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小学生留级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北省景县两所小学的调查

农村小学生留级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北省景县两所小学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2-11-01 12: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1993年3月24日,原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文件中提到“要采取措施减少学生留级现象,并积极创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度。”随后全国各地开始了取消留级制度的探索,如江苏、天津、河北、山东等十多个省市先后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留级制度。在没有一个教育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小学生无论学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在学期末自然的升入到高一年级,“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导致了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它不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忽视了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使得弱势群体与弱势地区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对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更为不利。

关键词: 留级;小学生;教育补偿;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101-03

一、取消小学留级后出现的问题

本研究调查的地点在河北省景县的F完小和J完小,共发放教师问卷23份,覆盖全部任课老师,收回23份,有效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发放家长问卷200份,覆盖所有年级学生的家长,收回178份,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77%;发放学生问卷(鉴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难以填写问卷,故只对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发放了问卷)200份,收回18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最后对问卷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两所小学的8位老师(每所学校4名),6位家长(每所学校3名)、2名校长进行了深入访谈。

(一)影响教师教学与管理。

访谈几位老师,笔者发现,小学取消了留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笔者从F完小多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的张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

问:张老师,取消留级制度之后,与之前相比,您感受到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你对留级制度有什么看法?

张老师:在不允许学生留级之后,学生底子没打好,也照常升了上来,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同学能达到六年级学生该有的水平,但有的同学的水平还处于三四年级、甚至是二三年级,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增加了难度。处于毕业班,学生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不是短时间造成的,而是一年一年累积下来的,这部分学生也同样可以升入初中。我们一线老师教学任务太多太重,对这部分学生的提优转化,真是心有力而立不足。有留级制度对学生“卡”一下的话,还是比较好的。

(二)忽视地区差异影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F完小的一位五年级的数学郝老师说到:“没有了留级后,也就没有了标准,无论学生学习差到什么样子,只要家长没意见都可以直接升学,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又不够,这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F完小四年级一位学生家长谢女士说到:“没了留级,孩子学好学赖一样能升级,考一百分的能升级,考四五十分的也升级,那不一样的”

J完小五年级薛老师还提到他们班有一个孩子:“都已经上到五年级了,连拼音都不会。”

笔者通过访谈部分家长和教师,发现他们担心孩子的学习质量是很普遍的心理。问卷统计出两所小学目前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不及格的同学占到18.8%,这个数据比较令笔者震惊。这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能够接受教育,在校外获得来自家长或其他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他们学习不合格却升入高一年级,学生学习质量受到影响,会使这部分学生发展处境更加不利。

由此可以看出,“一刀切”取消小学留级制对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的影响更为严重。虽然国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教育,但“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让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

一提及留级老师们的看法和想法是非常多的,笔者在与J小学一年级的郝老师交流时,她的反馈是: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有的孩子对小学的适应性比较好,有的不怎么能够进入状态,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同是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有的七岁,有的八岁,出生稍稍大的孩子要比小生日的孩子表现的更好一些,像那种身心发展跟不上的学生势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問题,这种情况应该适当允许留一级比较好......

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智商从3岁到11岁不等,在一个50人的课堂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感到教学进度太慢,有三分之一的人感到教学进度太快,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感到教学进度比较适中。原因正如北师大副教授钱志亮所说:家长送孩子上学一定是依据自然年龄,可是学校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J小学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吴老师这样说:对于那些并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的学生来说,希望通过留级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时间。可见教师们认为合理的留级制度能够给“后发”的学生一点点喘息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学习的乐趣。而目前“一刀切”地不允许留级则忽视了这部分发展相对缓慢的学生的特殊需求。因此,笔者希望学校能给心理年龄稍低的学生放宽政策,他们并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留级正好能弥补部分学生的这一自然生理现象。

二、不同群体对小学留级制度的态度

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学校实地调查,笔者发现,近年来家长、教师等群体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生留级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忽视了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发展不利。

(一)教师对小学留级制度的态度。

教师们对恢复“留级制度”的呼声是非常高的,笔者在阅读近几年中小学老师发表的有关“留级制度”的文章时就已经发现这个现象,此次实地调查后笔者发现了教师群体对“留级制度”的共性的看法:两所小学的教师群体希望恢复留级制度的比例占到了80.95%,认为不应该和无所谓教师比重分别为9.52%和9.52%。可见教师群体希望在小学阶段实施留级制度的呼声还是非常高的。

(二)家长对小学留级制度的态度。

调查统计得出44.81%的家长觉得应该恢复留级制度,另外利用SPSS的个案筛选功能筛选出有21名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目前学习跟不上,又对其中“家长会考虑选择让孩子进行留级”进行了二次个案筛选,得出有15名家长会考虑让孩子留级,比重占到了71.4%。可见很多家长希望在孩子学习很不上,学习吃力时考虑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机会。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学校不允许学生留级,让家长寄希望于留级而改变孩子学习现状的想法无法得到落实。

(三)校长对小学留级制度的态度。

笔者进入学校实地调研最先接触的即是学校的校长,对两所学校的校长就小学取消留级制度后产生了哪些问题及校长对小学留级制度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访谈,与F小学赵校长的访谈如下:

问:您对留级制度有什么看法

赵校长:适当允许学生留级是比较合理的,对于一些学生应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统一学籍之后就不允许学生留级了,现阶段要恢复留级制度的话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我觉得这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

问:请您谈谈取消留级制度对农村小学的影响。

赵校长:取消留级制度对于农村小学的影响是更加明显的,一方面在撤点并校的情况下,学校的班级容量比较大,人数多的班级能够达到60多人,老师们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顾及到全体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很多老师的无奈;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教育更多的是依赖学校和老师,部分家长不是特别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辅导能力是比较不足的,学校与家庭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又不能帮一把学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总之取消留级制度不能太绝对化了,实在有需求有必要的学生应该让留一年。

与J校郑校长的部分访谈如下:

问:您觉得取消留级制度对农村小学的影响是什么?

郑校长:相对于市里的小学,不让学生留级对农村小学副作用更大一下,城里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在学校学生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了,课外可以通过找家教或者报个辅导班之类的,但农村学校一方面没有什么辅导班,一方面经济上也有困难。

问:您对取消留级制度怎么看?

郑校长:取消留级不能要求全部地方都取消,得看一个地方能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行。

从两位校长的回答可以看出,两位校长对于小学“一刀切”地不允许学生留级是持否定态度的,取消留级制度对农村小学的影响相较于城市小学更加不利,相较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各方面的水平还是应该适当地保留留级制度。

三、解决农村小学留级问题的对策建议

以往的留级制度单凭学生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留与升的做法存在问题,但现阶段忽视学生差异,忽视地区差异,“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也存在不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国家首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育质量标准。陈孝彬教授曾在他的书中提到:对于教育要确定与把握教育质量的警戒线,学校教育的警戒线是对学校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所规定的最低标准。对达到标准的学生准以升级,对达不到的学生要具体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帮助其达到相应的标准,杜绝现在小学生学好学差都能自然升级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建立彈性灵活的留级制度。

1.制定多元灵活的留级标准。

以往学校是有留级制度的,是否留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有功课在学期末的考核达不到规定的最低保准的话,学生就会被告知留级。甚至严重的还有规定的留级指标,当时的留级制度很显然单凭成绩决定学生的升留,所以留级被当做是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的专利,站在了“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学生的留级涉及到三方即学生的老师们、学生家长还有学生本人,在以往决定学生留级时可以说有一方是处于“独裁”的位置,这一方就是学生的老师们或者说是学生所在学校,很显然没有征集另两方的意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是被留级。由此看来,以往留级与否无论是仅凭成绩或者是唯学校裁决,标准都比较单一、不合理。

2.小学留级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小学留级应该坚持以下四条原则,即自愿原则、帮扶原则、家校合作原则。

(1)自愿原则。

自愿是指按照自己意愿而没有受他人强迫,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去从事某项活动,实质就是自治,经常在管理学和法学中出现。它是指主体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独立自主地选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或任何第三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留级制度之自愿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自主性,即学生是否留级最终决定者是学生及其家长,这是该“自愿原则”最基本的一点;二是合意性,即留级要符合利害主体的意愿与诉求。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以往留级制度的一些弊端,把选择权和最终决定权交由学生及学生家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教育目的。

(2) 帮扶原则。

人们谈“留级”色变,留级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更是他们的噩梦,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留级与其说是给学生们一年的时间去提高成绩,不如说这是对部分学生学业不佳的惩戒。合理的学生留级制度应该被视为是差异化教学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对部分学生是一种帮扶的手段,而不是一种惩罚措施,因此,当下全社会要改变观念,将留级视为一种对个别学生的帮扶措施。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老师更加关注学业弱势学生,家长也要不言放弃,多方面合力帮助学生有效进步。从这一原则来看,义务教育不应当拒绝留级。

(3) 家校合作原则。

学校和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好似一对翅膀,想要让孩子真正起飞,需要两边翅膀共同挥舞形成合力,缺少了哪一方都无法展翅高飞。对于更多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农村学生,其家长虽然可能在辅导作业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可以严格管教孩子,做好监督工作,减少各种外因干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比如玩手机,长时间看电视等。另外老师与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妥善安排帮扶,精准到位,老师与家长步调一致,有效合作,帮助学生进步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补偿机制。

在“一刀切”地取消小学留级制度后,一些无法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也得以毕业,教育部门又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教育补偿机制,导致这部分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帮助,虽然完成了年限教育,但却未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这是教育政策机制做得不到位的表现。对部分学习不利,不能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出台具体可行的有关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文件。

现阶段我国教育有关部门首先要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育质量标准,此标准应为小学教育质量的最低标准,达到标准的学生理应升级,达不到相应标准的学生应该有配套的补偿措施,以确保学生能达到小学教育的最低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国家层面的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这影响对教育的有效评估,为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按照标准办教育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加大對学习不利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的经费投入。笔者调查的地点属于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更多地是依赖于学校的教师,家庭辅导不足,其他形式的辅导也没有,所以导致取消留级制度后对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影响更加不利。加大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校内校外辅导体系,如“短期辅导”等,提高教育质量。

3.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对于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经常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更应该重视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从笔者所调查的两所农村学校来看,学校中年轻教师的比重很低,30岁以下的只有一名教师,占所调查的全部教师的9.5%,教师团队活力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小学去,充实教师队伍,改变教师的年龄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秀,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师资保障。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个体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的学校教育还不能适应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达不到常规学习的标准和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基于其身心特点的差异化教学。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学习问题,就要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科技为差异化教学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随着信息及网络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的覆盖率极大提高,很多农村家庭也都安装了网络设备,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网络新技术对教育可以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作用可能更加显著。新技术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工具,在保证必要教育质量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满足日益增多和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前所未有的机会。信息及网络新技术在提升和改革学校教学方面具有的很大的优势,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有助于设计个人化的学习道路,每个学生在个人的学习道路上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也使得教师有可能更容易组织水平不一的班级的学习。新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学校的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综上,当下全国很多省份“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不符合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和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尤其对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更为不利,为此,教育部门首先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学生质量标准,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低的标准,建立弹性灵活的留级制度,使得留级变成一种教育帮扶手段,而不是惩戒。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利用科技开展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致力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唯有国家、学校、家庭、学生多方合力,小学教育质量尤其是农村等弱势地区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陈惠英:《义务教育阶段该不该设置留级制度》,《中小学校长》,2012年7月。

[3] 张弛:《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的思考》,《教育导刊》,2014年1月。

作者简介:冯婷婷,女,(1991年8月),河北衡水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学基本理论方向。

推荐访问:景县 河北省 留级 调查研究 小学生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