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开始暴露或者加剧。这些都需要社会界定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试图对社会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为大家研究社会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研究思路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存在社会管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管理,社会存在社会管理,即使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社会管理。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管理,存在不同的管理效果,即使是相同制度的社会其管理也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原始社会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共产主义社会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
社会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流动进一步加强,社会分层也进一步加剧。社会的阶级阶层不断的发生变化,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开始暴露。诸如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的人口管理办法、小城镇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的不足、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执行的尴尬等等社会问题都开始暴露出弊端。这些都需要社会界定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管理的提出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在内的各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问题自古就有,不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对社会管理的研究,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都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如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康帕内拉,英国的莫尔、温斯坦莱、亚当斯密和德国的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各学派都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他们的观点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对社会管理系统的的研究没有进入正轨,学者和专家更多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小范围内。中国进入了又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我们对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再创造新的奇迹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要创造新的奇迹,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社会,一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大家都希望有这么一个稳定的环境,能继续通过改革开放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能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为了应对遇到的社会问题,国家提出了政府创新的要求,对转变政府职能也进入了全面创新阶段。明确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四个政府职能的新定位,而社会管理处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府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二00五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社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十七大以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等一系列大背景下,学术界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研究社会管理的意义
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长期维持,政府是全能主义的政府,社会的力量非常薄弱。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政府权力依然过大,包揽公共事务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社会认同,而社区也难以发育。严重滞后的社会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加强群众自治组织,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也基本建立,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完善。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完善,亟待健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体制深层次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正在加速这种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不仅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显出来,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其与原有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
从社会方面来看,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是: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制定社会管理的基本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管理的主体;合理配置社会发展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社会管理对于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去,形成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同参与、自我管理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研究社会管理的三种思路
社会管理一直存在着,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社会管理的研究也是这些年才逐渐开展起来的。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管理部门中,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还有不同的看法和一定的分歧。作者想从作为概念的社会管理、政策的社会管理及学科的社会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1.作为概念的社会管理
首先是对社会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上,社会管理是国家管理的一个环节。社会管理,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事物的活动。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对社会管理的概念的定义,应该顾及到社会管理的参与主体,涉及的内容和范畴、职能和任务、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社会管理是国家管理的一部分,其任务的确定、职能的划分、权责的分配都应与国家的管理体制相适应,这就和其他诸如行政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也有着一些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主要表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范畴、以及管理的方法方式等上面。这里对社会管理的界定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管理不是仅仅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且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其侧重点是社会性公共事务,如科教、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用事业等。社会管理所指的社会事务,既包括公认的、涉及到多数人的共同事务,也包括只涉及到一部分人甚至个别人的事务。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之间有着众多的联系,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换。
第二,社会管理所指的社会是相对的,可以有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的划分,在不同的层次上,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来的内容都有所区别。如纵向上,在全球层次上,控制和保护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务;在国家层次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重要的社会事务;在社区层次上,社区秩序和治安是重要的社会事务。
第三,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和公共管理有很大的差别,其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利益,不在仅仅是“公共利益”。这种社会利益由维护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以及具有私人独享性和排他性的个人利益组成。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强,事务的外部性越来越突出。在解决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国家社会、组织集团及社会个人的关系,确保其拥有的利益,这样才能保护社会利益。
第四,社会管理的理论包含着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可以归纳为“参与、互动、合作、服务”。不同与行政管理的“政府管理”,社会管理除了“政府管理”,还有“社会治理”这个阶段。其正是为了体现治理的“参与、互动、合作、服务”的思想和内涵。
2.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
作为一种政策的社会管理,首先应该在职能上来理解社会管理。十六大报告把政府职能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第一次从政府职能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职能相对应的就是政策,有什么样的职能就有什么样的政策。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加快开放和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由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演化,大力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从政府职能出发,制定适合当前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相适应的政府政策也理所当然了。
社会管理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对应的社会公共关系管理。从政府职能出发,社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众多领域的问题,但重点应该放在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以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的重点首先要是要建立能体现效率和公平关系的一次和再次收入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体制的变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的政策安排、劳动者个体差异、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非法非规范收入的大量存在,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在此,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要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还有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环境。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要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重构,势必出现一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被社会淘汰的或处于自我生存和发展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鼓励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活动,保护困难群体基本利益。最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作为政策的社会管理,要加强社区建设和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从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3.作为学科的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学是研究如何管理好社会的科学。从管理方法的角度讲,也可以说它是研究优化社会管理方法的科学。从不同管理方法分类的角度讲,还可以说它是研究改良社会制度、国家政策和行政指令的科学。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社会是人类群体活动的场所。目前人类社会的人口数量以及生产、消费和积累物质资料的树林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如此巨大规模的人类社会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那么必然导致极度混乱和对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一门专门研究管理人类社会的学科是非常必要的,其基本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混乱问题。
首先是要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研究,这是社会管理学科的基础。从目前我们社会管理学研究领域而言,并没有涌现出像其他学科那样丰富的相关教材。社会管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涉及到了社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任何理论体系大致都包括基本理念,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本理念是作为社会管理概念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宏观的价值取向层面和微观的认知、管理主体和客体等层面;基础理论涉及到了其他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这是我们观察社会现象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为我们构建社会管理学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是我们研究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应用理论主要涉及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层面,主要包含了管理模式理论、流程理论、电子政务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公共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方面。
其次是社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有了社会管理学课程的基础,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社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综合学科体系的发展,研究社会管理学科体系应该包含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的内容。现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社会管理学专业,涉及到社会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大多集中于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以及社区管理和社区工作等专业。作为社会管理学学科体系,可以从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就业管理、食品药品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9,27
[2]王继荣等: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