暨南史学》,2004 年创刊号。
[13]李华瑞、郭志安:《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 期。
[14]孙伟儿:《王安石早期农田水利思想及其实践试探》,《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2期。
[15]周魁一:《元代水利家任仁发及其治水实践》,《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5集》。
[16]桑润生:《任仁发和吴淞江的治理》,《上海水利》,1999年第4期。
[17]陈艳:《两宋时期淀山湖地区的水利与社会》,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殷旭:《南宋淀山湖区圩田水利系统的初步探讨》,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8]钱克金、张海防:《宋代太湖地区农业水利的治理及其对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9]庄华峰:《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7期。
[20]陈雄:《论隋唐宋元时期宁绍地区水利建设及其兴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第48页。
[21]周卓怀: 《宋代河患探源》,香港: 香港奔流出版社,1990 年。
[22]李相楠:《宋都开封的兴衰与黄河生态环境变迁》,《宜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3]陳曦:《宋代荆湖北路的水神信仰与生态环境》,《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24]桑润生:《太湖流域历史上水患的成因、策治与教训》,《上海水利》,1998年第2期。
[25]聂传平:《宋代环境史专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