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发布时间:2022-11-01 12: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课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住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好的能力,只有靠构建高效课堂来实现了。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有下面一些浅见。

一、引用文学知识来辅助历史教学

文史不分家,上历史课的时候,若能适当引用文学知识来丰富历史课堂,不仅增添上课的情趣,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在上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讲到动荡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衣”这一方面,我灵光一闪,用我读过的《绿山墙的安妮》来开题。我说同学们你们读过《绿山墙的安妮》吗?同学们普遍说读过。我说你们读时有没有留心到安妮当时心仪时髦的泡泡袖裙子,她说,如果在她还没来得及得到一件带泡泡袖的裙子前,它们就不流行了,她想她绝对受不了。那样的话,她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的。好多同学说注意到了。我顺势而问,你们喜欢穿流行的衣服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说喜欢。我说那我们来看看近代历史上流行过哪些衣服?

同学们说: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开始出现在城市。到辛亥革命期间,新派人士中流行穿中山装,再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流行穿西服,女子旗袍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我说同学们讲得很好,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上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像这样的例子引用文学知识来展开历史教学,在我的课堂举不胜举,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教学预设性很强,但不利于解决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很多时候,粉笔不能丢,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少,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最好。譬如:我在上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时,发现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伏尔泰、孟德其鸠、卢梭的音像、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渲染气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效果很好。还有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通过多媒体用表格演示出来,即省事省时,又能更好地一目了然。如果是粉笔板书,和同学们一起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列完,不仅教师够呛,一节课时间也给耗差不多了。再譬如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课内容涉及人物多、时间跨度大,图片和音像资料丰富,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当然类似以上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对教学非常有利。

三、把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的一些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历史教学课堂

1.培养学生历史课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能认真听讲老师的课,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不把历史课当成是听热闹的课,带着两只耳朵听热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2.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尤其是家长参与管理,督促学生

再自觉的中学生都毕竟还未脱离孩子气,都有偶尔松懈的时候,这时候社会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若能伸出援手帮忙督促,提醒一下学生,那就会事半功倍。

3.教师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多媒体课件的不花哨。历史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 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还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4.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历史课内容多,教师若不精心设计,就容易枯燥冗长。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讲课时,注重趣味性。除以上四小点之外,在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定势思维,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适当过度学习都对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四、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除了精深的专业课还要博览群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活水启发学生的思考,高超的教学技巧难以发挥。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在掌握文明史、全球史、现代史观的前提下,努力补充自己在历史资料方面的不足,以及其它各种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包括读名著,这样在教学中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资料可以信手拈来。在给学生上必修3第2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中,讲到道家的柔能克刚,“弱者道之用”的观点时,我立即用孔子向老子求道,老子只张了张口,伸了伸舌头,意即坚硬的牙齿已经掉光,柔软的舌头还在。孔子会意。通过这个故事把难懂的道家思想形象化,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还有一次,上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时,讲到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有学生提到伊丽莎白一世,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我说女王那时向外展示的自身画像永远定格在二十岁左右。那时媒体不发达,老百姓要想知道女王的长相,只能依靠画像。女王深谙心理暗示的妙处,总要求画师把自己画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所以大家看到画像中的女王一直都保持那么年轻,自然而然认为女王是神明,更加打心底信服她、追随她。像以上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是我平时爱看书,在上课时能得心应手运用而尝到的教学甜头。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