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班级就像一个家,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用心去建造这个“家”。这份工作最具挑战却也最锻炼人。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级“法治化”:让班级管理“行之有法”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小社会, 要使它健康, 有序的发展, 首先需要的是制度的管理。正如李镇西老师提出的用“法治”代替“人治”。“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二者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班规。通过一定的班规,班集体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又都同时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结合班级具体情况,我利用班会课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借助班规形成集体舆论,通过集体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份班规奖罚分明,对学生学习、作业、纪律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一定的约束!一方面把班规简化编成朗朗上口的约定,另一方面把班规细则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可以让学生随时看到,并且每个学生都复印了一份,贴在每个人的印章本上。每周班会课结合印章本进行个别表扬和提醒。学生们对这种印章本爱护有加,时不时地会拿出来看看细则,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印章,或者在哪些方面还要努力!当犯了错需要被扣印章时,好像要拿走他们的宝贝,万般不舍!如果因为个人行为给班级扣分,还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道歉,得到全班同学的原谅!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来说,这样的班规增加了肯定他们的机会,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印章是视如珍宝的,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克制。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李镇西老师也说“个人的最高判官只能是自己的良知,进而随时自己提醒自己、鼓励自己、追问自己、期待自己。”班规正是让孩子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期待自己,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二、集体“荣誉化”:让班级管理“动之以理”
1、重视各种集体活动,让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
集体活动是最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尤其是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展现学生才能,体现班级精神风貌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培养班集体荣誉感的最好时机,因此我对班级的每次集体活动都十分重视。比如学校开展的班容班貌评比、广播操比赛、体育节比赛、校歌比赛、文明班卫生班评比等活动,每一次活动,我都会认真对待,表现得极为关注,并且赛前给学生加油鼓劲。
2、巧上班会课,让班会课提升集体荣誉。
三年级我开展了一节“班级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主题班会。当时选题的时候也是出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的考虑,通过孩子们的全员参与,培养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班级当成家,形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集体荣誉感。事实证明,此次活动后我班的集体荣誉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开展何种活动,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并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去完成。每一次集体活动过后,我都会有所总结,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一起去回味活动当中的一些感受和感动,去肯定激励他们,让每次集体活动都成为孩子们成长和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机会。
3、知人善任,让班干部维护集体荣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人性化”:让班级管理“动之以情”
1、关注孩子的书面表达
我让孩子每周写一篇周记,内容是写写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自己的心情、想说的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都能不加掩饰地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所以周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带有隐私的,因此我一般是在和孩子在他们的周记里互动。替他们的收获而喜悦,在他们失败气馁时加油鼓劲,在他们苦恼时提供建议……这样做,不仅使学生逐渐乐于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有时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2、自主选择式的“惩罚”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差,加上有些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不犯错。我们班主任应该正视学生错误,并且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所以对于一些严重的错误,惩罚十分必要!但是我的惩罚有所不同,我不喜欢被动接受式的惩罚,惩罚做到学生心中不怨恨,让他们主动式接受,并以此走进孩子心灵。
(1)事实胜于雄辩。比如做操,有些学生做得极不认真,批评他时他却不以为然。所以我就想到用手机记录,做到“有理有据”,让他莫口难辨。尤其是他看到自己的样子,能更形象地看到自己是怎么个不认真法,从而“心服口服”。然后我会让他自己思考: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其实很多都是态度问题,我说“既然是态度不端正,就要解决态度的问题,你再做一遍,再用手机记录一次,如果做好了,说明你有能力而且是知错能改的孩子,你觉得可以吗?”其实孩子比谁都机灵,我想该怎么做,他们比谁都清楚!接下来的做操在短时间内还是有效的,当然出现反复是一定的,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反复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某些缺点或者说坏习惯,才能逐步改正,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细心浇灌,静待花开。
(2)角色转换。让犯错的学生转变角色,成为犯同样错误学生的教育者。比如让课堂经常讲话、开小差的孩子上台抓“战友”,然后就错误像老师一样进行批评教育,最后我会让学生谈他看到别人上课讲话、开小差的感受。我就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心有所想,从而自我改正!事实证明:学生乐意接受,而且增强了自尊心和责任感!
(3)说明书。上了小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而且写作能力亟待提高!所以学生犯了错,我还喜欢让学生写说明书,不是检讨书,字数是100到300,和日常要求的作文字数一致。说明书的目的也是通过自我回顾事情經过,尤其是细节和心理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提高一些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他进行个别的写作指导,如当时环境如何,有哪些人,是什么表现,你心理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做的?做完以后你的心情如何?打算怎么做?尤其是后进生,这样就给了他们一次提升作文的机会。我会亲自辅导,增加与他们沟通、给他们辅导的机会,这样他们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会比平时更有效,也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从而达到一石二鸟的教育目的。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努力建设好班级,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让孩子们在爱中健康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4]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
[5]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