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对水工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等各方面更趋合理;高职特色更加鲜明;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是实现“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教学文件,是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实现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因此,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近年来通过参加教育部水利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调研、走访用人企业和单位、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研究论证等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人才培养定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毕业生普遍受到了用人企业和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用人企业和单位较高的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一、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以往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紧紧把握国家水利发展战略和水利行业发展规划,按照水利施工企业、水利行业等用人单位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突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下,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内容结构和学时分配,以求得整体最优。
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2)理论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强化应用为重点;(3)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高职教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色,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关系;(4)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考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门类,精简各类课程的理论学时,加强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工程训练,突出工程实际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处理好学生当前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1.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为使水利工程专业更好地符合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向,符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制订更适合用人企业和单位需要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掌握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择业意向、工作适应情况、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情况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对江苏省水利厅、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管理局、徐州市水利局、徐州市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科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以及江苏省4个市的14个水利部门、18个施工和监理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1)高等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调研;(2)水利行业对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技能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调研;(3)对我校以往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调研。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业教研室对调研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分析论证;在参加教育部水利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全国高职高专水利类院校(或专业)进行的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基础上,并通过反复的讨论、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出了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水利工程专业知识,面向水利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初步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灌区规划与管理等工作,能满足水利建设生产一线和地(市)级以下水利基层单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达到“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要求。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规格合理构建了由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四部分组成的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①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体育、军事理论、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语文。②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水利工程制图及CAD、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电工电气设备基础、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力学、水利工程经济、水工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③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水泵与水泵站、农田水利、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④职业拓展课程。建筑概论、工程监理、乡镇给排水、水利法规、水利应用文写作、水利工程新知识新技术进展、专业英语。同时建立了与其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水利工程识图与大作业、水利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力学实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电工与电气设备实验、建筑材料实验、水力学实验、金工实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水力学综合实训、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综合实训、水利工程认识实习、水泵与水泵站综合实训、农田水利综合实训、水工建筑物综合实训、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18个方面。为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建立了水工模型室,包括各类水工建筑物、水泵、水泵站、取水建筑物等36个模型。为满足现场教学和实习需要建立了9个校外实习基地。
四、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减少理论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要,原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优化的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进行了统筹规划,精心制订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对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专业课和主要专业基本课程均增加一周的综合实训,使实践教学周数超过总教学周数的1/3。同时,为突出实践教学各门课程,均精简了理论教学时数和理论推导,各门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不局限于课程的理论体系,以工程实践中“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清晰和基本方法的应用,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加强现场教学。水利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使专业课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我们分两次安排了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和现场教学,第一次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有关专业基础课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第二次安排在第五学期专业课教学期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现场讲解坝、闸、涵、桥、灌溉排水工程、泵站工程、降雨和径流观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水利工程枢纽组成、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结构和作用、特点、布置、尺寸确定的方法以及工程运行管理等。为学生今后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情景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将工程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加强了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处理好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不胜学。对于高职教育既要加强针对实际生产需要,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技术、常规工艺和常规方法,又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了处理好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关系,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各门课程以常规技术、工艺和方法为重点,突出应用技术的针对性,但同时也要求在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兼顾介绍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及应用,使同学了解、应用和掌握先进技术。
五、取得的成果
通过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取得了如下成果。(1)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以工程实际应用为重点,在实际应用上找到了结合点。(2)较好地处理了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时比例关系。(3)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其中一部教材为编著,一部获得国家精品教材、一部获得省级精品教材;出版两部工学结合教材;编著出版案例教材一部;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4)较好地处理了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5)较好地处理了现实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既满足了上手快、站稳脚的现实需要,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基础上,更受青睐。有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很快进入“角色”,即可独立进行工作,有的毕业生毕业一至二年后即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主持负责某项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