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层水利管理问题研究

基层水利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3 0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基层水利管理存在资金投入少、法治不够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我国基层水利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基层水利;管理;问题;对策

Research on grassroots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Cui Yan-yong

(Baicheng County Water Resources Bureau Baicheng Xinjiang 8423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a"s grassroots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such as less capital investment, insufficient legal system and weak legal awareness, and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grassroots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Grassroots water conservancy;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基层水利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基层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抓住基层水利管理中水利设施老化、水环境破坏严重、法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基层水利建设,减少水环境污染,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基层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我国基层水利管理现状

(1)发展举步维艰。

经调查,我国大多数乡镇水管站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难以生存;我国基层水利的相关管理单位几乎不能保证正常运转,大部分陷人了举步维艰的困境,有的甚至正面临着解体的严重危机。

(2)农村水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农村小镇建设带来的大量生活污水及现代农业集约化带来的非电源污染对农村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些乡镇企业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排放等,使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也使更多的水库及河流富营养化,对农村饮用水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基层水利行政执法力度较弱。

从当前基层水利行政执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基层水利行政在实际执法中没有采取过多的强制性措施,更多的只是以口头的教育为主,因此导致对一些违法行为不能进行有效制止或行政决定不能及时执行。同时,在基层水利管理的执法工作方面,一些地区的执法人员不足,大部分干部不具备执法资格,所以大量執法人员只是滥竽充数,使基层水利行政执法的力度大大降低。

2. 目前我国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制度建设、机制保障及人员配制等都不健全,尤其是大部分乡镇一级水管站已被撤销或租赁包给个体进行管理,管理机构无编制,其工作人员多由当地的村干部兼任,导致基层水利机构的运作杂乱无章,导致基层水利设施的防汛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至今,大部分老旧基层水利设施存在各种不同的安全隐患,且不能得到有效的围护与修缮。

(2)水利管理理念落后。

基层水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被运用在农业生产中。但是,基层水利管理的理念却仍然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未能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对管理制度并未进行相应的改革,导致在基层水利管理中不时出现多头管理或职权不明等现象,使基层水利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3)农村水利投入相对不足,水利设施缺乏建设与管理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以前由集体管理的农田水利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出现各种问题,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只能依靠政府出面找相关的水利管理部门出钱,再请人进行围护修缮,使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此外,各个地区对于农田水利水费的征收具有不同的标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基层水利的水费征收困难。众所周知,水费正是开展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故水费的难以征收问题制约着基层水利的建设和管理。

(4)管理建设队伍边缘化。

据水利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基层水利管理中严重缺乏农田水利技术人员,甚至一些基层水管单位的技术干部岗位都存在着空缺现象,使我国农田水利的管理无法满足现代水利的日常管理需要,队伍建设出现边缘化,严重制约着基层水利的健康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水管站的工作人员并无编制,因此无法得到相应的财政拨款,且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责任大、任务重,大部分技术人员不愿接受这样的工作,故一些乡镇水管站的日常管理由少量的水利员轮流负责,更不用说专业人员的引进了。再者,各个基层水利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对水利专业也只是略知一二,使基层水利的管理效益大打折扣。

(5)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的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仅仅依靠传统老旧的农田水利设施,已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灌溉用水需求。若这些严重老化或年久失修的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新时期我国基层水利管理优化与改进策略

3.1 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对于基层水利的优化管理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传统的基层水利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逐步将过去较为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转变成由法律、经济、政治等共同作用的管理手段,使其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积累更多的水利管理经验,并进行适当的总结,为当前基层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提供更加可靠的法律保障。

3.2 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

(1)政府部门应重视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在对城市防洪等公益性工程建设加大投人的同时,应重点加大对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抗旱排涝、灌溉渠道、居民饮水设施等配套系统的建设。

(2)营造良好的民营水利发展环境,在政府部门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及年度规划中应把民营水利建设项目列入其中,通过资源利用、制定税费、投融资及财政扶持政策,利用规划指导、资金扶持等手段为民营资本进入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营市场中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使其弥补政府部门对基层水利建设投入的不足。

(3)严格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使基层水利管理组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活用“一事一议”的政策,采用民主的方式做出决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对兴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4)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相关的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应把支持民营水利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方法,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融资提供优先机会。

3.3 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我们应处理好基层水利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保护体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对源头的水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对中下游地区农业用水和生态林业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证下游灌溉及生态用水的需要;若有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时,必须做好项目的规划,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不能过度开发,以保证水资源不被破坏。

(2)对基层水利中的水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应联合环保部门,对农村乡镇生活垃圾及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使之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3)加大对农村水环境及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对乡镇上不达标的排污企业,应限期整改;对农村的养殖业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提倡生态养殖。

3.4 提高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执法力度。

基层水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执法的力度,为此,应对基层水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水利专业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人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执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基層水利的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3.5 加大对水利管理的投入,加强质量教育

基层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当地政府应大力扶持农田水利。当前,我国出台了一些与农田水利相关的政策,相应的资金也逐步到位,大大促进了我国老旧农田水利的围护修缮及新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加大水利管理投人的同时,我们应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的机制,保证基层水利的质量。

3.6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发挥工程效益最大化。

对于基层水利的管理,我们应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对农田水利进行有效管理,使基层水利发挥出最大的工程效益。因此,我们应从基层水利的建设规划、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人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基层水利监督管理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保证基层水利工程的质量,并使之高效运行。

4. 结语

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我国基层水利管理工作复杂而又艰巨,我们应抓住基层水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我国水利立法和水利行政执法。总之,只有解决好基层水利的管理问题,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之造福于人民与社会。

推荐访问:基层 水利 研究 管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