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艺术品市场的国家德比,北京VS上海

艺术品市场的国家德比,北京VS上海

发布时间:2022-10-23 14: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的艺术市场已经给不少人变幻莫测的感觉。小到投资板块,大到区域市场,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无不此消彼长地变化。上海与北京的艺术市场在近年的发展变化就耐人寻味。

曾几何时,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初创阶段,上海曾一度领先。回溯到18年前的6月,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敲响了沪上艺术品拍卖的首槌。当年155件书画拍品虽然只拍得879万元,但这一槌被普遍认为开创了内地艺术品拍卖的先河。此后,在百年老字号的带领下,上海国拍、上海敬华、上海工美、乃至2003年成立的上海崇源都曾一度在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海也因此迅速在内地艺术品市场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海派书画的拍卖方面更是一大重镇。

近几年来,艺术品拍卖在内地逐渐形成北京和上海两大基本阵营,但是就在北京的拍卖公司不断爆出漂亮记录的同时,与北京南北呼应的上海却显得有些冷清。北京艺术品拍卖的人气来自全国各地,所有新老藏家汇聚于此,使得成交量剧增。不用说嘉德、保利,即便是匡时的成交也是上海所有拍卖公司成交的总和。显然京沪这两大基本阵营并不对称。

从单件价格上看,上海和北京的一些东西相比并不算低。今年春拍上海拍卖场上的画作,就有单个比较好的东西。上海工美的一张张大干仿王蒙的《夏日山居图》,这是一张非常好的画,是张大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绝品。另外也包括朵云轩的一些拍品。但总体来说在大件上面,北京艺术品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大,拍品数量多,成交金额高,上海相对规模要小一些,几千万过亿的东西,数量相对较少。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北京现在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好比书画,现在任何城市就很难跟北京相比,即便是香港也是如此。北方画家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徐悲鸿、黄胄等等的画作都是大价位作品,范增的大尺幅画都已过千万,而这个市场恰恰就在北京,上海地区相对是本地买家,外地过来的以行家为主,而南方画家如傅抱石、潘天寿数量极少,其他海派众家价位也还远没有到位。同时因为品牌信誉与操作的规范性,藏家要送拍也会更多的考虑北京的拍卖公司,所以以上种种造成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品的平均质量要比北京低很多档次。

除了艺术品市场本身原因,我们还应看到不同城市性格与地域文化对京沪两地收藏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不同的心态与品性决定了北京与上海不尽相同的收藏市场与氛围。有人说,北京玩收藏,涨一千倍不算涨,上海玩新潮,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与上海人不一样,北京人喜欢做文章唱大戏,取国际声望。与之相比,上海藏家精明务实,收藏类别无雅无俗,图的是真正的收益与回报。

从心态上讲,上海藏家玩得杂,不片面追求巨额投入,收益也不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来在业界以精明务实著称的海派藏家也显得格外隐秘低调,“上海江浙一带的藏家更推崇秘藏,手里有什么,进了什么他不爱讲,任由外界传闻,他仍然纹丝不动”,上海某书画藏家透露,“上海的大藏家真正做收藏的并不多,主要还是用于投资,背后有雄厚的资金撑着,不愁收不到好货。而且他们一般不出面,多聘请有专业的收藏顾问为其打点”。

另外一面,早有海派藏家将眼光投向国外。有知名收藏顾问透露,平生所见过的最好的瓷器收藏品在瑞士某中国古董收藏家手里,元朝、明宣德和永乐年间的瓷器珍品亦在其中。难怪精明的海派藏家早已将眼光投向国际。

地域文化对藏家的心态也有影响。上海人爱投资,相较北京人更爱赚热钱、快钱,大部分人更喜欢看到账户上资金的流转。

无论身处何处文化与收藏市场,摩挲、欣赏藏品得到的快感是需要绝对稳重的心态与足够的文化底蕴才能获得的。一个藏家在他收藏的过程中应该越走越窄,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一个行家,再从行家变为专家,那么最后专家才能变成藏家。收藏应该从爱好者做起,如果不还好,投资的钱很容易上当,很容易出问题。

推荐访问:北京 上海 艺术品 德比 国家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