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因素贯穿绘画过程始终,从油画的发展与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西方不同时期的各个流派的演变与更迭,还是油画跨越地域与国界传入中国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貌,都力证了情感因素在油画创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表现形式;情节;笔触;色彩
艺术创作不同于機械生产,艺术作品从创作的开始便被赋予真实的情感和灵魂,而不是盲目地机械复制,从而更具吸引力,更能打动观者。情感因素以各种方式体现在油画创作中,例如故事情节、色彩、笔触、肌理等,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油画创作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油画自诞生起,经历了各种时期,以及各种流派,从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到18世纪浪漫主义美术,油画创作基本以写实风格为主,19世纪的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不再过分注重形象的客观与写实,而是更加强调感觉与思想,19世纪以后的油画创作则更加自由与大胆,艺术家巧妙利用科技的发展进行创作,使创作材料与形式更加丰富。而油画自从传入中国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画家通过具有东方特色的题材或氛围,使油画艺术生发出新的韵味和感人的意境。不管油画创作以何种方式呈现,它渗透于作品中的情感始终是作品的灵魂。
一、十九世纪之前的西方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油画艺术自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到18世纪末,经历了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多个风格与阶段。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主要以描绘宗教题材为主,通过鲜活的形象与表情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者将宗教故事以鲜活的形象呈现出来,在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高超的绘画技巧背后隐含着作者对基督的崇高与智慧的颂扬以及对背叛者犹大的唾弃。达·芬奇的另外一幅作品《蒙娜丽莎》也以其神秘的微笑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渴望,画中的女子并不十分美丽,并且她没有眉毛。那么,这幅作品摄人心魄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是画中女子含义深刻的微笑?还是人们所好奇的达·芬奇与这名女子的关系呢?这幅作品拥有很多神秘的特质,包括人物后面背景的创新处理,以及达·芬奇对肌肉、骨骼等解剖知识的深刻理解。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达·芬奇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他在已经对被描绘者的经历有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将其性格与气质捕捉地淋漓尽致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特征,达·芬奇在技法上运用了“明暗渐进法”的处理方式,即所有的明暗过渡与转折都处在朦胧与模糊之中,所以人物的表情具有多种可能性,也就为《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古典主义绘画虽然注重理性,但是它的兴起是为了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故在其理性与客观真实的外表下,隐藏着艺术家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理想的推崇和向往。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他善于表现女性人体的优美与典雅以及宫廷中女性的高贵形象,《泉》和《大宫女》都是安格尔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们都以安格尔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和感受为出发点,展现了女性温婉、柔美的特点,具有超越模特自身美感的东方意蕴,形成了“安格尔式”的独特语言特征。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晚期,它们的主题明确,具有叙事性,表现语言大多热情奔放,画面充满激昂的氛围。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就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这幅作品是为了纪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作品中慷慨激䀚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与理想世界的追求,以亲身的经历表达了画家本人以及身处那个时代的人民对查理十世的不满和憎恨。人物形象与动态准确生动,并且他的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氛围鼓舞人心,与中国画中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着一字却令人回味悠长。浪漫主义作品主要依靠真挚的情感和氛围的烘托表达思想,他们具有深刻而感人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语言与文字无法无法传达的。
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作品和新古典主义油画,浪漫主义油画虽然表现出相对的感性,但是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普遍具有准确的造型、严谨的技法、科学的透视以及客观的颜色处理方式,总体上呈现出理性的特点。
二、十九世纪的西方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十九世纪西方油画经历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等诸多流派。
印象派强调面对外光写生,主要以风景写生为主,并且摒弃了传统学院绘画的各种规则和束缚,注重绘画对象的瞬间光色变化,以及颜色的丰富性和微妙变化,表现画家对于对象的第一印象。并且他们要求突破传统,提倡创新,以模糊的轮廓和点状的笔触表达对科技与时代崭新的认识。印象派发展到后期已经不能满足部分画家表达自身情感的强烈渴望,于是出现了后来我们称之为“后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后印象派的的代表人物是梵高、高更、塞尚,他们开始不再尊重客观对象,而是把重点放在表达主观情感上。
库尔贝、米勒都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他们的创作大多描绘穷苦的劳动人民,米勒的《牧羊女》、《拾穗者》、《晚钟》以及库尔贝的《石工》都讴歌了劳动者的朴素和善良。米勒生前生活十分清苦,整日深入田间劳作,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的同时,他也非常同情劳动者的疾苦,于是他钟爱于表现劳动者粗壮的手臂、健硕的身躯以及他们真实而质朴的劳动场景。《晚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描绘的一幅朴实的祈祷场景:一对在田间忙碌的夫妇,听到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立刻放下手中的农具,男子正在摘下帽子,以表示对信仰的尊重,女子双手相扣,低头祈祷,田间随意地摆放着他们的农具,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画面,逆光中两个朴素的农民虔诚地祈祷着,看不到任何细节却真实而感人,《晚钟》表现了米勒对质朴的人性的赞美,以及对劳动者的歌颂。他的作品正像他本人一样质朴,他既不追求复杂的技法,也从未止步于细节的刻画,只是默默无闻地记录着每天的生活和身边的一切,用他虔诚的信仰和真诚心灵诉说着最平凡的感动。尽管他的作品在当时与主流风格背道而驰,但时间却证明了他的真诚才是打动人心的艺术,米勒对生活质朴的爱,深沉而厚重,发自内心,不张扬,不炫技。
十九世纪的油画艺术不再拘泥于对客观再现的追求,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摆脱了传统绘画技法的束缚,从内心出发,以透明的光感、热烈的颜色、结实的轮廓线,或者朴实的笔触来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与真诚地热爱,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虽然不再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却把事物的精神表现地淋漓尽致,比客观真实更真实。
三、十九世纪之后的西方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十九世纪之后,思想更加自由,艺术家提倡个性表达,故这一时期流派众多,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甚至达达主义(达达主义包含的内容不止油画)等流派与思想交替出现。他们区别于十九世纪及十九世纪以前的美术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更加自由,思想上更加注重创作主体的主观表达,超越了以前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内容、笔触、色彩、构图和表现方式的局限,使画家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为例,马蒂斯追求画面的形式感与单纯的和谐,这幅作品以平面化的手法将红色的室内空间与绿色的室外空间完美结合,线条的造型和分布都恰到好处,充满张力,窗外的树以点来表现,点缀了整个平涂的画面,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感彰显了作者的独特的构思和主观表达。马蒂斯对这幅作品的色调进行了反复改动,也暗示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最终确定了红色的主色调,使画面更具有活力,并且与自己的情感表达达到一致即他这一时期对宁静、幸福的追求。
这一时期油画艺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材料限制,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更加注重情绪与观念的表达。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他们的作品已经超越事物的客观形象,以表达某种情绪和感受为目的。而与之对立的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则巧妙利用科技发展与流行元素传达一种观念:艺术具有大众性的特点,艺术亲近生活,与商业文明,消费文化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艺术作品不再具有神秘感,而是突出生活化、戏剧感与机械性,而正是这种“去情感化”的表现方式,揭示了这个时代情感与生活的丰富性。
四、近代中国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油画自从传入中国以来逐渐走向成熟,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家,20世纪油画在中国已经蓬勃发展,并且不断反映时代进步,展现出新风貌。如20世纪上半期的画家林风眠、吴冠中、靳尚谊等,他们已经熟练掌握油画材料与技法,并合理利用油画语言来达到记录时代、歌功颂德以及传达意境与感受的目的,他们将西方油画厚重的质感与东方文化含蓄的特质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一时期画家普遍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性格与精神,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典型的形象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画家进行创作的主要手段。20世纪下半期,油画语言更加多样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主题性和情感性更加明确,何多苓、“乡愁”,陈丹青的西藏情怀,都在笔触与色彩中透露出画家的情感和心境。
林风眠的作品个性鲜明,无论是人物肖像还是风景创作都透露着一种悲凉孤寂的情感,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凄凉哀怨式的独特审美特征,与他的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个人性格息息相关,作品高度的风格化与个性化表现,是其抒发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的一种手段。吴冠中以及其简练的绘画语言表明了对待外来文化应该合理吸收与利用的态度,他将中国水墨的诗意与意境与西方的媒介材料完美结合,使中国油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宁静优雅的审美感受,而这种独特的形式也展现了吴冠中老先生宽广的胸怀与诗意的性格。靳尚谊老先生严谨、专注,在人物肖像的创作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用油画细腻写实的特点将东方的人物气质与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他塑造的劳动人民形象朴素真实,而他笔下的青年女性形象沉稳自信,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个人主观情感。他的艺术语言朴实含蓄,作品具有和谐统一的中国人文情怀,女性的典雅形象与气质也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气韵。
何多苓也是一位诗意的油画家,他的油画作品具有一种神秘色彩,斑驳的画面效果使人感觉到一丝伤感,而画面中女孩的眼神大多若有所思的样子,引领观者不断思考,符号化的绘画语言又似乎在隐喻什么,他从来不在画面中对故事情节做具体交代,而诗意的绘画语言和有趣的画面组织方式却非常耐人寻味。何多苓的作品如诗一般,表达简洁却含义深刻,唯美、伤感的意境与他的知青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陈丹青1980年创作的《西藏组画》在当时的油画界也引起极大轰动,陈丹青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向大家展现了我们从未感受到的西藏人民的内在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他笔下沧桑、淳朴的藏人形象,表达了他对藏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油画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消化具有延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艺术展现出自身的包容性,逐渐表现出本土化的特征,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國油画,而情感因素在作品中的存在也越来越高调。不同时代的油画作品展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和政治特征,再现与表现,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又互为补充,使中国油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灿烂景象。虽然中西方油画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是时间与地域的差异并不能掩盖情感因素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带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展现了油画艺术带给人的多样的审美感受。
结语
由于每个画家的性格、修养、经历不同,所以每个画家的情感表达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即使面对同样的对象,不同的画家的表现方式也千差万别。比如,同样都是写生静物,亨利·方丹·拉图尔的静物作品朴实厚重,栩栩如生;乔治·莫兰迪的作品安静沉稳,温柔隐秘;保罗·塞尚对油画静物的表现则摒弃了传统的体积和空间观念,注重写生对象的结构感和体量感,并且颜色鲜艳丰富。不管任何时代,任何背景,画家始终把自身的情感作为指导自己绘画的根本,脱离情感的作品是空洞和毫无意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思想与观念的自由,情感因素也在油画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宁.西方美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
[2]杨超.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
[3]谢青春.绘画与情感——谈时代的绘画情感与真实的存在[J].美术大观,2007,第4期:69.
[4]闫萍.米勒的绘画艺术[J].大舞台,2013,第8期:94-95.
[5]陈刚.表现主义绘画与情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10期:126-128.
[6]王传品.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美术[J].美与时代,2002,第4期:23-24.
[7]李艳青.浅析靳尚谊绘画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3,第2期:37.
[8]刘华.试论吴冠中艺术的风格研究[J].大舞台,2014,第6期:21.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