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我国机床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提升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机床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01 12: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机床出口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在当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均处于结构性调整的情况下,我国机床产业出口也面临着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产品核心竞争力低、技术服务水平落后、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机床出口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打造高端产业链体系,利用国家政策与战略,增强销售服务意识、培育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促进机床出口的结构优化与升级。

关键词:机床出口;面临的问题;提升路径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其产品质量直接制约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我国是世界机床制造大国,自2009年机床产值超过四千亿元大关,跃居世界首位,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产值占比已达到全世界的25.2%。由于受到全球市场需求低迷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机床产值增速略有下滑,导致其产品出口也出现下降趋势,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2016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连续两年同比下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作为重点推进领域之一,我国机床出口也出现回暖趋势,2017年出口额为1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4%。未来在智能制造的引领下,机床行业面临着较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妥善解决产品出口问题,对于我国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机床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一)出口连续下滑后出现回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机床行业也进入了一波快速增长阶段,其出口也在持续递增,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市场纳入全球贸易体系大大助推了机床产品的出口。据海关数据统计,2000年-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额由7.85亿美元增长到了71.3亿美元,增幅达到近9倍。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机床出口大幅下滑,降幅达到了33.5%。此后,随着我国对制造业的投资加大、出口政策的支持以及国际市场的逐步复苏,机床出口也在缓慢复苏,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波折,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大,产能过剩以及缺乏品牌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危机等等背景下,我国机床产品的出口也处于涨跌不定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机床工具出口达到108.8亿美元的新高数据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出口负增长。但是,在此期间,通过智能制造战略驱动,行业自身不断地创新发展、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新的产品竞争优势形成,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相关产品产能输出的推动,2017年我国机床工具总出口额达到1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整体出口形势出现回暖。

(二)国内生产与国际市场均处于结构性调整中

近几年,国内与国外的机床市场均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这也对我国机床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国际市场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恢复与调整中,各国经济涨跌互现,导致机床工具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出现一定的低迷与乏力。据美国著名市场调研公司Gardner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机床消费市场在2011年达到一千亿美元规模之后,开始逐年下滑,2016年下降到799亿美元,这其中中国还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占比。部分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一方面不断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实施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这都对我国以中低端机床生产为主的企业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但是,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需求的增长,因此也带来机床出口的机会。但由于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劳动力价格提升、汇率波动等成本增加,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带来众多困难。面对市场变化,我国机床行业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一些高端机床的研制开发,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向东盟、印度等新兴国家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机床产品出口。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机床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2.6%,却仍有30%多企业亏损,由此说明我国机床行业面临着多重复杂的市场格局。

(三)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高端产品出口水平不断进步

目前,我国机床出口产品中基本上是低附加值和中低档产品,根据2017年的出口数据计算,金属加工机床出口31.7亿美元,仅占全行业出口的28.4%,这导致我国机床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量为911万台,平均1台出口价值为352.22美元,与此同时,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与进口量分别为86.79亿美元、8.62万台,平均1台进口价值达到了10万美元左右,差距明显,与德日美等世界先进机床制造国家相比,我国机床产品在数控系统、精密加工、操作性能、智能化等高端技术上还存有差距。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日本数控机床出口长期占据机床总出口的90%以上,我国该方面的比例仅为10%以上。在中德贸易中,德国出口我国的产品以加工中心、齿轮切削机床、磨削技术等为主,我国出口德国产品则以部件与配件、磨床、钻床为主,贸易结构差距明显。但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高端机床产品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折弯娇平机床出口额同比增长11.56%、19.23%;在产品技术上也有所突破,2012年4月,济南二机床集团的高档数控机床首次出口欧美汽车主机制造厂;2013年7月,大连光洋科技制造的高精度五軸立式机床首次出口德国,均代表了我国在高端机床产品出口上的行业突破。

(四)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一带一路”成主要市场

我国机床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主要包括欧洲的德国、俄罗斯,美洲的美国、巴西,以及日本、部分东南亚国家等等。2017年,我国机床出口量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及地区分别为:美国、越南、印度、日本、泰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联邦、中国香港等,对上述国家及地区机床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0%以上。其中,美国在制造业回归、重建基础设施等国家经济规划的刺激下,对我国机床产品的需求加大,2017年我国对美机床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增长了17%以上。除此之外,以越南为首的东盟地区是我国近年来机床出口的增长亮点区域,一方面由于全球制造业向东盟国家的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一带一路”建设的助力等,大大推动了对东盟地区的出口,前十位出口国家东盟就有四位,2016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中,对泰国、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速度分别达到61.7%、25.8%和10.1%,显示了该区域机床产品需求的强劲潜力。另外,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愈来愈多的我国机床生产企业将产品出口瞄准沿线国家市场,2013年9月,无锡机床生产的磨床首次出口埃塞俄比亚,成为其首批出口国外产品;大连机床集团自2014年起大力拓展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市场,在一些沿线国家建立海外服务中心。

二、新形势下我国机床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波动不定的情况下,我国机床产业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战略的引领下,发展高端机床领域,促进产品核心技术与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由机床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是必须的发展之路。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机床产业自身存在的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低、技术服务水平落后、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机床产品的出口。

(一)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制约着出口产品质量

对于机床来说,核心零部件对其生产制造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着机床整体的性能与质量,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也影响着机床生产成本,约占整机成本的60%。在我国,机床生产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国内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缺失,主要依赖进口,这就导致整体机床的制造成本偏高,产品附加值低,较大地影响了我国机床产品出口的质量水平。以我国生产的重大型龙门式加工中心产品为例,零部件总成本大概在150万元上下,其中需要进口的零部件成本约40万元,占比26.7%;中端立式加工中心产品零部件成本在17万元,需要进口零部件成本约12万左右,占比竟达到了70.6%,主要来自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品牌。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金属加工机床的进口产品类型中,数控装置与金切机床零附件进口额占到了12.8%的比例,这也导致我国机床行业的产量数控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据前沿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22%上升至2015年的61.42%,2016年数控化率约为64.13%,而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在80%~90%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在我国的数控高端机床中,导轨、丝杠、轴承、主轴套件等等部件均需进口。我国出口的高端机床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占据主要地位,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缺失是一大硬伤。

(二)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低

由于技术水准、生产工艺、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出口的机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也相对较低,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高端产品上,中低端产品也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差距。其中,高端机床出口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差距表现在智能复合化程度、精度和效率的低下;中低端产品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比如在数控系统上,作为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位,德国西门子、利勃海尔和日本的马扎克、法拉克掌握着数控系统的最高水平,以日本法拉克的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1万小时,而我国国产系统的稳定性仅保持在3000小时左右。同时,由于部件装配和调试技术水平不足,国产机床不仅精度、动态特性等比国外机床略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下降速度明显过于国外机床。在智能化方面,西门子的SINUMERIK828DBASICM具有圆柱形零件加工智能坐标转换功能,可以实现高效加工和获得加工最佳表面质量。发拉科的高档数控系统是最新的人工智能纳米级系统,能灵活地支持镗铣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机床等,我国出口产品在该方面技术还存在差距。近年来,在国家智能制造战略支持下,国内数控系统生产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功能开发,但仍与国外高档数控系统存在差距,加工精度无法满足要求。

(三)出口企业配套技术服务水平落后

除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技术以及价格外,销售的服务化水平也是机床出口的主要环节。作为一个工艺复杂、使用要求较高的产品,机床从规划、设计、制造乃至于安装调试环环相扣,国际大品牌机床生产企业已经达到了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一次性技术服务的全流程销售体系。如德国、日本等国的数控机床企业,针对用户的具体加工对象,提供了包括机床、典型工艺方案及切削参数等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受到产品需求方的普遍欢迎,日本的马扎克公司在充分调研客户需求后,将加工中心刀库的刀数由60把减到25把及以下,大大提升了其出口产品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能力。我国多数机床企业,尤其是中小生产企业,一方面在国外售后服务网点的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出口服务观念落后,仅仅停留在卖产品的观念上,服务只针对机床本身,极大影响了企业出口的形象、口碑,更不用说国际品牌的建设上。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路径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可重构、柔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的竞争者将逐步取代传统通用机床的出口供应商。

(四)出口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机床生产企业众多,据东兴证券的研究报告,机床行业有企业4000多家,但是由于核心零部件、智能化高端产品技术水平的不足,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档机床产品对国外进口品牌依赖过高,高档数控机床的2017年国产化率仅为6%,相比15%-20%的需求缺口,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产品的创新与差异性,而是追求热点,导致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最后又形成过剩产能。这又进一步导致大多数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高,多数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不到10%。在研发投入规模上,2017年国内机床生产龙头企业,沈阳机床的研发费用为3.28亿元,华中数控为1.46億元,其他公司的研发费用在几千万水平上,国外先进企业的研发比例在30%以上,研发投入在几十亿美元之上,差距较大。除此之外,国内机床高端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缺乏高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研发领军人才,高级技工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从而大大制约了我国机床企业的研发能力。

三、提升我国机床产品出口升级的路径

(一)打造高端产业链体系,增强产品竞争力

我国机床产品出口附加值低的根源在于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缺失,以及高精尖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既有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比如大多数机床生产企业只注重短期利润,缺乏品牌建设的长远目光。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机床生产企业需要转变认识,着力在整机、关键功能部件及工具业等领域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机床出口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应积极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端产品、核心零部件上取得技术性突破,打破行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除此之外,引导扶持我国机床区域性的产业化集群,比如浙江玉环、浙江温岭、山东滕州等,通过产业集群加大高档数控机床自主研发与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大型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业企业,与现有龙头企业形成齐头并进态势,构建完整产业链,从而不断增加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二)利用国家政策与战略,促进出口产品优化升级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机床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风口,积极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压缩低档、落后产能的商品生产,促进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整体升级。二是积极利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高新技术产業园等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统筹用好各类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有效化解机床行业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机床制造体系。另外,各类机床生产企业还应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制造业去产能等政策,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情况,拓展现有机床产品出口的销售渠道,通过并购重组妥善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从而降低企业本身的经营压力与亏损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自身产品出口的结构与质量,实现以产品出口向技术、资本、产品输出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三)增强销售服务意识,提高出口配套技术服务能力

机床产品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更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对于我国目前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卖产品观念的状况,需要我国机床出口企业增强销售服务意识,将服务与制造销售结合起来,提高出口配套技术服务能力。通过积极引进外资,购买国际品牌产品等方式,学习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逐步向现代化的制造业服务商转型。在产品出口方面,要从单纯的机床产品出口,逐步延伸到机组、生产线或工程项目的成套出口,在此基础上,充分调研客户需求,组建高素质的售后服务队伍,尤其是在海外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要加大力度,以销售产品为基础,将服务范围拓宽到安装、维修、技术培训、产品升级等多个链条上,增强客户粘性,特别是海外客户对我国相关品牌的满意度与认知度,形成完善、高端、高效、全面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为扩大出口,打造自身品牌创造条件。

(四)培育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研发与创新水平

制约我国机床出口产品优化升级的另外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缺乏。由于高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研发等领域人才的缺乏,我国机床行业大量的先进技术难以消化,深入系统的研发体系难以成形,最终导致我国机床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缺失。据人社部等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人才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300万,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我国机床出口企业急需将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培育关键技术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海外并购等方式,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以此来吸收国外先进核心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在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和共性基础技术等方面的高效研发,为我国机床产品的出口转型升级建立强大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