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7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152-07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1]。虽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带来临床获益,但心律失常仍是棘手的问题之一[2]。中医药治疗因能够对病人进行整体调整,且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效果而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惊悸、怔忡、厥证”等范畴,即包含“惶恐、惊惧”的精神方面症状,“心中跳动,不能自已”的自我感觉症状,或突然发作晕厥或猝死。现代研究中多称为“心悸病”。经过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不断完善,目前概括其病因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失调、房劳过度、他病失养、药物影响。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虚为本;痰饮、水气、气滞、瘀血、火热为标。
2 治法方药研究
目前治疗以内科方药口服为主,除《神农本草经》及《太平圣惠方》中提出治疗惊悸通用药物,如:人参、薇衔、柏实、茯苓、厚朴、羚羊角、天鼠屎、桔梗、旋覆花、荩草、朱砂、茯神、龙齿、沙参、龙胆、远志、银屑、紫石英、金屑等,目前多采用补益气血、益气温阳、清心除热、行气解郁、养心安神、祛痰化饮、活血化瘀等法治疗,常用方药见表1。
3 经典方的研究
3.1 补益气血法 目前研究多在归脾汤基础上加减,该方化裁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心律平),归脾汤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室性早搏优于单纯胺碘酮,并可减少胺碘酮用量[3,4]。归脾汤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单纯美托洛尔有效[5]。
3.2 益气养阴法 该法代表方生脉饮在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精神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肌病、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及复苏后的心脏均有保护作用[6-14]。基础研究证实,生脉注射液(散)可开放心肌线粒体KATP通道,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水平,增加其活性,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所致的DNA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升高心脏缺血时一氧化氮水平,增加过氧化物酶(SOD)活性,减少丙二醛水平,增高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消除心肌细胞的非同步除极和延迟传导的生物电活动,增强心脏的电稳定作用[15-21]。而其抑制快速心律失常可能与增加Ca2+-Mg2+-ATP酶活性有关[22]。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中发现,生脉饮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提高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颤动阈值,抑制心室颤动发生[23]。
3.3 阴阳并补法 该法以炙甘草汤为代表,在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及药物或蛇毒素造成的心脏损害、电活动紊乱均有较好效果[24,25]。研究发现,单用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无论辨证与否均优于单纯口服阿托品[26,27]。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功能亢进等,炙甘草汤对气阴两虚型及未辨证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8,29]。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炙甘草汤和胺碘酮、美托洛尔疗效相当,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心房纤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也有一定的纠正作用[30-32]。关于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发现[33-38],加减炙甘草汤与莫雷西嗪、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效相当[39-41],优于美西律[42]。在心律平治疗无效的患者,炙甘草汤合苦参汤仍可有效控制顽固性室性早搏[43]。
基础研究证实,炙甘草汤对乌头碱、氯化钙、肾上腺素、缺血再灌注、奎尼丁中毒、低钾低镁、组胺触发及电刺激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44-50],不仅可改善气血两虚大鼠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还可延长心律失常的潜伏时间,缩短其维持时间[44],降低P选择素、内皮素及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持续高表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房纤颤的发生[51],另外,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L型Ca2+通道电流(ICa),抑制外向钾电流(Ito)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减少跨壁复极不均性及跨壁折返微环路的形成,抑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52-54],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改善窦房结恢复时间,心脏固有心率,缩短房室传导文氏阻滞周期,恢复窦房结自律性,改善房室传导功能有关[28]。拆方研究证实,炙甘草、人参、麦冬为炙甘草汤全方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55],三药合用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复极化时间有缩短作用[56],对缺血缺氧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及复极化时间有延长作用[57]。还可降低离体右心房肌细胞自律性及左房心肌细胞兴奋性,延长大鼠左房心肌细胞功能不应期,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乳头状肌细胞自律性和心律失常,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成分效果均降低[58,59]。
3.4 益气温阳法 该法代表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有效,对复杂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伴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优于常见中成药,较阿托品作用时间长,且配合活血药可提高疗效[60]。既往对四逆汤、真武汤等益气温阳方剂研究发现亦可提升心率,近期研究较少。
基础实验证实: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可通过改善兔房室传导功能治疗缺血再灌注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61]。其中麻黄碱可与电压依赖型钾通道(KCNQ1)S5-S6 P环中的F296及Y299位点结合,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s),提高心率,缩短QTc间期[62],其提高心率的作用还与其拟交感活性、直接作用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63]。附子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可以通过上调肾上腺素能β受体及G蛋白环磷酸腺苷(cAMP)受体途径提升心率[64]。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较单纯细辛激活最大电流值更强,两者配伍可增强钠离子内流,降低钠通道阈值,缩短钠通道恢复时间,从而提高心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