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我院的细心和严谨的诊断发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占了绝大部分,总共为54例,占总例数的77.1%。结论:动态心电图为诊断心肌梗死患者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能提高诊断患者的准确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也呈现出快速的进步,人们对待疾病的各项治疗需求日趋增加[1]。现针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3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3~79岁,平均年龄为57.2±3.4岁。经过我院的严格诊断和分析,全部患者均为心肌梗死,同时还合并有心律失常疾病。都符合我国临床心脏病学规定的标准,同时也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指标。通过医务人员的观察发现,70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13例患者属于前壁梗死,18例患者属于前间壁,7例患者属于高侧壁 ,14例属于下壁,9例属于下壁+右室,3例属于广泛性前壁,1例属于下+后壁+右室,5例属于下壁+后壁。为方便研究,我院一致决定,将7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分析总结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1.2诊断方法
70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都进行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诊断,然后综合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计算统计。为出现错误和误差,全部的心电图诊断和记录均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小组进行。(1)70例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取HOL TER—STAR三导联,HS9514型记录仪,导联使用V1、V3、V5,然后得出结果后实施电脑自动分析。(2)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束后,70例患者也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采取三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增益为10mm/mV,而纸速为25mm/s。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细心的记录,最后对比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临床结果,进而将资料入库保存[2]。
1.3统计分析
7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均采取SPSS13.1分析软件进行计算与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X2检查然后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代表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
2.2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对
经过我院医务人员检测证明,70例患者当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于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该三项中的检出率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短阵室上速该五项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
3 结论
急性心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而临床医学把急性心梗心电图划分为三期,包括慢性期、亚急性期和急性期,其中急性期又可分为超急性期、进展期与心梗确定期。急性心梗早期的心电图变化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缺血性T波、损伤性ST段变化、急性损伤性阻滞和缺血性J波。
归纳总结,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治疗,需增强对其研究和实验,科学有效地检测出患者的疾病,同时提高心电图的准确率,进一步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识别,于早期诊断急性心梗,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方法,减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所以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实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艳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407-408.
[2] 黄瑞雪.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1):166-167.
[3] 毛小琼.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64.
2 结果
2.1心律失常的分类
70例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占了绝大部分,总共为54例,占总例数的77.1%。其中早搏患者具有4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占4例, 心室颤动患者具也具有4例。全部研究对象中,出现3例死亡患者,分别为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颤动,死亡率约为4.3%。此外,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具有3例;心房纤颤患者具有1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具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具有1 例;房性早搏患者具有4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具有6例。详情如图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