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更加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学历史学科因其固有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特点,决定着它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个人历史知识的多少,是文化素质高低的外化表现,是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如果历史知识贫乏,那么一个人的整体知识结构就显得不完整。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不知《春秋》”。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无不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渗透自己对历史的真知灼见。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但首先是一位历史学家。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样也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如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正是在研究了我国史书、方志、古诗、游记之后,掌握了我国古代气象变迁的规律之后,才写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当今的文化名人余秋雨的著作《文明碎片》《文化苦旅》中,也随处可见作者的历史底蕴。这些成功人士借助自身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自身的文化素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蕴含于历史知识之中。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囊括大典,正是由于历史记载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所以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与历史有着一定的渊源。目前的中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倾向性问题;认为自己将来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与历史不着边际,造成轻视历史学习的偏差,这种偏差影响是长期潜在的消极影响,作为中学历史工作者,应及早注意这一问题,及时纠正这一偏差。
二、道德素质方法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的政治思想素质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等,历史教材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学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发展规律教材,通过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介绍,提示人类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个人随心所欲能左右的。教材中还记载了优秀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无启迪,如古代班超,投笔从戎事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戚继光“杀贼保国”的壮举……近代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慷慨成仁的邓世昌,到为中华独立、自由而奋斗终生的孙中山,他们的爱国事迹为世人仰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紧扣教材,以情动人就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意义重大。
三、智能素质方面的作用
历史学科的智能素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科学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动用科学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博大恢宏,要获得历史知识,必然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例如,如果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辅助教材,参考历史图片,考察历史遗址遗迹等方式,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巨卷。历史思维是运用已知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做到准确认识把握,这样才能以史为鉴,洞察现实,预见未来,从而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和运用历史科学知识的智能结构。仍以二战为例,在了解二战的历史后,自然会引发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唤起学生爱好和平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历史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轻视历史教学的问题,这是应试教育观念还没有消除造成的。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真诚呼吁社会,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历史学科。同时,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也希望与每一位同仁在历史教学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素质教育的精髓,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功效,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