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1 11: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网络环境下,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便捷条件,如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教学的效益,对高校教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所以在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网络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以建构主义主要素(情景、协作、会话)为依据提出了对高校教学创新的启示,如注重启发引导、加强协作会话、完善评价体制等。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环境;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可见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是关键,国家越来越加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度。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学习与教学等内容,形成了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理论,对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互联网在教学中也逐渐成为改革的新兴力量。慕课、网易课程以新颖的形式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显示屏、校园媒体以新事物的姿态作为教学的补充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其中知识观认为学生的知识并不是由外而内的知识的传递和灌输,而是学生自身的主动建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启发,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完成意义的建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或属性。[1]

由此可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素:创造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与师生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随着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融合,网络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提供了实施条件。

1.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面上来说占据着绝对化的优势,教师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知识,或者充当着课件的复读机角色,学生进行机械式的学习。布卢姆和安德森的认知理论认为按照认知层次的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将人的认知活动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六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限于记忆和理解的低层面,而没有更进一步的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等高层次活动,所以谈不上知识的应用与迁移。[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在已有知识或经验之上对新的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对新的知识加以加工或重组。所谓同化即是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顺应乃是个体调整自己的原有认知对新的知识加以重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从知识的获取上来说,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教师从原先的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主动学习。

1.2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景与情境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可以从中看出,对情境的定义强调其具体性。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需要有利于个人意义的建构,通过教学情境对个人直观的刺激,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原有的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经验、或表象的加工与重组,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网络的超文本、共享性等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条件。第一,多媒体课件取缔了板书的形式,节约了老师板书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较多。第二,教学课件能直观的向学生呈现与教学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三,网络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课下自主搜索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还可通过多渠道的交流获得答疑或帮助,进而巩固知识。第四、网络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知识结构更符合学生知识结构链条,更容易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 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

传统的交流局限于面对面的形式,受到了场景和时间的限制。由于网络赋予了社交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性,节约了交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交流效率,同时也为问题答疑提供了条件,课上所不能理解和理清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讨论小组,与师生随时交流,还可以向其他相关专家求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和积极性。慕课、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的出现,可以使百万人同时在线学习,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学习效率。

3 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3.1注重启发引导

教育实践证明,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动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直观感知,模拟真实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可见通过感官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在直观情境的基础上,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2加强互动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协作会话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手段。网络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搜索引擎或学习平台可以搜索到需要的资料,但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学习的现象,对网络资源只是在简单的浏览、记忆阶段,而没有进行批判创新,而且所获得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統性。通过协作会话阶段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与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他人的知识和观点对自己知识系统的完善,并且通过应用自身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内化,实现了知识的溢出效应。网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平台。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上课相关资料,视频等,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并搜索相关课题资料进行补充,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自我思考,提出问题。课上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表意见,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

3.3完善评价体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参与,那么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通过学生在纸质试卷的得分来说明一切,应采用多元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倡导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教师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不及格学生筛选出来以供老师因材施教。[4]综合来说,网络为课程评价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达成了形成性评价的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1(05):48-52.

[2]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93-98.

[3]陈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150-152.

[4]张海.网络环境下课堂评价的创新与实践——“魔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作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57-59.

作者简介:

刘应春(1992-),男,重庆巫山人,淮北师范大学2016级在读研究,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

推荐访问:建构 启示 主义理论 高校 环境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