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鸭短喙长舌综合征诊断防治

鸭短喙长舌综合征诊断防治

发布时间:2022-10-23 1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2-0026-02

近年来,在我国商品肉鸭主要养殖地区均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变形、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流行性疾病,人们将该病称之为大(长)舌病、鸭短喙长舌综合征、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等。该病多发生于10~25日龄左右的肉鸭,以12~21日龄的肉鸭最为常见。发病率一般在2%~5%左右,发病率高的鸭群能够达到20%~30%。

1 临床特征

由于鸭的舌头被长长伸出并露在喙(嘴)的外面,使鸭无法采食及饮水,鸭常常因无法进食而死亡。有的病鸭出现跛行、瘫痪、拉稀,患鸭腿短,体形明显偏小,全身骨质疏松脆弱,易断腿、断翅。病鸭常见流泪、咳嗽、呼噜症状。

2 病理变化

2.1 剖检时,多数除见喙、舌病变外,全身骨质疏松,内脏器官萎缩。部分患鸭见心包积液,胸肌、腿肌出血,胰腺肿大并伴有出血点,肺脏充血、出血,胸腺轻微出血。

2.2 镜检病变:无特征性病变。所有患鸭均表现骨骼发育不良,部分患鸭心脏、胰腺、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充血、出血病变。

3 发病原因

关于该病的发病原因众说纷纭,目前关于大舌病的病原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大多数人倾向于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实际上该病的发生绝不仅仅是病毒因素,有众多致病因素及诱发因素参与其中。确切的讲该病为众多因素导致的肉鸭营养不良综合征(骨骼发育不良综合征)-肉鸭佝偻病。下面就常见原因进行分析。

3.1 病毒感染。多位学者从患病鸭体内分离到一种与鹅细小病毒(GPV)密切相关的新型鸭细小病毒(Novel duck parvovirus,NDPV)。该病毒与经典GPV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分析表明,与鹅源GPV的核苷酸同源性最可高达98.4%,而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亲缘关系较远,在77.6%~78.8%之间。属GPV的同类变异株。据报道,张大丙用GPV阳性样品感染2日龄北京鸭,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短喙症状。

3.2 某些药物毒副作用所致。饲养早期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氟苯尼考)、痢菌净(易发生光敏症)等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有关。

3.3 饮用水中或饲料中氟超标。主要发病地区为盐碱地区、丘陵地区,饮水或饲料中氟含量严重超标,影响骨骼发育。

3.4 钙、磷、微量元素(尤其是锰缺乏)、维生素(尤其是VA、VD)缺乏或比例配合不当引起的骨骼代谢性疾病。

3.5 高温潮湿、通风量差、密度大等饲养管理应激因素协同致病作用。

3.6 光照强度过大,造成喙的生长发育异常。

3.7 霉菌毒素中毒。

3.8 肉鸭生长速度过快,现在饲养的樱桃谷肉鸭38日龄平均体重达到3~3.3kg,枫叶鸭达到这一体重只需要36d,过快的生长速度必然容易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过快的生长速度对肉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应激反应。

4 防治原则

4.1 进一步进行病原学研究,确定该病真正的发病原因。鉴于怀疑因鹅细小病毒变异株引起,在相应的疫苗开发生产之前,可尝试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免疫肉种鸭:肉种鸭产蛋前15~20d,经肌肉注射2头份/只,产蛋中期加强免疫接种1次,2~4头份/只,可使雏鸭出生后获得一定的特异性抵抗力(天然被动免疫力)。另外,加强鸭舍及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在易感日龄鸭群可适当添加抗病毒及提高免疫能力的中药制剂。患病鸭可尝试抗病毒中药制剂治疗,适宜抗生素防治细菌继发感染。

4.2 针对中毒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应激因素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调整药物预防程序,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复合多维素、微量元素和优质骨粉。

推荐访问:长舌 综合征 防治 诊断 鸭短喙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