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2篇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第一章1、“教育”最早由孟子在【尽心•上】 2、古代儿童公育的内容: 1)生存教育 2)做人教育 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章 1、“教育” 最早由孟子在【尽心•上】2、 古代儿童公育的内容:
1) 生存教育
2) 做人教育
3)
宗教和艺术教育
4)
体格和军事教育 3、 宫廷慈幼机构
西周——孺子室
东汉——邸舍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善机构。
4、 胎教的方法:
1)
监督法
2)
小劳法
3)
瘦身法 5、 三公:
太师、 太保、 太傅
三母:
子师、 慈母、 保姆 6、 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 被概括为“幼仪” 或“童子礼”。
7、 三、 百、 千
三:
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
百:
北宋初年钱塘的一个书生所编著的蒙学读物《百家姓》
千:
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
8、 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游戏
2)
讲故事
3)
体罚
第二章 1、 贾谊是西汉初期政论家和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
1)
早谕教
2)
选左右 2、 颜之推:
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3、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一)
及早施教
原因是 1)
由于这时人的可塑性大
2)
是幼童时期, 精神专注, 教育效果好。
(二)
慈严结合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 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的溺爱和放任, 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 有一定威信。
(三)
均受勿偏
在家庭教育中, 要切忌偏宠, 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
(四)
风华陶然
父母对待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的陶冶起着重要作用。
(五)
德艺同行
一方面重视对子弟道德理想, 道德情操的教育
另一方面提出对子弟要进行“修以学艺” 的教育 4、 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一)
顺导性情
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深刻,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 束缚, 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
(二)
循序渐近
照顾儿童的实际能力, 本着量力而进的原则, 在施教上他主张是“渐渐盈科而进”
(三)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
(四)
全面诱导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应当是多方面的
第三章 1、 1904 年, 由张百熙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 也叫《壬寅 yin 学制》, 这是中国第一个成文的近代学制, 但未实行。
2、 教会幼稚园的产生与发展
19 世纪 80 年代, 传道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外国教会不仅在我国最早开办幼稚园, 也最早设立婴儿园。
3、 教会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
强烈的宗教性
2)
全盘西化
3)
是不平等性 4、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在学制中详细确定了近代学制系统, 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 还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
5、 蒙养院的院址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
6、 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官办蒙养院是湖北武昌蒙养院 7、 清末学前教育的特点:
1)
中国的学前教育由封建社会的完全的家庭教育方式向专门的社会教育转变, 但仍然以家庭教育为主。
2)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离不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的变革。
3)
蒙养院的办院宗旨, 体现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
4)
严重抄袭日本的倾向
5)
因此, 中国的蒙养院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8、 1912 年 9 月, 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令》, 又陆续颁发了各种学校令, 与壬子学制相结合, 并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 蒙养院改为蒙养园。
第四章 1、 新学制的规定
1922 年 11 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 又称壬戌学制。
2、《幼稚园课程标准》 的概念:
1932 年 10 月由教育局正式公布, 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 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 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
3、《幼稚园课程标准》 的意义
1)
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编订的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很富有中国特点。
2)
它从心理学, 教育学, 卫生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所作的各项规定, 都比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 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3)
是一个具有进步性质和积极意义的文件, 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向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陈鹤琴建立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5、 1927 年 11 月, 在陶行知领导下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6、 1934 年 2 月,《幼儿所组织条例》, 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 目的:
解放妇女, 解放生产力, 培养革命后代, 促进儿童自身发展。
7、 在苏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幼儿所氛围两种类型:
全日制的托儿所和临时性的季节托儿所。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寓制度。
8、 老解放区多种形式的包教机构:
1)
寄宿制的保育院、 托儿所。
2)
单位日间托儿所
3)
变工托儿所、 哺乳室
4)
游击式的托幼组织
5)
小学附设幼稚园
6)
私人设立的托儿所
7)
混合类型的托幼组织
第五章 1、 张雪门和陈鹤琴有“南陈北张” 之称。
2、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体系。
生活即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
3、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述)
(一)
论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创办第一所乡 村幼稚园, 1927 年创办晓庄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
陶行知主张:
儿童 6 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儿童将打下人格、 智力、 体格的基础, 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 便不易改变。
(二)
论幼稚园的服务方向
当时幼稚园的三大病:
外国病、 花钱病、 富贵病
三条改革方针:
中国化, 省钱化, 平民化
(三)
论创造的幼稚教育 1)
认识儿童的创作力
2)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有可能单出简答题)
A 解放儿童的头脑
B 解放儿童的双手
C 解放儿童的眼镜
D 解放儿童的嘴
E 解放儿童的空间
F 解放儿童的时间
3)
培养儿童的创作力
具体措施:
充分的营养, 良好的习惯, 因材施教, 发扬民主
(四)
生活教育理论
1)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
A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B 生活即教育
C 为生活需要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合一
2)
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生活即教育:
强调、 寓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生活的过程时时含有教育的意义。
社会即学校:
使教育的材料、 方法、 工具、 环境等都极大地增加和扩大
教学做合一:
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五)
陶行知——小先生制(选择背)
采取小孩教小孩, 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六)
意义和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全面、 丰富、 宝贵的。
他主张人民第一, 教育为公, 坚持为工农大众 服务的方向, 成为我国乡村和工厂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重视儿童创造力和生活能力的培 养, 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对当前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论述)
1923 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一、 论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
幼儿期对人生和教育方向的意义
幼儿期就含有这两个方面:
1)
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 2)
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 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调可教型
(二)
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1 好动 2 好模仿 3 易受暗示 4 好奇 5 好游戏 6 喜欢成功 7 喜欢合群 8 喜欢野外生活 (三)
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 1 新生婴儿期——新生 2 乳儿时期——新生后到一岁左右 3 步儿时期——一岁左右到三岁左右 4 幼儿时期——三岁左右到六岁左右 1)
发展特点 A 思想的活动 B 社会性发展 C 情绪的转变 2)
教育重点 A 以积极代替消极 B 不姑息不严厉 C 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D 让儿童自己有活动的园地 E 发展儿童的好问心 F 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
二、 论家庭教育 (一)
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 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 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
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
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二)
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使能行之得当。
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 那教育必没有成效可言的。
1)
学习的性质
感觉、 联念和动作的联合 2)
学习原则
一是刺激的原则
二是联念的原则
三是动作的原则 (三)
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1 卫生教育方面
2 情感教育方面
3 智育方面 (四)
此外, 陈鹤琴的家庭还包括
1 做父母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 专门的知识
2 批评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 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与做法。
3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的第一条原则, 就是要“以身作则”
4 嘉应教育要有民主化, 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 尊重小孩的人格
5 做父母的对与子女有一致的措施 三、 论幼稚园教育
(一)
办好幼稚园教育的 15 条主张
(二)
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 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 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整个教学法的概念:
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 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 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 是相互联结不能四分五裂的。
4 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 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
5 课程应当考虑儿童成绩的标准
(三)
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五指活动” 是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活动, 是指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 连贯的五个方面的 教育活动, 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 “五指活动”,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 五指活动 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 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组在儿童的生活上。
1 健康活动
2 社会
3 科学
4 艺术
5 语文 四、 活教育理论
1
目的论
2
课程论
3
方法论
4
教学原则
5
训育原则 五、 学前课程编制【选择背】
提出了 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
1、 课程的民族性
2、 课程的科学性
3、 课程的大众性
4. 、 课程的儿童性
5、 课程的连续发展性
6、 课程的现实性
7、 课程的适合性
8、 课程的教育学
9、 课程的陶冶性
10、 课程的言语性
三种方法:
1、 圆周法
2、 直进法
3、 混合法 六、 评价
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的教育事业,从普通教师到师范教育,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从婴幼儿教育到青少年教育, 从一般正常儿童教育到特殊儿童教育, 从普及教育到新文字运动, 他阿斗做过全面、 深入、 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 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 幼儿师范教育系统化。
他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幼儿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陈鹤琴无愧为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我们应当学习其献身精神和创业精神, 继承和发展其教育思想, 为创建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而努力。
第六章 1、 1949 年《中国人名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1951 年 10 月 1 日, 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血学制决定》 是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新一个学制。
从此“幼儿园” 的名称正式取代自 1922 年壬戌学制定名、 沿用了 30 年的“幼稚园”, 并开始了它新的生命。
4、 1987 年 10 月 12 日召开了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根据国办发[1987]69 号文件的精神, 会议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预备阶段。
5、 1981 年 10 月教育部办法《幼儿园教育纲领(试行草案)》
《纲要》 由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教育手段及主意事项三大部分构成。
6、 1996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经过 7 年试行正式颁布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 明确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7、 1944 年,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学博士点, 使培养右脚专业人才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第七章 1、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形式以家庭为主, 基本的教育方法是体罚。
2、 古代希伯来人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
以家庭教育为主
第二时期
以会堂教育为主 3、 古印度——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典籍《吠陀经》, 故称这一时期为“吠陀时期”。
4、 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把全体斯巴达人后代培养成身体健壮、 性格将强、 仇恨奴隶、 顺从长老的勇士。
5、 斯巴达的学前教育更注重体育和德育。
雅典的学前教育注重德、 智、 体、 美多方面的教育。
古罗马
教育成为巩固帝国统治的工具
第八章 ...
篇二: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前教育史》作业 1(第一讲至第六讲)一、选择题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被称为( b )。这一学制确定了近代学制系统,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2.1844 年,美国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 d )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学, 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女子学堂。A. 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宁波3.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在所撰写的( c )一书中设计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主张对儿童实行公育。A. 《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大同书》 D.《礼运注》4.( b)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教的完整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A.蔡元培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鹤琴5.新文化运动后,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论是实用主义和( c )。A.实业教育思潮 B.科学教育思潮C.儿童中心论 D.平民教育思潮6.1922 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通过《学制改革系统案》 ,11 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 ,又称( d )学制。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7.1923年,著名教育家( b )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A.张雪门 B.陶行知 C.熊希龄 D.陈鹤琴8.( c )是在学前教育上最早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者,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开拓者和改革者,创办了多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二、填空题1.《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 _____蒙养院 ______作为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2.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 1903 年在___武昌___创立的幼稚园。3.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 _______宗教式 ____的。4.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制定了 _____壬子癸丑 __学制系统,规定初等小学校之下设蒙养园。5.著名教育家 ____陶行知 ________主张用“艺友制”来培养幼儿师资,以普及幼儿教育。6.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与 _____张雪门_____并称“南陈北张”。7.___张宗麟 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第一位幼稚园男教师。
三、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的“外象内感”学说。外象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 内感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2.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特点有哪些?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简单而多样4.教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观察模仿3.中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有哪些?1.创办幼稚园2.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接收学前教育留学人员3.担任教师,翻译教材,出版读物4.兴办各种“慈幼机构”4.简述贾谊论早期教育的思想 . 1.早教论2.进左右3.重儒术5.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1.“心即理 ”“ 致良知 ”学说和教育作用,认为教育目的是 “明人伦 ”2.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认为凡是有利于 “求其心 ”者均可作为学习内容。3.教学原则和方法: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4.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顺导性情、培养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才,全面诱导、不执一偏。6.简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所进行的学前教育活动。1.创办幼稚园2.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3.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4.兴办各种 “慈幼机构 ”5.收回教育权的斗争7.简述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1.生平与教育活动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 ,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教育家和学者。2.论儿童公养公育论儿童的 “公养”“ 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思想基础之上,体现在《大同书》中。他设想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儿童从胎教到 20 岁全部教育由公立政
府负责,全社会的人都有权利接受这一完整的教育。其中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的机构, 属学龄前教育,为“公养”阶段,6 岁以后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 20 岁为“公教”阶段,接受系统的学龄期教育。3.论胎教康有为首先论述胎教的重要性。指出 “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万化之原也 ”,必须“教之于未成形质之前 ”,才能“正生人之本,厚人道貌岸然之原 ”,从而使人能成为 “至善”之人。因此,胎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一生教育的成效。他说:
“胎教既误,施教无从 ”。同时,康有为不但将胎教视为教育最基本的一环, 还肯定了胎教是 “人种改良之计 ”, 4.论婴幼儿教养(一)环境的选择康有为很重视育婴院环境的选择,他很看重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二)教育宗旨康有为认为婴幼儿教育宗旨应该是 “务令养儿体, 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 ”体现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要求。(三)管理制度康有为主张育婴院、慈幼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为了儿童健康,院中要有大小医生,育婴院中还要有看护(女保)
,女保代替母亲为众母, 抚育非亲生之子, 劳苦功高,无私奉献。育婴院可设 “管
院事”者,也由医生充任,负责管理院中事务和教养工作,似今天的幼儿园长。8.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哪些形式?一.寄宿制的托幼机构二.日间托儿所三.母亲变工托儿所四.化整为零型的托儿所五.小学附设幼稚班9.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教学方法。主要原则 :1.一切为革命,一切为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适当运用批评的原则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三化”教学法3.单元教学法10.简述陶行知的论“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1.活跃被禁锢的头脑,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2.解开被束缚的双手,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
3.鼓励孩子多动口,让他们享受更多的话语权。4.让孩子走出教室,给他们了解社会的机会。5.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快乐游戏中成长11.简述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1.科学的儿童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3.家庭教育功能应渗透到儿童体 .智.德.美.劳等各个环节四、论述题1.分析评价 1932年我国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背景:随着陶行知与陈鹤琴提出的“注重幼稚教育案” ,1932 年 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 ,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准》分总目标 .教育方法要点 .课程范围三部分。幼稚教育总目标分为:
1.曽进幼稚儿童的身心健康 2.利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幸福与快乐 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 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音乐 .故事和儿歌 .游戏.社会和常识 .工作.静息.餐点.每门课程都规定了授课目标 .内容大要和所要到达的最低限度。教育方法要点注重儿童社会化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量力而行 .因教施才,并采取奖励机制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健康 .
快乐地成长,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2.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1),代表了培养人的三个层面 ,各有所指 ,是对人的素质从一般到具体提出的渐进性要求 ,强调了教育培养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后来 , ,这一目的论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做人的内涵 ,做一个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人,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2) 主要的课程思想包括 :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课;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
强调了课程的目标性、 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综合性、灵活性 ,3) ”活教育 ”大动力。他认为 , “做”是儿童学习的基础 ,幼儿园里的一切活动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思想、去发现 ,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教师的责任是启发、 引导、供给、评价。
,体现了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具有创新性。( 4)
, 17 条教学原则 ,可以概(做)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民主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3.分析中国古代学前文化知识教育的利与弊。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1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的宗教教育原始的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利:①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在原始社会自然产生。由最初的原始家庭,经历了母系家庭、双系家庭、父系家庭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等几个阶段。在这种家庭的发展阶段下,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育。弊: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教子义方。也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3,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以身率先,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4,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5,量资循序。对儿童教育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另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 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6,有教有爱。家长对孩子,要既要慈爱又要严厉,爱与教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溺爱孩子的同时,还要不偏爱子女。7,儿童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
弊:1,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2,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主义方法,是不可取的。利: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我国古代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如何,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2,获取功名,光耀门楣。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儒家教育传统4.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的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是以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为此,他提出对子弟的家庭教育要“德艺同厚” 。一方面,重视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要以儒家的“五经”规范他们的言行。另一方面,重视“学艺” ,即熟悉士大夫职司、交往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杂艺,包括诗赋、文章、书法、算术、绘画、卜筮、医方、琴瑟、投壶、游戏等。关于德行与学艺二者的关系,颜之推认为二者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艺教也不是可有可无;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1.固须早教2.威严有慈3.均爱勿偏4.应世经务5.重视风化陶染
4.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并分析这种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1.注重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朱熹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并且对人的心理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又吸取了前人的经验,他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 "小学"和"大学"。这是两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阶段, 小学阶段的教育, 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又是小学教育的深化。在两个教育阶段中,朱熹特别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 他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
朱熹强调儿童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就似大好了圣贤之才的坯模,长大在此基础上加工,就可以成为圣贤。他还进一步指出,若儿童时期大好了基础,大学就卜费力,若少时这个基础没打好,再补救,就十分困难了。他再三强调 15岁以前儿童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