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故事6篇中国红色故事 中国革命伟人的红色爱国故事 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最让人屈辱和难受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国力不再强盛,受尽外来国家的欺凌和羞辱。但也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红色故事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国红色故事
革命伟人的红色爱国故事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最让人屈辱和难受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国力不再强盛,受尽外来国家的欺凌和羞辱。但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愿意站出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为此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利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两篇关于中国革命伟人的经典励志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
篇一:黄洋界保卫战
1928 年 8 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 裂 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 造 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 驰 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 糊 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 援 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 樊 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 皿 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 抚 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 停 ,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 择 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 品 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 断 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 盲 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 填 ,赤卫队、暴动队、青年 感 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 奇 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 挖 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 啼 、铁丝网、篱笆、滚木擂 臀 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 穴 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 箕 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 棺 狠打击来犯之敌。
8 藻 月 30 日,云雾散后,湘 冯 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 拴 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
筏 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 镇 借黄洋界天
险,利用石块 侧 、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 鸵 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 唾 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 兄 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 行 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 添 ,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 筑 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 乙 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 本 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 观 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 县 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 苏 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 衬 ,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 曝 听“轰隆”一声巨响,炮 粟 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 咖 ,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 苹 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 妖 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 历 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 赵 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
晾 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 尺 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 政 ,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 灌 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 序 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 据 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 铁 ,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 团 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 寸词,编了一段唱词:“我 龟 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 犯 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 短 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 失 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 逞 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 虚 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 晃 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 变 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 营 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 轴 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 填 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 泪 伏,外无救兵。你来,来 恿 ,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 试 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 殷 《空山计》。毛泽东在率 恩 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 府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 瘸 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 捆 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 簧 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 徐 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 诞 战的胜利。
篇二:毛委员 狼 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 悔 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 翼 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 梢 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 寓 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 埔泽东在 1928 年 11 月 雨 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 荤 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 匀 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 犹 ,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 押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 韧 么人都是一样苦。"
淫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 谎 ,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 肠 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 携 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 古 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 开 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 惟 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 华 ,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咋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 贯 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 英 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 纬 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 府 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施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 画 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 倍 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 夺 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 严 ,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 月 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 雄 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 徒 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 污 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 幸 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 帛 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 蒸 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 熊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 拂 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 丈 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 饰 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 尤 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 兰 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 啊 斗争的胜利。
篇二:中国红色故事
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5篇 篇【导语】红色故事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中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关系新中国的这些伟人和一些革命英雄的故事。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供大家阅读与鉴赏!
【篇一】1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 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先地方。你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雨来使尽气力,最终把缸挪回到原地。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 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
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地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的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十分痛恨鬼子,积极帮忙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篇二】1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 19 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日,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 1948 年 5 月 25 日的战场……
那天午时,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头,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 6 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
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 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多谢大家!
【篇三】1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
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活力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期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激历史的选择……1921 年 7 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梦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100 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 21 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
联系起来,树立远大梦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篇四】1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教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仅有一个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可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 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可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 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必须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并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梦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走过白洋淀。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能够把他的精神运用于此刻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此刻处在和平年代,更应当好好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我的故事讲完了,多谢大家!
【篇五】1 2021 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吁吁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的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多谢大家!
篇三:中国红色故事
经典故事(精品十五篇)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 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 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 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 年 7 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 10 余人。先后立大功 3 次、小功 4 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 年 5 月 25 日 ,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
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 19 岁。
红色经典故事( 二 )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 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 年 9 月 16 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 300 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
牛郎》,发表在 1942 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 三 )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 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 年10 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 年 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 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 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 15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 四 )
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 年 5 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 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32 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 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 1938 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 年初的 50 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 40 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
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 400 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 年 2 月 23 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 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 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 年 2 月 23 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
红色经典故事( 五 )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 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 年 7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 1 次。
1952 年 10 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 4 昼夜后,于 19 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 597.9 高地。部队接连攻占 3 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 2 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
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红色经典故事( 六 )
忠义之志,壮烈之气,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 “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 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 4000 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 年 5 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 月 6 日 晚致书副总司令兼 77 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 38 师,179 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 179 师,38 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 2000 多人渡河作战。
5 月 1 日 ,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 2000 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 13 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 10 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 月 15 日 ,日军 10000 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 16 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 月 16 日 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 持指挥作战。到下午 2 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 8 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 5 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
忠殉国时,年仅 50 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 将 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 年 4 月 1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 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
篇四:中国红色故事
革命伟人红色小故事三篇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的革命烈士,最为恰当不过了。革命先烈们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而牺牲小我,他们的名字很多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伟人。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关于革命伟人的小故事吧,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1928 年 8 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 壶 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 兆 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 伤 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 分 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 拣 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 屈 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 公 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 更 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 彭 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 慷 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 亭 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 户 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 员 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 蛙 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 噎 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 访 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 索 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 柿 。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 榷 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 民 、滚木擂石、掩体工事, 蹬 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 乙 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 沾 ,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村 。
8 月 30 日,云雾 睡 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 义 王均部共四个
团开始进攻 葬 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 先 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 廷 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 刮 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 伸 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 搔 ,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 炭 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
未 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 职 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 励 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 释 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 帜 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 烛 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 患 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 空 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 慌 膛了,只听“轰隆”一声 鹰 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 恭 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 迹 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 侗 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 燕 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 奈 ,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 磺 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 熙 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 涌 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 絮 ,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 栅 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 珠 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师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 斯 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 摘 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 容 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 血 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 启 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 呢 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 渗 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 逐 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 臀 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 碧 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 彩 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 尾 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 诈 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 锅 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
恶 你来,来,来,请到山上 殉 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 腐上唱起了《空山计》。毛 被 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 碰 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 莲 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 门 消息,欣然命笔,挥
毫写 使 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涟 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 争 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篇二 硬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拼 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 侄 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 鳖 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 刻 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 澈 在 1928 年 11 月写给 墩 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 撤 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 剔 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 王 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直 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 帝 都是一样苦。"
冬天 聪 ,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 忠 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 剿 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 掐 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 影 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 搞 ,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 涪 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 学 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 芽 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 劝 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 跃 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沼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 茬 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抗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 正 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 躯 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 股 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 屑 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 艳 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 烹 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 伺 ,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 轧 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 用 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 蔑 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 辫 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 嘶 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 海 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 晦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 殖 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 给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 肖 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 布 的胜利。
篇三:
92 涩 8 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 破 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 快 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 盾 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 杜 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 太 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 神 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 弱 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 眼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膜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 蛇 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 缺 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 忧 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 柱 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 英 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 旭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 帧 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 辛 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 岩 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 芍 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 猪 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支 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 绽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 拐 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篇五:中国红色故事
党史经典红色故事演讲人:通用名 日期:XX年X月X日公元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传递经典红色故事,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目录C O N T E N T革命故事 第一章革命英雄 第二章革命圣地 第三章革命成果 第四章1.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2.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3.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4. 经天纬地实现强国大业
革 命 故 事PART 01
01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02 革命故事——王二小的故事
革 命 英 雄PART 02
01 革命英雄——刘胡兰
02 革命英雄——雷锋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革 命 圣 地PART 03
01 革命圣地——井冈山
02 革命圣地——瑞金
03 革命圣地——遵义
04 革命圣地——延安
05 革命圣地——西柏坡
革 命 成 果PART 04
01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02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03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04 经天纬地实现强国大业
05 以史为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身影,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勇杀敌,绝不向敌人屈服,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碧血丹心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今天,我们生长在红旗下,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成长,将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感谢聆听
篇六:中国红色故事
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1 页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目录 1、彭德怀的画像................................................. 2、公款吃喝..................................................... 3、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6、粮草官肖永正................................................. 7、走“后门”的粟裕............................................. 8、私吞税款..................................................... 9、朱德元帅..................................................... 10、公车........................................................ 11、公车........................................................ 12、吴老的后门.................................................. 13、《红旗谱》.................................................
14、六角钱的检讨...............................................
15、彭总的小米饭...............................................
16、贺炳炎探亲.................................................
17、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的邓可运.................................
18、朱正传的“二一添作五”..................................... 19、“2993”原来是“293”......................................
20、焦裕禄的“除三害办公室”...................................
21、吃辣椒比赛.................................................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2 页22、“战史上的奇迹”...........................................
23、连降 6 级的李先念...........................................
24、贺龙的军法.................................................
25、聂帅的“争气弹”...........................................
26、刘氏兄弟分家...............................................
27、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方志敏...............................
28、“真理最后会胜利的!”..................................... 29、“红小鬼”“秦老专”.......................................
30、闵全贵的幸福生活...........................................
31、“脚夫”恽代英.............................................
32、“未便再荐”...............................................
34、周恩来的侄儿...............................................
35、“吃饭要照镜子”的陈云..................................... 36、“雪人”新四军.............................................
37、朱德同志的扁担.......................................... 37、朱德同志的扁担.............................................
38、中国共产党党员宋庆龄.......................................
39、周总理的“影响”...........................................
40、照相.......................................................
41、数字无小事.................................................
42、“怎么办?”............................................... 43、“我不是投降派!”..........................................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3 页44、一床毛巾被.................................................
45、王树声的平房...............................................
46、“刘九书柜”...............................................
47、“走后门”的车票...........................................
48、周恩来的家训...............................................
49、国宴上的“娃娃菜”.........................................
1、彭德怀的画像 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4 页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2、公款吃喝 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 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 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家属优待费 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5 页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 年 4 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6 页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6、粮草官肖永正 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7 页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7、走“后门”的粟裕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8、私吞税款 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依据新四军的规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8 页定,私吞税款超过 5 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20 余块大洋。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9、朱德元帅 1956 年 9 月 17 日,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这是朱德身居高位时严格律己的基本准则,更是他贯彻共产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 21 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跟随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说:“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在生活上,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要注意节约,节约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平时,朱德穿的都是旧衣服,破了补上补丁继续穿。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二三十年的,子女们和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时,他总会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1959 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9 页是不同意:“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钱。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里来往的客人多,亏欠了 50 多斤粮食,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虽然这是政策允许的,但朱德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愿意享受特殊照顾,不愿意让国家多为他花一分钱。最后,朱德坚持和一家人吃菜糊糊,硬是用“以瓜菜代粮食”的办法把亏欠的粮食全部补了回来。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他还曾对孙辈们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