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9篇

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9篇

发布时间:2022-10-31 1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9篇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XX街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9篇,供大家参考。

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9篇

篇一: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街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必须要理解社区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着重关注社区治理的创新,这关系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XX 街道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随着社区地位的日益提升,社区治理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重庆市江北区 XX 街道就是一个很好的

 例证。XX 街道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部,下辖 3 个村委会和 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 3.5 万人。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把握社区治理现实,实行因地制宜

 XX 街道立足社区治理现实,因区制宜尝试社区分类治理,将社区分类为工业社区、涉农社区、拆迁安置社区、城市社区,有效回应了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治理定位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完善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协同治理

 推动各方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治理格局的核心,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XX 街道在党建引领方面,注重健全以兼职委员和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网格化服务队伍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将党员分类融入社区治理,同时加强对社区优秀党员和市民典型事迹的挖掘和宣传。

 (三)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深化政社多方互动

 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点。政府必须首先回归职能本位,从过度干预社区发展的职能中有序退出,为社区自治释放空间,并做好向基层放权,鼓励公众参与。同时,XX 街道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四)积极发挥社区作用,推进治理重心下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XX街道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五)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激 发社区治理活力

 社会组织不仅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而且对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XX 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单向度控制式管理局面,并在与政府协同治理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参与热情。

 二、XX 街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一)从治理理念看,以居民为中心的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XX 街道的治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及其居民的自主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但调查结果显示,有 66.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18.5%的居民基本满意,尚有 1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因此,XX 街道还需转变治理理念,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从治理思路看,协同治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协同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社区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XX街道虽在探索精细化的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多元动力融合机制,为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提供互动机遇和合作平台,但调查显示依旧有近半数受访者对社区治理规划不够了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促进各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从治理主体看,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党员作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与公众参与能力的先进主体,需充分发挥先锋模范

 作用,不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调查显示,鐵山坪街道 89.5%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居民认为XX 街道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总体表现好的比例只有 65%,从侧面说明社区治理主体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从治理客体看,需求导向还需进一步强化

 居民需求是社区治理的“指挥棒”。XX 街道比较重视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但调查显示,有 16.4%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在征求民意方面做得不够。另外,选举是反映民意、回应民意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有 25%的社区居民参选意愿很低,说明 XX 街道的社区选举工作还有待改进。

 (五)从治理方式看,协商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党中央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社区居民几乎没有向街道和社区反映过意见或建议,说明 XX 街道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六)从治理工具看,工具运用 还需进一步推广

 XX 街道社区治理主要依靠传统的政府行政手段,尚未建立健全政府与居民的协商合作关系,且街道和社区干部对

 借助第三方的新治理工具都比较陌生。同时,XX 街道的政务公开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治理工具需进一步推广,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提高政府透明度。

 三、XX 街道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更新治理理念,确立以居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否在基层开花结果,其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理念。为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持“社区是居民的”服务理念,把居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具体可表现为:首先,强调治理为民,实现广泛的基层民主参与。如重大的社区改造项目和翻新计划必须要进行投票表决,且得到 75%以上的居民同意之后才能实施。其次,社区要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并从规范化、法制化、高效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水平,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最后,注意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此外,需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人与社区的联系,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安全感。

 (二)重视顶层设计,健全社区治理的规划先行机制

 着力从优化顶层设计的角度促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需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机制,明确规划的项目策划、可行性措施、社区治理目标以及行动计划等内容;建立与重庆城乡社区治理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加强与重庆市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使其既可以体现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够彰显 XX 街道社区治理特色;建立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机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功案例,探究适合本地社区发展的实践,以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三)推进党建引领,健全社区治理的领导整合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党的领导。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以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的方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思想、组织及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发挥“领头羊”作用,实现对社会治理主体的引领;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样的服务内容,实现党群“零距离”。其次,要以网络化党建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网格责任区深入联系群众,实时了解群众的需求。但要适当向“多网融合”发展,避免各主体间治理边界的模糊或重叠。再

 次,要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即“固阵地”。党建服务中心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切实考虑周边的地理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保证党群服务中心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秀的人员配置,避免阵地平台的“空壳化”和“形式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治理的人才管理机 制

 建立健全社区人才管理和开发机制,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改进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办法。社区干部和其他社区转职工作者的选拔、招聘必须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二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社区应加强和党校的合作,与党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坚持问题为导向,真正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探索建立社区治理论坛,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社区优秀工作者代表等开展交流研讨,促进各社区间的互相学习。三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公职化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和完善薪酬标准体系,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保障,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推动志愿体系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

 (五)推动基层协商,健全社区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

 我国基层兴起大量协商民主实践,且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层。推进协商民主,需从以下几个角度发力:一是社区要广泛听取和借鉴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社区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的讨论与协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居民是意见的提供者,更是社区事务的最终决策者。社区要按照党员、居民代表“征求民意—协商筛选—协商排序”等步骤,真正发挥居民在决策的关键环节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做到政从民出、政为民选、政为民意。三是社区事务要接受居民跟踪、参与和监督,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社区群众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畅通决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效率。

 (六)完善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治理的服务供给机制

 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主要职能。需着重关注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如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志愿者管理登记制度,对志愿者采取适当激励措施;以党员干部“带头做”为起点,助推特色文化社区建设工作,配合协助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在社区

 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志愿组织队伍,用好志愿者资源,提升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平,等等。

 (七)厘清政社关系,健全社区治理的上下协同机制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失衡错位的关系是社区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因此,基层政府要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依法理顺与社区组织的权责关系,形成政社分开、政社互动、政社合作的长效机制,给予社区自主性。同时,社区组织要把“社区事”当作“自己事”,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如向街道、社区下放治理服务资源,向社会组织外包服务项目,明确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的角色;明确社区职责清单,规范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权属,规范下派社区工作事项审批程序;合理划分政府大事、社区小事和居民私事,厘清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

 (八)建设智慧社区,健全社区治理的技术保障机制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这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要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新技术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如加快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

 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推进社区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及便利化水平,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多样化服务格局,实现实体窗口和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及移动客户端互为补充;构建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打造标准化智慧社区示范点,并通过运用大数据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二: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市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社区是城市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地域载体。加强党的建设引领社区治理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探索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社区建设、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实现党建工作引领社区治理,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的题中之义。

 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行动依据 1.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社区谋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887 年,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社区的概念,他将社区理解为建立在所谓“本质的意志”基础上的一种“自然社会”,应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而在中国,现代社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单位体制式微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产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还原为“社会人”,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起来。但与之相对的是,社区的自治能力十分薄弱,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实际上承接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居民缺乏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社区内各种团体分散,需要有一个主导力量进行社区整合、共谋发展。而在各种力量中,党无疑占据着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首先,党具有庞大的组织体系。截至 XX 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高达 X 万名,其中 X 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党组织,党员本身就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巨大力量。其次,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党始终牢记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从“一穷二白”逐步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且党的宗旨决定了它能够超越社区内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公平公正地协调社区矛盾,大多数社区居民也对党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有情感认同和心理依赖。第三,党具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作为执政党,党能够通

 过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政府规划与社区发展有效对接,引导社区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能够将行政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直接助推社区发展。因此,社区要谋求自身发展离不开党的引领。

 2. 党建引领社區治理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

 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群众,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必须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要深入群众需要了解社区。社区作为城市人口大量聚集、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承载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甚至是共同价值,了解社区背景是了解社区群众的前提。

 党要代表群众利益需要深入社区。“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的成功经验,通过把党组织建在每个工作和管理的组织细胞中来保持强大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而社区就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到社区治理的全过程才能够充分了解社区群众的利益所在。

 党要获得群众支持需要引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水平关系着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等直接利益,党作为执政党,有

 义务加强对社区治理的领导、管理和协调,凝聚群众力量,共同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挑战 1. 社区党组织自身基础薄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由于近几十年来管理体制、工作惯性、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剧烈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基础。

 ( (1 )难以充分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在政治结构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高度交叉任职,社区书记和党委成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配合政府工作上,势必影响党务活动的开展。在活动组织上,社区党组织的党员、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的党员、生活在社区内但组织关系在社区外的党员各自分离,战斗力分散。在党员管理上,社区党组织的党员来自于五湖四海、分布于各个行业,且老党员多、流动党员多,再加上部分社区党组织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开展组织活动时经常出现党员难集中、工作难开展等问题。

 ( (2 )难以有效服务社区内的群众。由于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和社区内其他单位的党员并不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造成有些党员对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关心不够,社区党组织在协调其他单位、利用社会

 资源服务群众上也存在一些难度。同时,部分社区对社区党建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将工作重心停留在“三会一课”等最基础的活动上,党组织活动脱离社区生产和生活实际,党建与社区建设“两张皮”,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也就引领不了社区治理。

 2. 社区治理的事务日益复杂

 ( (1 )社区建设事务日益繁多。1986 年,民政部第一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提出了社区服务的任务和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区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提供社区服务,而是发展为“一个复合体,包括了基层政权体系建设、提供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培育社区文化和精神等多项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一个发达社区承载的人口可达数万人,客观上增加了社区治理的难度。

 ( (2 )社区治理主体日益多元。政府是推动我国社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参与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譬如小区的物业公司、业委会、各种社会组织、社区学校、医院,等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带来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党要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有超越、驾驭、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这对社区党组织提出了巨大挑战。

 3. 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待完善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提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目前的社区治理中,党和政府的作用明显,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程度仍有待提高,并且它们更多地局限在提供简单的民生服务以及围绕兴趣爱好组建文娱社团的层面,自治能力较低,需要有一个领导力量来统筹、协调,提高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

 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1. 选优配强,打造坚强有力党员队伍

 (1)选好社区党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优配强社区党委班子必须着重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社区是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矛盾碰撞的主要场域,社区党委班子必须坚定党的立场,自觉与不良思想和不实言论作斗争,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社区事务。二是具有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党委班子直接面对形形色色色的群众,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要善于向群众学习、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2)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则必须对照党章党规,用纪律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对不服从组织工作安排甚至违反组织决定的党员应坚决处分,对不关心社区事务、不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党员应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党内积极分子应及时表彰和奖励,同时应对全体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进行群众工作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等等。通过加强党员管理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社区群众中树立党的团结统一、先锋模范形象。

 (3)创新组织活动形式。要充分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可采取发动党员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摸排——确立党组织年度活动目标——分组分任务设计活动方案、满足群众需求——群众评议活动效果的方式,将党组织活动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群众评议结果与党员管理结合起来,丰富组织活动、密切党群联系。

 2. 统筹衔接,丰富党组织的服务资源

 (1)创新完善党群联系服务渠道。要实现党对社区的引领,其根基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必须充分利用我们党的执政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各种服务资源下沉到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要抓手夯实党的领导地位。譬如,XX 市于 XX 年

 开始推行镇(街道)领导干部直接驻点联系群众制度,由镇(街道)党委班子带头,全体镇(街道)干部分编为驻点直联团队,与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接,并将社区党员分编为辅助工作团队,每周二下午入驻到每个社区联系群众、走访民情,使社区党组织能够更加高效地衔接各种政治资源,巩固了党在社区的领导地位,也推动了社区的和谐高效治理,截至XX 年已累计解决社区群众 XX 个问题,问题解决率达 97.2%。

 (2)推动各级各类党组织统筹发力。社区党组织如果仅依靠自身成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借助各方力量,尤其是要以“党建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发挥全党合力,打破各级各类党组织之间的组织壁垒。XX 市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建立了“1+N+X”区域化党建模式,“1”即社区党组织,它作为龙头,牵头推进区域党建资源整合,带动区域内黨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党组织形成“党建联合体”。“N”即社区区域内的各类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兼职委员制度、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龙头党组织与共建单位的协调联系。同时,整合党建活动阵地和设施,在区域内建立党群一体、资源共享的党员服务中心或党员活动中心,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活动阵地和设施向社区党员群众免费开放,探索以区域为单位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X”即社区区域外的党组织,作为“1+N”的重要补充,通过建立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开展机关在职党

 员到社区报到等方式,引导区域外资源下沉,补足区域内党建资源短板。目前,全市已建立 X 个区域化党建试点,通过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实现党建资源跨行业、跨领域“大融合”,解决传统模式下资源分散化、碎片化问题。譬如,禅城培德社区依托党务电子平台成功将各方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兰桂社区从“小联合国”蜕变为熟人社区等。不但提升了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的融合程度,也丰富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容,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组织重构,提高社区党组织话语权

 (1)探索拓展党的组织工作网络。社区的不断膨胀对社区党组织的代表性产生了一定冲击,必须要探索扩展党的组织工作网络,给党员深入群众创造组织依托。首先,要将规模比较大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赋予其更多的活动权限。其次,要将党支部、党小组下延到居民小组和小区楼宇中,以便更好地收集民情。此外,社区内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组织及非公经济组织等不断萌生,尤其是居民参与意识越强、生活水平越高,各种社会组织就越蓬勃生长,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要力量。对这些新生组织,要在其创建之初就谋划扩展党的组织网络,凡是有党员三人以上的设党支部,三人以下的,可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

 建立联合党组织。没有党员的,积极物色并发展其优秀分子入党。为发挥党在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打好组织基础。

 (2)探索引导建立居民议事机构。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引领作用的发挥不能走“包打天下”的老路,而要善于引导、强化居民自治。社区党组织应积极推动成立居民议事机构,由书记主持民主议事,鼓励党员参与居民议事机构,锻炼基层党组织通过规则制定、依法依规的民主渠道争取和维护领导地位的能力。

篇三: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物业管理党建 工作 面临 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住宅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看,承担了广大居民对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上的企盼,弥补物业先天不足的短板,是维护小区平安的“特殊企业”。为此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互联互补互动的物业行业党建工作,推动基层自治共治。

 XX 年 4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 XX 基层党建工作时指出,要着眼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走出具有 XX 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住宅物业管理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与广大市民有着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和最前沿

 阵地,抓好抓实抓强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党建,以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为着力点,深化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推动基层自治共治,是加强城市治理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物业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构成,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中,需要实现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

 一、工作情况 (一)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零距离”阵地。住宅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末端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物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集经营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性、公益性等为一体,成为与广大市民群众生活联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服务管理综合性强的新兴服务行业,也是党联系服务群众、凝聚赢得群众、巩固执政之基最具基础性、广泛性、集中性的重要阵地。

 (二)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社会秩序治理的重要“ 安全阀”。一方面,物业管理通过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维护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秩序,保障社区和谐、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积极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

 在协助治理停车难、群租现象、“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违规种养”等“三违”问题、生态环境及小区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要“ 调节器”。物业管理行业从形态上来看,是房地产行业的末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综合性极强的服务性行业,涉及水、电、煤、绿化等近 20 个相关行业,不仅“消化”了大量低端劳动力,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类型,包括住宅在内的物业管理行业将在拉长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试水跨界经营、构建战略联盟、实施集成模式、企业整合并购等方面推进创新转型发展。

 (四)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 展示窗” 。住宅小区的文化环境、道德风尚、生态状况、居民素质、生活秩序、管理水平等,可以反映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XX 兴建了包括经济适用房、动迁配套商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在内的大量保障性住房,极大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但小区规模大,入住人员来源广、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建设质量和居住环境问题突出,公建配套布局不尽合理、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

 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等特点,给物业管理和小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多年来,XX 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党建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住宅物业的多元化发展、城市治理形势的新变化,住宅物业管理党建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住宅物业管理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不清。计划经济时代的物业管理总体属于政府行政行为,带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经过逐步改制,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化转型。但由于物业企业集民生、公益、服务和经营于一体,导致其在从事服务经营性活动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从目前物业管理的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来看,一方面存在对物业的市场主体角色认识不到位现象,市民群众普遍抱有以低廉付出获取高回报性服务的思想,导致物业管理存在一定的收费难、调价难、投诉多的情况,正常经营和转型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存在物业管理企业责任和权益不对等的现象。物业管理实际承担了诸多非物业管理职能,比如,一些投诉住宅物业管理的纠纷问题,其实并非属于或完全属于物业管理职能范畴,需要公安、城管、工商、环卫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和

 水电煤等多个专业部门参与才能解决,这也给物业管理党建带来挑战。

 (二)物业管理行业在城市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困境。物业管理正在由传统体制、传统业态向现代管理体制、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这期间面临一系列观念性的、体制性的、保障性的问题。观念上,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都存在对物业管理角色和属性认识不清的情况;体制上,如何处理好物业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双重体制属性的关系,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保障上,物业管理发展性资金、专业性及高层次人才、资源整合力度等均存在不足的情况。这里的专业性及高层次人才也包括了高水平党建人才的严重缺失。随着城市社会不断转型发展,住宅小区出现一些新的管理难题,给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课题。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停车难问题;二是流动人口和流动服务点进驻问题;三是随着 XX 人口调控政策的有序推进和现有劳动力结构的特点,使得物业行业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用工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将面临招工难(特别是年轻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新挑战。

 ( 三)住宅物业管理党建效能机制性缺失。住宅物业管理的强综合性、强协调性、强系统性的特点,决定在物业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党建联建统筹政府多个机构、

 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早在 2006 年10 月,XX 就提出构建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新格局、推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提出联动共建、指导联络、考核评估等机制。经过 10 年的实践探索,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创造了不少鲜活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以街道党组织牵头抓总、各基层党组织和治理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普遍性格局还没有很好形成,住宅物业管理存在力量单薄、“有心无力”等现象;二是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刚性化和实效化有所缺失,存在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内容、务虚胜于务实、提出问题多于解决问题的情况。

 (四)物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据 XX 年 XX 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 XX 物业行业从业的X 万人员,从业人员呈现出以低端服务为主、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学历层次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人员工资水平低和较强流动性等的特点。这样的从业人员队伍结构,严重制约着物业管理行业向综合性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进程,也给物业管理党建工作带来挑战和难题。

 当前,要高度重视住宅物业管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住宅物业管理党建在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功

 能。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全面深化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在努力推动 XX 基层自治共治、城市治理发展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党建,为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提供良好基础。只有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等做实做强了,党建联建才有做实做强的基础。XX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最早起步于 XX9 年。当时参与 XX 世博服务的 X 家物业企业,承担着世博园区 50%以上的服务管理工作,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成立了 XX 世博园区物业服务联盟工作党委,为圆满完成世博园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也为后来研究和探索行业党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党支部将党建首次写进协会章程,凸显“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和党建要抓常抓长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物业企业党建工作内涵和任务,发挥了物业党建工作的引领和先进典型作用。当前要进一步解决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对党建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参差不齐,有些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有效性不高,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缺少专门经费、党建资源不足等问题,补齐短板,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

 倡廉、制度建设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党建工作,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提供良好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工作体系,健全互联互补互动工作机制。近年来,XX 通过构建基层党建联建工作格局及推进基层党建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共治自治的改革与创新,激发了城市治理活力和能力。在街镇层面,基本搭建了党委领导、街镇政府主导、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协同、居民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框架,并在郊区快速城镇化地区试点镇管社区模式;在居委会层面,通过试点开展居委会自治家园建设、广泛开展基层民主自治实践,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建设。XX 年 XX 市委通过“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研究,制定出台“1+6”文件,推进区域化党建平台向上拓展、向下延伸,在区一级层面建立区域化党建组织平台,在村居层面推进兼职委员制度,倡导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党员代表,通过相关程序兼任居民区党(总)支部委员。当前要通过将物业党建联建纳入区-街道-社区等三级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体系、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和住宅物业管理关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结对联动、指导联络、考核评估、

 支撑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强化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居民委员会、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等共商共议、共同参与的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物业党建联建工作体系,健全互联互补互动工作机制,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效能和城市综合协调治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的整体功能。要解决住宅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涌现的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能力建设,要加强住宅物业管理法规建设,依法依规厘清住宅物业管理的角色、功能和职责;要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住宅物业管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要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业管理行业党建、经营管理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前瞻性解决将来物业管理人才来源不足、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问题;要加强基层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对物业管理综合性资源的整合能力,制度化召开由街道党工委主持的党建联建各方联席会议,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住宅物业服务管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政治引领和综合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机制,强化联建党组织的主体自觉。XX 一些社区探索建立了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评估机制,比如曹杨社区党组织成立了由居民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基层管理部门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参与的考评小组,每月组织业委会对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居民区党组织每半年向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和业委会反馈一次意见,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业主大会,对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和业委会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机制及其实施情况尚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究竟“评估谁,谁评估,评估啥”这个根本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厘清,值得进一步探讨。当前,重点要将党建联建的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一并纳入考核评估范畴,才能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要将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作为党建责任制考核的指标内容,作为党建联建参与主体党建述责考核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联建党组织的主体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在深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示范点建设机制,强化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示范功能和激励效能。

篇四: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街道征地拆迁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功能完善、美观新颖的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一大批农民入住安置小区,成了“城市居民”。与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相比,由于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在住房性质和住房取得、居民构成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小区物业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已成为社区管理的难点和盲点,健全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体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不仅关系到 XX 号令拆迁安置群众居住生活品质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城市化发展质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社会稳定,是真正形成城市成熟社区和城市文明居民的重要标志。笔者对如何管理好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进行了大量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一、XX 街道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基本情况

 XX 街道下辖四村一社区,自实行 XX 号令拆迁安置政策以来,前后共经历了 XX 等大小十多个项目,涉及村民 X多人,实际安置 X 人。XX 街道现有建成使用的拆迁户集中安置小区共有 X 个,合计 X 栋安置房,其中 XX 村安置小区X 栋、望龙新城小区 X 栋(含综合楼 X 栋)、XX 村安置小区 X 栋(含办公楼 X 栋)以及杉木村安置小区 X 栋。在拆迁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村委会对小区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新建 XX 号令安置小区基本达到了“布局合理、格调统一”的要求,逐步完善水网、电网、路网、管网、闭路电视和通讯设施,为把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建成现代化居民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XX 街道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街道辖区内的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管理全靠村委会买单,没有业主管理机构,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高品质城区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XX 号令拆迁农民有偿消费意识有待提高。XX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由政府规划建造,设施配套,而住户的生活习惯、“付费买服务”的观念尚未转变,同时这些住户无论从文化层次、综合素质,还是经济收入,都处于偏低水平,

 直接导致他们对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有限,绝大部分住户心中暂时还没有物业管理的概念,不愿缴纳物业管理费。他们认为,没拆迁时,自己都不用缴纳这些费用,现在把他们房子拆了,田地都没了,应该享受政府照顾,现在反而要他们多缴纳这一项费用,所以抵触情绪很大。

 (二)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难度大。XX 号令拆迁群众长年生活在农村,农村自由散漫的生活意识始终难以转换,不少外表光鲜的安置小区里出现了店外经营和车辆占道、垃圾乱扔乱丢、损害公共绿地变菜地,房屋随意改结构对外出租、破墙开店、跨门营业、占道堆放、屋顶乱搭乱建等情况,小区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部分住户防盗意识松懈,物件丢失又闹得不能安宁,与物业公司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物业管理难度较大。

 (三)社区管理错位、失位。一般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社区居委会是由拆迁村村委会转型,村干部分流成为社区干部,社区居委会虽便于与被拆迁群众打交道,但毕竟不能代替物业公司的管理职能,而我街道已投入使用的 4 个拆迁安置小区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立业主委员会,被拆迁群众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渠道并未建立,使得物业管理存在不少的错位、失位现象。

 三、加强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既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区域,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对于提升居住环境品位,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改善的重点应在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因此,加强拆迁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必须以“便民、利民、为民、安民”为主旨,符合顺应被安置居民的要求,建设好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城市安置小区,而不是混乱的“城市低洼地”。

 对 (一)加大宣传,增强居民对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时拆迁户生活的基本场所,物业管理是小区的必然形态。因此,政府在投入大量资金改善 XX 号令安置小区配套设施的同时,物业管理服务也要及时跟进。要加大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研究对策强化措施,增强居民对物业管理的必要性认识,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支持物业管理。要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和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严格履行物业合同,明确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公共设施,促进 XX 号令安置小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 (二)明确权责,建立健全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物业管理工作既是政府部门的行业监管工作,又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政权组织基础性工作。强化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属地化管理责任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责任。区级层面应加强对全区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指导、协调、管理、规范等职能。街道一级则要坚持街道、村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管理部门牵头、街道主动配合、村协调管理,职责明确的物业工作机制,明确各涉及部门的职责,规定监管流程,防止多头管理或失管真空现象。

 (三)依法成立、规范运作,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作用。不断增强业主的管理意识,按照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小区)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的要求,各村委会、社区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优势,把物业管理纳入公共管理服务范畴,适时组织和引导小区业主做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等工作,并加强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要经常听取业主的意见和需求,做出重大决策要征求村委会的意见。物业服务公司对小区的门岗执勤、治安巡逻、停车管理、卫生保洁、设施维修和便民措施等环节要制定具体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健全物业纠纷化解机制。应建立物业管理投诉受理制度和物业纠纷调解机制,形成多方联动的投诉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确保物业纠纷及时有效得到处理。充分发挥原有的村调解组织作用,协调处理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减少投诉纠纷的发生。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在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合理规划物业管理用房,把物业管理用房的出租收益作为物业管理经费的重要收入来源。二是 XX 号令拆迁安置小区的垃圾清运费用,环卫部门给予减半收取。三是对困难拆迁安置户的物业管理费用予以减免。

篇五: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街道基层小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当前,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容,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小区数量增加,人口增多,小区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加强小区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街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XX 街道小区管理的基本情况 XX 街道地处 XX 市中心城区,总面积 X 平方公里,下辖 X 个社区,常住人口 X 万人,流动人口 X 万人。街道辖区内机关单位和纯居民型社区多,基本上都是老旧住宅小区。目前,全街共有物业管理企业七家,从业人员 X 余人,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内房屋性质多种并存,既有商品房、承租房、

 房改房,还有单位直管楼等。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多为社区居委会管理或由住户自请环卫工清扫。

 总体看,XX 街道小区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业管理普及率不高。目前仍然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有 4 个,占 40%左右;未收取物业费的小区有 6 个,占50%左右,在收取物业费小区中尚有 10%--50%住户以各种理由不缴费。二是物业管理总体水平偏低。主要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少、规模比较小,资质等级偏低等;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物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三是物业管理监管体制不健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检查及规范化经营缺乏制度支撑,对社区物业管理自治方式缺乏科学性探索。

 二、基层小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有关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社区和主管部门了解,虽然只是一个街道的小区管理问题,但存在有许多共性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基层小区管理的现状和困境。

 (一)开发商遗留问题严重,矛盾纠纷不断 开发商遗留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变更导致业主权益受损。房屋格局和小区环境与售房时的承诺有差异,一些项目交付使用时往往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善,业主

 未得到承诺利益,引发物业服务收费矛盾。二是房屋建筑和附属设备质量差,出现遮阳光、跑水漏气、下水堵塞、墙皮脱落等,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的问题转移到物业公司。三是建筑权属不清。公摊面积的划分确定和附属用房经营收益分配等问题,是业主与开发商争议的核心问题。例如新富城地产建设期间,在二次供水和电梯质量等方面留下了严重后患;维一新城地下车库、地下室、会所、活动中心、配套用房等设施的归属不清,产权不明。有的开发商侵占和出售配套公用设施所谓“使用权”,侵害了业主利益,还有的开发商开发完成后就再也找不到法人,留下了隐患。这些问题业主从开发商处得不到及时解决,只能同物业公司交涉,但这些问题本不是物业公司的职责范围,从而引发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和纠纷。

 (二)物业公司服务水平不高,物业收费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物业公司服务水平不高。有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缺乏客户意识,以管理者自居,态度强硬,物业管理服务仅限于清扫卫生、安全保卫、收取垃圾费等低标准、低水平的管理服务,对业主的正当要求不能及时满足,导致业主和物业公司纠纷不断。二是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不足。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一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服务意

 识。我街道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普遍缺乏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物业管理培训,难以适应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的要求。三是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全街道很多小区物管每平米不足 1 元,有的甚至 0.4-0.5 元,且有的物业管理住宅小区一般收费仅达 50%。物业公司走法律途径解决业主拖欠物业费问题,又面临费时、费精力、取证难等问题,单个小物业无法承受。而政府为了稳定社会,违背市场规律对物业费进行价格干预,定价主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收费标准低于物业管理运作成本。这一切导致物业公司收费困难,物业公司只得精简人员,降低服务标准,致使服务大打折扣,恶性循环加剧,业主和物业矛盾更加尖锐。

 (三)政府管理职能缺位,监管体制不完善 一是物业管理问题各方主体权责不清,职能缺位。目前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许多物业管理存在管理盲区和权责不清。比如违章搭建、破墙开店、占道经营、破绿种菜、养鸡养狗、噪声、烟气污染等问题,这些本应该是属于城管、工商、公安、园林、环保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负责的职能,现在有了物业公司的存在,居民统统找到物业公司的身上。但是物业公司并没有处理解决上述问题的行政执法权力和相应的能力,结果是企业不该管的要管,政府要

 管的却不积极作为,最终导致业主和物业公司矛盾升级,物业管理收费困难。二是监管体制尚未理顺。目前我区承担物业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房产局物业监管处,而真正与小区居民日常接触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却没有明确的物业管理法定职责,全区物业管理没有形成上下有效的监管体制。三是物业维修金申请困难重重。按条例规定,当确需使用房屋公共维修基金的时候,由业主委员会提出,经 2/3 以上的业主同意后,方可申请使用。但实际上,如果修缮部位只涉及到少数业主的利益,那么就很难获得小区 2/3 的业主通过,给实际使用造成了困难。随着大量房屋开始进入维修期,当年收取的微薄的大修基金将入不敷出,如何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将有限的大修基金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手段。

 (四)业主自治意识不强,业委会组建困难 一是缺乏物业管理意识。大部分居住人群收入水平不高,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理解尚未到位,不愿意按照目前价格享受较为全面的物业管理服务,有些老旧小区的业主仍然存在住福利房的思想认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缺乏整体意识。个别业主只顾自己利益,在公共部位私搭滥建,私占绿地,或种菜或做停车位,致使部分公共设施不能正常使用。而一些业主普遍存在维权意识强烈而责任意识淡

 薄,经常出现业主权利滥用现象。三是不按时交纳或不交纳物业管理费。常常以开发商遗留问题、邻里纠纷、下岗等作为不交费的理由。如此恶性循环,出现“业主一不满意就不缴费,物业一没收费就走人”的困境。物业公司为了生存只好减少人员和投入,降低服务标准,甚至退出,造成有的小区至今无人参与物业管理的瘫痪状态。四是业主委员会组建难且运作不规范。很多小区业主主人翁意识不强,放弃物业管理自主权,对成立业主大会参与物业管理漠不关心。有些小区内业主成份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召开业主大会,无法成立业主委员会。有些小区虽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在实际运作中,业主委员会的维权、监督和协调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因缺少沟通而无法解决,为小区物业管理和发展带来隐患。

 (五)其他热难点问题影响小区管理正常运作 一是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街道辖区存在许多为上世纪修建的单位福利房和统建房,住房产权形式多样性,存在小区配套不齐全、绿地面积小、停车位不足、环境脏乱差、房屋立面破损严重,水、电、气损耗大等问题。还有一些上世纪 80 年代的第一批商品房,开发商因各种原因规划,消防等均未报批,房屋维修基金未缴纳,经过二、三十年逐渐暴露出来水、电、电梯、产权证等问题,而开发

 商已找不到人,所有问题和矛盾都落到当地街道和社区,这些老旧住宅小区目前尚无法开展物业管理,基本是由社区居委会代管。这些住宅建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广大业主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加大。街道辖区出租、群租率高的反差,导致小区的人员结构复杂,小区公益事业参与度低、公共卫生保洁维护难,公共及自身安全防范措施差;安置房小区在技防、物防等防范设施的初始投入较低和维护不健全,导致小区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能有效落实,上述这些都给小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是社区居民自治职能逐渐弱化。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上级党委、政府部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习惯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部置工作;热衷于创建、评比,轻内容、重形式。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疲于应于各种日常性的行政事务,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三、健全基层小区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街小区管理工作,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建立起较为合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我们建议:

 1 、建立事前干预机制,推广物业前期介入 物业管理企业前期介入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正式接管物业之前就参与物业管理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销售—管理”等过程。这样有利于避免开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配套方面出现后期物业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开发商遗留问题对物业管理的隐患,有助于形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及业主和谐相处,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政策、资金、管理以及技术手段等多方面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加强引导,推进物业管理企业前期介入工作。

 2 、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要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内部应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获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物业协会自律作用,街道相关部门要协调各物业公司成立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物业

 管理行业协会在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协调利益冲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3 、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建立有效的调处纠纷渠道,完善现行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要协助业主依法维权,加强政府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化解矛盾,维护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针对上述政府职能部门在处理小区矛盾纠纷中,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明的问题。建议建立市政府牵头,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联动处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机制,负责对物业管理小区矛盾纠纷的处置工作,并向区级政府延伸,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任主任,建设、房产、公安、环保、工商、城管、物价、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可设建设局),物业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区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归口社会事务管理办,加强条块联动,有力推进工作开展。小区物业管理发生矛盾和纠纷先由街道物管会负责协调处理,处理不成,交区物管会处理,将矛盾处置在最初,化解在萌芽状态。

 4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居民自治水平

 一是要加强对业主法制宣传。就以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公共物业与公共权利等各个方面,运用多种宣传媒介,通过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对业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业主逐渐成为“成熟”的消费者,正确认识物业管理,增强自主维权意识和有偿服务意识。

 二是要充分发挥业委会作用。应通过立法,清楚赋予业主委员会一定的权利和权威,并规定其应承担的义务及应为自身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同时,要建立业主委员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定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薪酬标准,对于工作突出的,经业主大会同意应给予奖励,对于滥用职权的委员应按规定给予处罚。另外,要改革业主委员会选举制度,打破业委会成员的户籍、身份界限,真正将那些综合素质高、人品好、业主公认、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又有时间参与社区管理的业主纳入到业委会来,同时可采取每幢楼业主选出楼长,楼长递次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方式。

 三是要加强对媒体正面引导。加强对媒体正确的引导,促进媒体客观报道和评价小区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而非采取“一边倒”即:当每次业主与物业及相关部门发生矛盾纠纷,不讲事实真相,即使不是物业方的过错,也总是将矛盾指向物业,这样既不便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也造成了社会各界对物业公司、对物业行业评价的越来越差。因此,应当加强对

 媒体的正确引导,促进媒体客观实际地报道小区矛盾纠纷,促进业主正确维权,促进社会各界客观的看待小区管理矛盾纠纷。

 四是社区应科学指导业主大会建设。街道应负责业主大会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日常指导和监督。要把握首次筹备、换届改选、运行监督三个重要环节,引导业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指导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设立、科学运作。

 5 、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应根据目前小区管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对居住小区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探索老旧小区管理新机制。对于一些老旧小区来说,由于观念限制和硬件条件的制约,让居民出钱引入物业公司很难行得通。对这类长期以来欠账较多的老旧小区,政府有关部门及产权单位应加强资金的合理投入,探索规范的物业管理以外的新形式,如充分延伸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或发动群众建立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力求用比较低的成本解决物业管理的基本需要问题。可着手先行对几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新型管理工作机制的试点,通过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去实际情况的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最终促其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进行宜居社区改造。对楼房陈旧、基础设施差的老旧住宅小区可进行宜居社区改造,通过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小区基础设

 施和社区功能,引进物业管理公司。三是公开招标物业公司。对于新建商品房小区,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约束,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逐步打造代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同时,要完善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四方自治组织的联动议事平台,理顺物业管理体系,同时上级职能部门应始终加强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基层管理长效机制。

篇六: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社区治理与城市基层党建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当前社区治理与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分化致使各类社会问题集中凸显出来,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当前大部分社区依旧是简单的动员性治理,难以广泛地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居民的参与基本是执行性参与,较少涉及决策性参与,因此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质量不高。城市基层治理的空间形态从原来以单位住宅和街居地块为主,逐步增加了社区、功能区块、商业区块、集中安置区块等在内的多形态空间,亦加大了社区治理的难度。社区治理需要兼顾不同治理主体的身份、地位和利益,因此如何重构基层社会治理秩序是社会治理的新命题。

 目前,不少城市逐步确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的城市管理新体系,并相应地建立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党建网络。城市基层党建一般指街道与社区相连意义上的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建设的新实践。在街道层面,街道党工委仍然以行政化的方式开展基层党建,较多借助于行政权力开展各项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和主动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

 城市基层党建及其介入社区治理所存在的问题成为目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其中社区治理自身遇到的难题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城市基层党建成为打破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力量。

 二、从嵌入到融入:强化基层党组织行动力和扩大黨的工作覆盖面 以 XXXX 区 X 街道为例。社区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依托社区盘活社区内生性力量,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来推进社区治理。X 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行动力,在实践中以“三步曲”做大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行动力,尤其是建立党建服务站来实现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的契合,打开了城市基层党建新的工作局面。

 X 1.X 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嵌入社区的方式,以实践探索初步实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群众组织的深度匹配,以党小组的形式灵活地嵌入社区,以“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的工作机制与社区居委会和业委会形成新的社区自治共治组织结构,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力量。

 2. 从嵌入到融合,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实践。X 街道党工委针对 T 居民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养老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统筹指导 T 居民区居委会党总支巧借平台撬动资源,在 F 小区建起了“亲邻驿家”党建服务站,开辟党建活动室、亲子活动室、亲邻会议室、社区项目室、邻里互动室等 5 个功能区。以党建服务站为着力点,整合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区域单位和群团组织党员力量。党建服务站站长由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站长由小区业委会主任、区域单位负责人共同担任,成员包括党员示范楼组长、共建单位党员代表、在职党员代表。党建服务站下设 5 个分站,形成核心明确、分层有序的“亲邻驿家”党建服务体系。每月 5 日,楼组长、党员骨干、业主代表召开楼组议题征集会,征集问题;每月15 日,楼组退休及在职党员召开党内民主恳谈会,针对征集会上提出的问题谈思路、定方案,党员带头执行。每月 25日,在亲邻党建服务站召集亲邻合议推进会,居民区共同商议解决“老大难”问题。5 个党员示范楼组建成亲邻党建服务分站点后,制定定向服务清单,102 名党员认领公益服务项

 目,78 人达成互助结对关系。服务站推行网格化分区、团队式结对、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方式,依托社区党员、志愿者、楼组骨干及热心居民等力量,发扬邻里互助精神,深化楼组协同自治,继而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其他群众组织之外,以党建服务站作为“党员三先”工作机制的阵地,通过专门建立基层党建服务站将社区各类党员吸纳进党组织,凸显了城市基层党建行动融合社区治理的思维,避免了过去以行政介入的手段造成党建与社区的疏离。

 3. 以制度凝练城市基层党建实践,促成城市基层党建规范化、常态化运作。X 街道党工委在小区综合治理的实践基础上,及时总结、提炼 J 公寓、T 居民区等基层治理好做法、好经验,凝练党员“三先”工作机制,并将其设置为一项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制度。同时,结合近年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X 街道党工委力求通过党员“三先”工作机制的引领和贯穿,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和自治服务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的深度融合,在服务内容上相互补充,在服务效果上形成叠加效应,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长效化机制。

 三、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避免城市基层党建“悬浮”于社区治理以及陷于“空转”,解决这一问题要依赖于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实现多维度的全方位融合。

 1. 城市基层党建的平台建设

 基层党建平台是城市基层党建整合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功能和提升党建影响力的工具和依托,如何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平台建设是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

 X 街道党工委在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平台建设中,逐渐形成了横向拓宽和纵向集聚的平台建设思维。

 (1)横向拓宽。X 街道党工委在各社区建立党建服务中心,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网格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综治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惠民服务、利民服务,并借此融入社区生活,使得城市基层党建能为居民所认识和触摸。在社区成立了党建联席会,建立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团队、社区代表等力量共同参与的居民区党建体系,与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居民评议会等民主议事平台形成社区多元议事机制,搭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推进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建的协作互补,原来分属不同条线

 的党组织逐渐汇到一起,在共同的平台上共商和共推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

 (2)纵向集聚。X 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层面设置区域党建促进会,在不同社区设立分会,并成立起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围绕街道党工委搭起党建工作平台。X 街道党工委在居民区党组织建设中,建立起街道党总支、社区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纵向工作体系,将 18 个居民区、80 个区域单位划入四大网格,每个居民区对应 5-6 家区域单位,形成区域党建多层次格局。X 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各成员按照职责权限分管不同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在各个社区基层党组织中,明确规定了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普通党员不同的权、责、利,并建立起一种督导和服务相互关联的责任连带机制,并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检查推进落实情况。X 街道党工委主要采取组织渗透的建设方式,邀请区域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街道行政党组、社区党委的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参与审议街道党建工作及社区共治事项。在各个居民区党组织设立区域党建促进会支会,通过“党员三先工作机制”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共商共治,并建立一系列运作机制,居民通过定点、网络、信箱等多种提案方式表达对社区事务的意见,拓宽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途径。面对社区治理问题,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举办议事会、听证会,积极反映社区

 群众实际需求,调动社区群众对社区事务共商共治,激发居民参加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扩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

 2. 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过程中,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动社区良性治理的轴心。进一步来说,社区党员是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少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党组织来说,社区治理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抓好队伍建设。在街道层面,围绕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主要要抓好党员队伍、社区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党员队伍建设 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要把统筹机关部门工作、统筹社区党群工作、统筹党员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X 街道党工委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将重点落在党员管理,探索对社区党员实行动态化灵活管理。一是完善社区党员信息数据库。建立了所有社区党员名册,根据“两地报到、双岗服务”原则,建立小区内所有注册党员、在职党员、在住党员的信息库,做实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制度,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到单位所在地或居住地社区报到,并由社区党组织反

 馈意见,以党总支会议、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党员意愿;二是以项目、议题等方式吸引党员主动参与。X 街道党工委不断创新日常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三会一课”和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社区党员的主体意识,增强党员自我认同,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动员在职党员选择社区岗位以参与社会公益,为党员“三先”工作机制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和队伍基础;三是构建党员参与平台。X 街道党工委开展社区党员“亮身份”行动,在各个居民区设立党员服务站,鼓励社区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社区党组织号召,尤其是动员在职党员选择社区岗位以参与社会公益、参与关爱邻里、帮困互助、共创文明等社区建设活动;四是抓好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党员素质。选配政治坚定、党性和群众观念强、威信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以强化党组织战斗力。

 (2)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应在新的社区人才规划机制上积极探索。X 街道党工委按照新时期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要求,在街道层面出台人才规划,在规划中专门制定一系列工作方法、能力培训和干部激励制度,借此不断地提高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社区人才规划机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人才选拔和塑造上,规范社区干部选任标准、拓宽人才引进

 渠道;注重梯队建设,优化社工队伍结构,拓宽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空间,建立社区后备干部储备库。二是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强化岗位示范教育、制定落实教育培训计划、注重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在人才监督方面,推进居民区巡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增强责任意识,严把年终考核实效关。四是在人才教育方面,依托社区党校,采用集中授课、互动交流、外派学习、案例研讨、基层实践和网络学习的培训方式,对机关干部、居民区书记主任、党员骨干和社工,进行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培训。X 街道党工委人才规划机制抓住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有力地激活了社区组织的工作活力,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开展社区治理行动计划提供了人才保障。

 (3)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是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X 街道党工委将其视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性队伍。2016 年出台的《X 街道社工队伍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坚持选、用、育、管相结合,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一是建立“齿轮传动”社工培养机制。通过小班化、“齿轮传导式”的轮动培训,将模式由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向主动沟通、双向交流转变,以街道重点工作和实践案例为课题,探讨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方法,提高社工能力

 素养和专业水平。二是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考察选拔一批素养好、肯奉献的优秀社工到居委会任职,在“创全”、小区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对敢想、敢拼的年轻社工,优先纳入后备队伍储备。三是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坚持部门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绩效挂钩,综合考评结果作为评优、选拔的重要依据,调动社工积极性,加快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党员队伍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构成了 X 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轴心。三支队伍的建设将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串联起来,使二者的融合有了坚实的人力基础,扩大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行动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X 街道党工委以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主动嵌入社区治理,并结合社区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其中的优秀人才,借此不断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权威性。社区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并与社区党员在社区治理中互补协作,形成合力,尤其是社区党组织能借助“黨员三先”工作机制带动社区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轴心聚力”的工作局面。

 3. “党员三先”工作机制

 X 街道的“党员三先”工作机制是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法宝,它消除了基层党组织、党员与社区之间的隔阂,重新唤起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员三先”工作机制是指“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社区治理中“所有活动都是党员带头”,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以主体的姿态投入到社区治理中。这一工作机制的本质是按照“党员干部当先锋,普通群众得实惠”的原则,通过“党员先想”解决思想问题、凝聚共识、引领群众,通过“党员先议”民主协商、明确方向,通过“党员先行”以身作则、践行宗旨、凝聚党员,带动群众。“党员三先”工作机制要求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群众引领的作用,主动承担党员责任,坚持党政主导,突...

篇七: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街道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如何提高街道社会治理水平?本文结合XX市XX区XX街街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提高街道社会治理水平的有益探索 (一)

 以街道、社区(村)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近年来,XX街街道及辖区9个社区(村)按照“四个统一”标准,将警务室、智慧社区、网格工作室整合,建设 4 个标准化综治中心。综治中心以党建为引领,采取“1+2+N”模式(1:党组织书记;2:街道或社区(村)分

 管领导、社区民警;N:综治专干、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劳动监察队员、综合执法队员、物业保安、志愿者等)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发动辖区 300 余位老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组成“满城卫士”志愿队,构建人防加技防的专业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街道综治中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统筹协调全面工作;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综治中心的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主要负责人兼任综治中心副主任,参加综治中心工作。社区(村)综治中心由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任主任, 统筹协调全面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负责落实具体工作;驻社区(村)民警兼任副主任,负责社会治安工作。将综治、信访、维稳、司法、社区民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禁毒专干、劳动监察网格员、公益岗位人员、城管环卫、物业保安等人员,分别纳入社区综治中心,在横向联动上按照综治中心人员统一调度使用,不改变体制、人员隶属关系。通过综治中心建设,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搭建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框架。

 。

 (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社会治理网络平台。2017年 10 月,XX 区启动建设“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是集电子政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于一体,各部门共建、

 共治、共享的智能化社会管理体系。依托“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和 XX 市综治信息中心平台,在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铺设政法综治网专线,将公安专网、综治信息网和矛盾排查系统(“两网合并”)接入“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网格员手持移动终端社会治理 APP,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上传,打通了“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与综治、公安等部门间信息数据流。同时,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对接数字城管、“12345”热线、智慧社区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终端,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网格,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壁垒,初步形成了信息、问题统一收集管理,及时分解研判处置,结果适时反馈,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社会治理闭环管理模式。

 (三)创新运行机制建设,建设平安街道。通过建立预警研判、受理分流、工作联动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联动联防联治的功能,有效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对各类突发事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非法传销等重要线索、群体性异常活动、重点人员活动等紧急信息,社区(村)综治中心在分析研判的同时逐级上报,街道综治中心建立矛盾信访问题研判沟通机制,切实将问题稳控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按照“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思路,组织网格员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通过移动终端 APP 上报至

 (四)街道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按照属地、权责,对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进行分流、处置,需要 XX 区各职能部门化解的,上报 XX 区综治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建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联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发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重点人口联合管理”的六联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辖区各类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XX年行政、刑事、求助纠纷类案件分别比 XX 年下降了 X%、XX%、X%。有力推动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建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二、街道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域层面缺乏社会治理总体规划和设计。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市域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需要市级党委政府牵头安排部署,才能将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实现社会治理的多方联动,各部门共治、共建的格局。目前,XX 市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一)社会治理网络平台整合不到位。目前,一部门一平台、一部门一网络,社会治理资源数据不能共享,浪费严重,多平台终端操作,社区网格员手持几部手机,频繁录入、重复操作、上传数据,导致负担加重,效率不高。

 (二)基层社会治理权责不对称。有执法权的部门下沉基层难,基层街道、社区发现问题不能依法处置。条块分割、权责不对称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三)基层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目前,XX 市行业自律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参与度低。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承接政府行政职能太多,耗费了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提升街道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从市域层面规划部署社会治理。将社会治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文件,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整体化、专业化水平。

 (二)整合社会治理网络平台,提高共建共 治共享水平。加快建设市级社会治理“一网通”网络平台,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整合各类网络平台,推动大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实现全市社会治理方面的信息发现上传、分解处置、结果反馈、数据分析、成果应用都能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处理,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基层管理部门和执

 法队伍的联合勤务,提高城市管理综合处置能力,让城市社会管理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三)建立责权相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化机构改革,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创新经验,推动城市治理重心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赋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的绩效考核权、人事任免建议权、城市规划参与权等权利,加快构建责权统一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街道工作的党建引领。深入探索区域化党建,使党的领导成为街道社会治理的核心引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推进街道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管执法、绿化市容等力量下沉至街道,建立问题处置快速响应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公共事务管理流转再造,构建集日常巡查、问题发现、有权处置、结果反馈于一体的闭环系统,有效化解基层社会治理顽瘴痼疾。

 (四)培育壮 大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基层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社团代表成员可以成为政府和居民沟通的桥梁,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平台;自治组织、专业协会、社会矛盾调解组织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积极调解纠纷,可以及时高效解决社会分歧、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

 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研究制定发展壮大各类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服务等措施,建立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鼓励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引导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行业自律、秩序自建、问题自处等功能。剥离社区(村)等自治组织的行政职能,将为民服务与居民自治有效分离,不断提高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上。

篇八: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 红色物业 ” 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2019 年 2 月,XX 省 XX 市出台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打造“八大红色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红色物业”是“八大红色品牌”之一。具体要求是,在城市社区,实施“红色物业”工程,通过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摸清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底数、理顺社区物业管理关系、强化办公用房保障、健全工作机制等有效途径,推动“红色物业”成为打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一把“金钥匙”。为推动“红色物业”建设顺利展开,有效推进,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红色物业”建设作一探讨,以期能够提供“红色物业”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全面认识“红色物业”的内涵及建设的迫切性 (一)“ 紅 色物业”的内涵:“红色物业”是个新概念,最早出现于 XX 年武汉市《关于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推动基

 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中,此后在全国许多城市得以推广。其基本内涵就是在物业服务领域彰显党的政治色彩,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发挥党的政治功能,把牢物业服务的政治方向。具体工作上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服务资源,聚集服务力量,健全服务机制,既发挥物业服务功能,又发挥政治引领功能,使小区环境更加美丽、邻里更加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跃升。“红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引领。一直以来,“引领”物业企业的仅仅是企业收益及自身发展,“红色物业”保留原始利益驱动,更加强调企业社会价值,坚持公益属性,探索创新在党组织引领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红色队伍。什么样的个体打造什么样的队伍,什么样的队伍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红色物业”是以党员为骨干形成的紧密联系群众的队伍;红色机制。“红色物业”企业不是就物业管理抓物业管理,更不是简单成立党组织,而是通过搭建“红”的平台,采取区属街管街用等组建方式,推进“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物业公司党建工作情况作为业务评定重要依据,推动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二)“ 红色物业” 建设的迫切性。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批的农民转移到城市,社区关

 系越来越复杂,社区和谐面临挑战;同时由于物业企业缺乏引导,管理水平不高,和业主时常发生冲突。从根本上提升小区管理模式已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XX 年以来“红色物业”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路径,这为我们进行当前的“红色物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红色物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问题:一是“红色物业”建设动力不足。“红色物业”建设,有的社区没有全面展开,有的社区开展了一阵子停了下来,有的社区搞了一些宣传标语和党建活动室就没有继续深入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有组织部门设计的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党组织三方共建的组织制度没有真正贯彻,主要还是社区党组织单枪匹马,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还没有真正融进去;三是部分小区宣传标语、宣传栏、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齐备,但缺乏有效运转、持续运转的机制,没有切实解决当前业主反映强烈的问题,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思想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成因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是因为联建三方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对“红色物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不足又来源于组织部门教育培训不到位,存在轻思想提升,轻境界提高的思想,缺乏在思想提升方面的功夫。

 三、以学习为抓手,提升“红色物业”建设内生动力。

 “红色物业”建设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但根本必须其自身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即社区党组织想干、会干、能干,物业公司想干、会干、能干,业主委员会想干、会干、能干,这三者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达到想干、会干、能干的境界。这是解决三方对“红色物业”建设重要性和现实性意义认识不足的根本,也是做好各项物业建设工作的根本。为达此目的,这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榜样,提升“红色物业”参与者 的思想境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组织部门组织三方学习榜样,各方自我学习榜样,相互促进学习榜样等方式,让古代圣贤豪杰、战争年代英雄、建设时期的模范、国家功勋人物的事迹、高尚的境界深入参与者的内心,让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思想成为每个人行动的指南。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建设学习榜样、践行榜样的平台,建设学习榜样、践行榜样的长期机制。只要榜样在大家心里,力量就不会枯竭。

 (二)学习新时代理论,提升“ 红色物业” 建设共同愿景的档次。共同愿景是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共同渴望的物业管理未来美好景象,这是团队最丰富的动力源之一,共同愿景越美越符合实际,给团队成员带来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要组织三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研究中国发展战略,认真研究美丽的中国梦,认真研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认真研究管理优秀的物业,认真研究当前物业管理当中存在的弊端,大家共同协商,规划出小区发展的美好蓝图,这种蓝图不仅包括大家看得见的硬件建设,也包括看不见的心灵建设。这种蓝图家喻户晓,人人都装在心里,“红色物业”建设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

 (三)学习团队工作方法,提升“ 红色物业” 团队协同干事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然而,现在许多团队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三个诸葛亮最后合起来变成个臭皮匠。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合组成的团队如果缺乏有效连接,也会成为臭皮匠,而不会自然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治理能力的战斗堡垒,因此大家都应该掌握协作共事的方法和技巧。基本原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理念,具体方法是学会团队深度研讨问题的基本方式:大家以平等的身份坐在一起,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来,并且把想法背后的想法也说出来,供大家讨论、选择,通过深度探讨形成行动方案。避免主要领导说了算,避免传统会议当中存在的四种障碍:为了保护自己——不提没把握的问题;为了维护团结——

 不提分歧性的问题;为了不使人难堪——不提质疑性问题;为了使大家接受——只作折中性的结论。这四种心理是深度讨论的障碍,是影响团队取得卓越成果的绊脚石。

 (四)学会反思,改善个人心智模式和组织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思维导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决定着事件的结果。个人有心智模式,组织也有心智模式。因此要提升“红色物业”建设质量,就必须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否定、抛弃旧有的心智模式,建设新的心智模式。其基本方法就是深层反思,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面镜子,一面是外边的玻璃镜子,它的作用是用来正衣冠、正容貌的。还有一面镜子,看不见,摸不着,深深藏在你的心中。它的作用是用来正心的,这面镜子叫“心镜”。我们常常用这面心镜去照别人,看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中,很少照自己,由此产生了“归罪于外”、“自我感觉良好”等不健康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要求把镜子转向自己,一事当前,先照照自己的心态正不正,反思自己的责任与过失,经过这种修炼,再看事物,就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其次要谦虚;三是要善于接纳不同意见。有的参与者很有才干,也很有地位,但却不能容人,听不得不同意见,不善于与自己不同性格、不同行为方式的人沟通,这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运转;四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致,是因为我

 们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如果站在他人同样的位置,不同点可能就降低或消失了。

 (五)学会系统思考,提升“ 红色物业” 团队综合治理能力。“红色物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主体、多重目标、多种关系相互作用,因此,建设“红色物业”要采取系统思考的方法,首先要全面思考。要考虑参与物业建设的所有主体,也要考虑物业服务的所有主体,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既要考虑积极的方面,也要考虑消极的因素,做到全面兼顾反复权衡、谋划,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误;其次要动态思考。在“红色物业”建设中,仅仅看到看全静态的画面是不够的,还要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看到变化发展,在运动中把握重要环节,抓住牛鼻子,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节奏;再次是深度思考。就是不能被表明现象所迷惑,要透过事件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透过趋势看到事物运动的内在结构,对于“红色物业”建设来说,就是要看清所有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这个结构决定着各主体之间的行为。

篇九: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 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社区是党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执政党开展宣传与执行政策方针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基层组织建设之路。通过对 XX 市典型社区的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深入剖析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先进基层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

 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所以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四个伟大”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营造党建治理新格局,是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课题。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模式变迁 自 1996 年社区党建工作在上海率先提出以来,全国各级党委、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国社区党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最鲜明的特色是社区党建实现了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高度融合,标志着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由“人力时代”进入“智慧时代”。

 (一)社区党建的概念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完成地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总和。它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辖区内各种组织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社区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交叉与结合的

 空间和载点,同样是保障政府政策实施运行的基本单位,所以社区的党建工作则是保证党的领导有力的直接因素。

 “社区党建”一词是两种不同学科的创造性概念,属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高度融合,带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出于社会管理路径的探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网格化”方法管理社会,确保社会高效稳定运行而划分的基本行政单位。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属性,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发展观念已经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各国执政党为争取民心,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逐渐将社区作为角逐政治资源的主要场所。所以不管是从社会管理属性还是政治属性,社区建设对国家发展具有双重属性维度展开的“战略意义”。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区建设除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功能以外,还必须保证社区工作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战”作用,即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保障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二)“ 智慧党建” 的含义

 “智慧党建”是“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在党建领域中的新应用,是借助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技术对党的组织活动等进行智能管理,形成党员建设的智慧环境,我国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用智慧管理理念指导党建工作,应用新媒体等高新技术,使党建工作便捷高效,增进

 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力量,故而“智慧党建”模式应用而生,我国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也实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进了“智慧党建”时代。

 二、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局限 XX 市 XX 区 XX 街道共有 X 人,下辖 XX 社区、XX社区、XX 社区、XX 社区、XX 社区、XX 社区 6 个社区。近年来,国家科技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方式呈快捷性、时效性、综合性等特点。面对新的时代特点,传统社区治理方式与基层组织管理出现了普遍“不适应”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不联动、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等方面。

 (一)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第一,XX 市 XX 区 XX 街道辖区内共有 9 个党支部,市党员 X 名,其中 60 岁以上党员占比 40%,流动型党员占比 12%;另外 XX 市是典型的移民型城市,同时拥有众多国有油田企业,随着大量退休职工组织关系的转进转出,造成了一定程度“口袋党员”现象的发生,所以不论是从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均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和辖区内开展社区活动与党建活动的组织难度,故而造成党员与党组

 织无法实现“互通”的局面。第二,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内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造性,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另外由于党员结构的客观原因和部分党员的主观因素,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党课学习效果持续性和放射性较差。第三,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难以很好落实,管党治党存在一定漏洞,党建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工作出现一定程度机制紊乱、工作思路混乱问题,致使党组织的权威性受到削弱。

 (二)社区党建机制存在滞后性和缺乏互动性

 社区党组织不仅是管理社区党员和开展党员活动的领导组织,而且是引领社区建设、服务社区人民的主要阵地,故而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具有双重属性。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存在社区治理主体责任不清楚、社区治理效率低下、社区服务体系紊乱等问题,经常出现权利和义务“真空区”,致使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无法正常“两条腿走路”。社区党组织在引领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有时是在社区治理中发生混乱和问题后,才与居委会、物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无法提前做好科学规划,缺乏“前置性”功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其主要原因仍是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问题,没有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没有更好厘清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社区内存在一

 大批非公企业和单位,社区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宣传力度上均无法准确发力,而且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其他国有企业,例如油田公司、银行、医院、学校等基层党组织联动性不强,这些原因均使社区党组织在进行政策指导和宣传等工作的覆盖率出现“真空地带”,主要原因是社区党组织在工作开展中主动性、互动性、联动性和功能的履行不够。

 三、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彻底破除现实因素造成的党建管理藩篱,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方针,形成联动共抓共管的格局,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抓住“智慧党建”契机,破除基层党组织建设藩篱

 针对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XX 街道党委积极探讨党组织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社区治理、党务管理,发挥社交软件拥有多功能作用,建立“全方位、多主体、宽领域”的社区党建复合治理体系,开发并应用“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党建资源,进行“智慧”创新与管理,并且成立 XX 街道官方公众微信号,要求下辖

 5 个社区分别建立拥有自身社区特色的官微,辖区内公众微信号进行友情链接和资源整合,利用新媒体实现与居民、党员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逐渐破除客观因素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

 (二)建立“ 四化” 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建立以 XX 街道党委为核心的“四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努力做到党建责任落实“常态化”。进一步增强抓党建的主责意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从严抓好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不断增强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程度,制定“智慧党建”工程推进计划,把党建工作“智慧”化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常抓不懈,确保抓实见效。二是努力做到示范点打造“品牌化”。结合 XX 街道特征,总结近年来党建工作经验,发挥 XX 社区开展“智慧党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 XX 社区特色品牌官微“幸福 XX”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将示范品牌的优点向街道辐射,面向全市推广“幸福 XX”智慧党建工作机制的先进性。三是努力做到分类管理“精准化”。结合大党委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等载体,整合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大党建格局。利用互联网云端技术分领域、分行业、

 分类别建立信息化党建工作台账,在专属网络平台持续开展党组织及党员教育管理政治工作,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个别突出问题。四是努力做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研究制定智慧党建工作机制开展的详细计划,分领域建立党建规范化工作细则,明确工作任务,着力探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重点结合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存储平台功能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三)创建“ 六联机制” ,实现“ 互联互通”

 XX 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社企共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精诚合作,探索出了党员联管、场所联用、活动联办、平安联抓、环境联建、服务联做互动双赢的“六联”机制,推动“大党工委”模式的构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带动其他各類党组织,利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的“六联机制”,实现畅通党员与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保障了基层党建组织活动的“常态化”,逐渐瓦解了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藩篱障碍,真正保障了基层党组织应具有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 XX 居委会位于 XX 油田采油三厂厂区内,居民多为油田职工或油田退休职工,XX 党支部的党员只有 47 名,而辖区内的油田退休职工党员却有 468 名,在职党员也有 33

 名。XX 党支部没有把党建视角局限在 47 名自管党员上,而是以建设“区域性、开放型”党建的思路,利用“智慧党建”互联网平台,积极主动开展与驻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党组织的合作,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社企共建终于破题。另外 XX 党支部根据党员群体特点,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将党员信息进行分类“归口管理”,按照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分成助老助残、政策讲解、环境保护等11 个党小组,在网络平台上自助认领公益岗位,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建立作用发挥反馈制度,将在职党员参加活动、服务百姓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智慧党建”平台,以此作为考核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任务量;将退休党员信息同样输入系统,实行“接续管理”,建立了离退休党员党支部,为服务群众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XX 街道的实践探索证明,实现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运用互联网使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高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机制“智慧化”的路径,是完全可以有效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的。社区“智慧党建”工作机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坚强基层组织力量,全面有效推动新时期“智慧

 社区”“智慧党组织”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次体现,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突破常规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中的固有藩篱,不断完善国家基层治理体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和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开启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一)秉持社区党建工作的双重属性

 社区党建工作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既不能完全将社区工作的社会性渗透于党建体系,也不能将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暴露在社区服务结构中。杜绝基层党建工作“泛自由化”,要时刻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群众、治理社会方面与社区工作保持一致,围绕公务服务功能进行高度融合,同时保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性,从概念层次厘清含义,从性质维度保持距离,在功能领域形成统一整体。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机制认识的转变是前提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始终向党中央看齐,向全国优秀的党建示范点学习,拥有战略眼光,不断更新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与方式,善于结合时代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

 展的新形势,利用新理念更好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加大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适应新时代的能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干部总体素质符合社会进步要求,使原先固有理念转型发展,激励基层干部结合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融合互联网思维,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推动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干部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基层社区干部的思维影响社区各方面工作的进行,所以加快“智慧党建”工作机制的学习与推广,必须首先使基层干部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全新认识。

 (三)应用数据平台,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党组织是国家进行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社区治理中,要时刻保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秉持党组织的政治性,从而带动社区其他模块的结构功能性。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由基层党委牵头,不断整合辖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各基层党组织资源,保障群众公共事业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辖区中小型单位实现数据共享,方便政府办公与百姓咨询。

 (四)实现共商共治,保障民意畅通

 社区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关系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民生问题的主要集结点。通过开通网上便捷民

 意反馈渠道,实现居民与基层党组织共同治理,同时保证民意畅通,从源头减少群众对政府的偏见,实现共商共治,形成双向互动。群众与基层党组织的联动不...

推荐访问:街道党委抓物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党委 治理 街道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