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23 1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资源再生

地球孕育着人类,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同时,人类却无情地污染、毁坏和摧残着地球,致使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灾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已成为每个人的愿望。

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生态失衡。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由此,循环经济的思想开始了萌芽。“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提出,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目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经济活动是“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表现形式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三、实施循环经济的措施

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而到了2008年3月,中国油价一度受国际影响急剧上扬,使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油荒,广东、广西、浙江、上海,尤其是珠海、中山两地多家加油站门前大摆长龙,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局面,市区大部分加油站无柴油可加,个别尚供应柴油的加油站前引来大批柴油车辆“赶场”。另一项统计显示,2000年全国石油消费2.12亿吨,2005年增加到3.2亿吨,五年间石油消费净增1.0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2160多万吨,年递增速度达8.6%。而2005年中国原油产量只有1.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将达到5亿吨左右。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0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50%、铁矿石占35%、氧化铝和铜占20%,而GDP仅占5%。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稳步增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协调自然生态系统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上天空,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高达6%~8%,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譬如: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许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弃物;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释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

“我国地下水污染已到相当严重程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或者置之不理的阶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谈起我国地下水污染时,万分焦急而又无奈地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曾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城市的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其中重污染的城市占64%,轻污染的城市占33%。“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过。根据国土资源部长期地下水监测资料,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局部地段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因天然水质不良导致水型氟中毒2297.78万人,碘缺乏病、克山病567.5万人,患大骨节病102.5万人,全国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的人数达数千万之多。另据国家地质调查局调查,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地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25%。赵章元说,我国经济繁荣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可忽略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势必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2、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炭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生产目标,把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3、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法律约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立法。德国和日本最先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首先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要求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则系统地运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来解决废弃物问题。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部法律对推进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电循环法》、《废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构建了一个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资源是地球对我们人类的馈赠。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就颁给了努力于环保事业的曾任美国副总统的阿尔·戈尔,诺贝尔和平奖注目于全球环保,受到世人赞赏。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资源循环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与要求。

综上所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2]肯尼思·鲍尔丁:《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1966年。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赵章元:《干部问责+公众参与:应对中国环境危机》,2008年3月。

[5]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2005年9 月。

[6]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年1月。

[7]娄信义:《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T].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4月。 

(作者通讯地址:新乡日报社河南新乡453003)

推荐访问:现实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