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人物传记的阅读和考察有两个难点:一是最后一题,对于考生探究能力的考察;一是倒数第二题,对于考生分类能力、概括能力的考察。那么我们如何培养考生人物传记的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呢?
一、抓住人物传记的特点,树立分类意识,从宏观上概括
人物传记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的。因此,通过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来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是培养人物传记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
人物传记的分析基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知人:文章写了什么人(一个主要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二、明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写了几件事,要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了什么事?三、辨理: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写作的。那么,我们分析的时候,自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概括。如果在阅读中我们树立了这种整体阅读意识,分析、概括起来就有序可循,而不至于茫无头绪。
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必须树立的宏观意识,必须树立的分类意识。
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人物传记《黄宾虹传》,从如下角度考察考生的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
例如第(2)题: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是对黄宾虹成功原因的分类概括。
再如第(3)题: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是从金石拓本给了他哪几个方面的启示考察考生的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再看第(4)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是从品质特征、艺术追求等方面对传主进行概括的。
再如2011年高考辽宁语文卷《数学奇才华罗庚》第(2)题,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这道题分析概括华罗庚为什么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的原因。第(3)题,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这道题是考察华罗庚数学研究的特点,也是对考生分类概括能力的考察。
再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谢希德的真与诚》第(2)题,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这道题考察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考察考生的分类概括能力。第(3)题,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此题考察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考察考生的分类概括能力。第(4)题,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此题考察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对传主人物性格的概括。
通过上面三篇全国卷和地方卷人物传记考察内容的分析,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分类概括出主要事件。然后用心审题,确定答题区域,找准关键词句,条分缕析,整合概括,定向表述,才能做到答题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物传记的考察,抓住传记的特点、树立分类意识,是我们做正确人物传记类现代文的根本途径。
二、答案来自文章是基本的操作思路
考题的答案来自文中,这是人物传记阅读题基本的做题思路。说起来容易,可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多考生往往丢开原文,根据自己粗浅的阅读,另起炉灶杜撰一些原因,结果难免是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第一种方式,摘抄、分类和概括,答案的很多关键词甚至句子大部分来自原文。很多答案基本就是对原文的摘抄;第二种方式是摘抄、整合、重组加概括;第三种是最难的一种,文章中没有可使用的现成字句,答题者只能自己高度概括了,但这种高度概括,也不是天马行空地脱离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人物传记《黄宾虹传》第(2)题: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这个答案基本是摘抄,答案来自原文第一段。答案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这个答案也是摘抄,答案来自原文第一段。答案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这个答案也是摘抄,答案来自原文第一段末句。
再如第(3)题: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是从金石拓本给了他哪几个方面的启示考察考生的分类、概括能力。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答案中“点画”、“绘画笔法”、“结构”、“布置”等词语来自原文,而这些词语的内涵都暗示了绘画笔法和章法布置,可见黄宾虹是从绘画笔法和章法布置方面受到了启示,尽管后半部分的答案是从原文的信息中推理出来的,但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来自原文。答案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这个答案也来自原文。
再看第(4)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是从品质特征艺术追求等方面对传主进行概括的。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回答此题,一定要依据题干的顺序。答案的基本词语都来自原文,只需重新组合即可。组合时按照一定的短语结构来表述。如原文有“雅正”,有“平静淡泊”,按照动宾结构,将几个词语重新组合即可。
答案: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这个答案是高度概括的,有一定的难度。以下两个答案基本还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摘抄和重组,如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答案: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这几个答案全部来自原文,略做重组即可。
由此可见,要把握做传记阅读题的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解答。(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当然,总的原则还是: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三、传主的身份特点往往被我们忽略
概括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传主的身份特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在做传记阅读题时,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主的身份特点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这样才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先看下面例文,《蔡元培先生》第二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①:是著名学者。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
“是著名学者”来自原文第一段,属于摘抄。“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西洋雕塑”都喜爱,“他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从以上内容可以概括出答案。
答案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这个答案分别来自原文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所有关键词全部在原文中出现,略做重组即可。
答案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我们先看原文:“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这些段落,没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蔡元培是大教育家,全文也没有一个词语写蔡元培是大教育家,考生几乎没有答出蔡元培是大教育家这一答案的,但通过这些句子和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推测出,蔡元培不仅是教育家而且是大教育家,在北大实行了很多改革,才使得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很多人物传记并没有告诉我们传主的身份地位,但根据原文和我们已经掌握的相关背景知识,完全可以概括出传主的身份,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也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总之,抓住人物传记的特点,采取分类的原则,知人、明事、辨理,注重人物身份特征,用心审题,确定与原文对应的答题区域,按题干要求筛选重点词句,提取整合文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概括作答,一切貌似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