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演讲稿】以史为鉴(全文完整)

【演讲稿】以史为鉴(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8-16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以史为鉴(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演讲稿】以史为鉴(全文完整)

 

 以史为鉴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市药检所的 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以史为鉴》。提到历史, 一段熟悉的旋律在我耳边萦绕,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是呀, 是非、 成败, 这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这其中朝代的更迭、 人民群众的命运构成了纷繁复杂、 波澜壮阔的历史格局。“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这是封建帝王因亡国而发出的的哀叹, “伤心秦汉经行出, 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这是文人墨客体恤民生的吟唱。

 那么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 哪些作用? 有何社会地位? 有何社会影响?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何还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带着这些疑问, 我翻开了中国历史这本厚重的书, 顺着历史发展的脉络, 找寻朝代兴衰成败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让时光穿越到公元 581 年, 隋朝建立, 提到隋朝, 首先想到的是隋炀帝的残暴和荒淫, 但你可曾知道, 隋朝建国之初, 在隋文帝杨坚的治理下, 隋王朝政权稳固, 社会安宁,文化繁荣, 兵甲强盛。

 就是这样一个强国, 在其后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下, 却根基不稳, 各地民众举起起义大旗, 统治阶层内乱, 政权随之土崩瓦解。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

 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继任者唐玄宗的开元之治。

 使唐朝在经济、政治、 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 都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

 但唐玄宗天宝年间, 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 逐步转化成了 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春晓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各级官吏贪污贿赂成风, 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 ”, 唐王朝也就从兴盛走向衰落, 最后灭亡。

 明朝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文化极其发达, 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 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

 万历朝中期开始, 皇帝怠政, 官员腐化, 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 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

 至崇祯年间, 因为连年灾害, 明廷因财政破产, 无力镇抚, 人民纷纷揭竿而起。

 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 崇祯帝自缢, 同年清军入关。

  历史浩如烟海, 历史也惊人的相似, 因为朝代的更迭都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其一, 朝代的建立“世道纷乱生活艰,人民群众打江山”; 其二, 新政权建立之初“新官上任三把火, 有福同享兄弟伙”, 其三, 当社会发展到中后期“江山社稷我的家, 百姓冷暖无关他”; 其四, 政权的瓦解都是“官逼民反朝代变, 世事轮回空嗟叹”。

 这就是 “历史周期率”。历代的政治家、 学者对这种周期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归

 纳总结和反思, 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唐初杰出政治家魏征在探究隋王朝灭亡之因时, 归纳的一系列的沉痛教训, 发人深省:一是隋炀帝依持富强的国力, 野心膨胀, 好大喜功, 丢掉了“无为而治的根本”; 二是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听不进他人意见, 一味孤行; 三是不重民, 不爱民, 驱民为犬马, 以民为敌, 激起民众的极大不满和拼命反抗。

 明清之际的学者唐甄也指出: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只有人民丰衣足食, 生活富裕, 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

 可见藏富于国, 虽富亦穷, 必败; 藏富于民, 必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毛主席也曾说过“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但如果统治者逆历史的潮流而动, 不重视民生, 驱民如犬马,那人民群众就是政权更迭的推动者。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无以生存, 其统治体制岂能不亡。

 如今, 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机遇期。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 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 克服困难, 稳步前进。

 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心协力, 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在我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之际, 回顾历史, 特别是朝代更迭与民众关系的历史,以史为鉴, 把握好历史机遇期, 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诸葛亮说过“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况且古今多少事, 岂能都付笑谈中!

 

推荐访问: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演讲稿】以史为鉴 演讲稿 完整 全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