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1 12: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在执行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时,亟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正能量。诚信和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诚信修养和自律意识,用高尚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高校应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榜样励志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奖学金 诚信 感恩 励志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48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奖、贷、助、勤”多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1-3]。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2000元/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贫困生享受到了国家的资助政策,这些资助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同时,有助于鼓励先进、激发后进,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大学生在获得资助后,思想上极易出现松懈,并没有利用奖助学金改善学习条件,而是去购买笔记本电脑、Ipad、名牌手机及名牌服饰等奢侈品,甚至在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时,一味追求私利,互不相让,想不到感恩,还抱怨资助力度太小。这些表现严重背离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在同学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在执行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时,亟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正能量。

2 诚信和感恩缺失的原因

诚信和感恩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感恩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

感恩教育,旨在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接受了外界的各种恩惠,产生回报社会的愿望和动机,引导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端正感恩行为,增加感恩情怀。对于获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国家、社会、集体或是他人给与的资金帮助,都应有感恩之情。在评奖评优过程中,有些贫困生毫无感恩之心,竭尽所能向老师索要,拉帮结派等现象偶有发生,稍不如意就满腹牢骚,拿到助学金就请客吃饭。丝毫没有表现出对国家,学校和社会资助单位或个人的感恩之情。

对于大学生诚信和感恩缺失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社会因素

当代社会金钱至上、物质主义的思想蔓延,尤其对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学生的金钱观念较重,容易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

2.2 学校因素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高校学风校风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易被忽视,这是造成大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2.3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大学生诚信感恩观念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其健康成长,父母的教育理念的错误对子女感恩观念的形成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3 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3.1 社会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建设尚不完备,部分党员干部腐败堕落,唯利是图,社会上也涌现处诸多不诚信现象,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降低了人们对社会诚信的信任度[5]。国外经验表明,社会的法律制度越完备且得到很好执行,对不守信行为的威胁就越大。大学生诚信精神和诚信意识的形成,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需要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法制建设,为创建诚信的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3.2 学校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诚信修养和自律意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力求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诚信的教育者才能培养诚信的学生。高校教师既要做诚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要做诚信行为的示范者,用高尚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为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高校应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科学的个人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推荐就业和发放贷款的评价依据,对诚实守信者给予及时的奖励,对失信者采用相应的惩罚措施。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学校应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作为政治思想理论课的补充,引导学生认知诚信,提升学生的诚信品德与契约精神。

3.3 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招,各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无法照顾关心到每个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细节,这就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德育教化。“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树立诚信观念,自觉承担起德育教育任务,通过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帮助子女树立诚信的意识和品格。此外,家长要加强和辅导员的联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权威形象。

4 如何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4.1 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基本信念[6]。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白知恩图报,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母校的培养,他人的关注,都应视为“恩情”。学校引导每位受资助者深刻领悟和体会感恩之情。使他们意识到有义务作出积极的心理回应,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回报社会之事,积极开展爱心接力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参加义务家教和边区支教活动,积极奉献社会。

4.2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部分家长盲目追求高分和好名次,亲子之间只有考试和成绩。感恩应成为家长自身必修的课程,家长的感恩行动与对子女进行感恩教育要有机结合,引导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常怀感恩之情和报答之心。

5 如何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高校应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常受鼓励和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通过榜样励志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常熟理工学院去年开展的“榜样在你身边“系列活动中,通过专题影片、政策宣传等形式,激励全体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改变自己的处境,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2012届毕业生、苏北计划志愿服务者陈思远荣获2012年度江苏省志愿服务纪念奖章,2013届毕业生中有6名同学通过层层面试,前往苏北四市进行志愿服务,展现自身才华、服务周围群众。

6 结束语

诚信和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诚信修养和自律意识,既要做诚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要做诚信行为的示范者,用高尚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为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高校应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常受鼓励和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通过榜样励志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钱明才.我国高等院校奖学金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242.

[2]潘俊宇,戴荣四.关于高校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3):71-73.

[3]康树林,陈瑶.对高等师范院校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5,(21):3-4.

[4]欧阳曦,李宇红.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5-16.

[5]陆汉梓.高校奖学金激励机制的建构[J].文教资料,2010.

[6]方吉娴.论高校学生奖学金激励作用的发挥[J].治校策略,2009,(6):53.

作者简介:周翔(1984-),女,研究生,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常熟 215500

林英艳,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