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挥优势,构建大科普格局

发挥优势,构建大科普格局

发布时间:2022-11-01 15: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朔州市东端,山川形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采星驰,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之美誉。

应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奶牛养殖重点县、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农产品优势基地县、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也是全市唯一的无煤县。

作为全省科普示范县,应县一直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作为科普工作的奋斗目标,在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科技工作创新,致力推动科普事业科学发展,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在雁北大地谱写了一曲全民共唱的科普新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应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才强县”、“科教兴县”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提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目标后,更是对科普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以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力推进。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重点工作重点抓,重点工作抓重点。近年来,应县始终把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人群作为科普的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显明、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全民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在应县,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首先摆上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珍爱生命、反对愚昧迷信”、“防灾减灾”、“食品安全”、“预防艾滋病”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开展对“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等活动,激发了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其科学理念,增强了其实践能力。

应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又是农产品优势基地县。农民培训工程成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之一。通过把农民“请上来”、请专家“走下去”等形式,造就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以近两年为例,全县先后组织了2000多名农民,举行了13次规模较大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外出务工返乡再就业的“阳光工程”,全县16个培训基地共开设了7类专业22个工种的培训,举办培训班36期共4000人次,引导性培训农民10000多人,实现转移就业780多人。与此同时,省、市、县科协从对口人才库专门抽调专家,在全县12个乡镇、21个科普基地,对238名村副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科技带头人进行了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农民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科学素质大大提高。

在应县,还有几组数据值得关注,近年来共引进新技术82项,新品种126个,新肥料20余种,新农药20余种。其中省科协命名的接马峪科普示范基地承担了百亩移动大棚,引进了国家农科院“863”计划土壤修复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863”计划示范点;市科协聘用的农科110植保专家牛玉山,从项目引进到技术跟进,全程跟踪服务,使项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科普工作的一大亮点。

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应县及时调整了科普思路和工作策略,加大了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的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近两年,县劳动保障局和县科协联合举办了5期专题培训班。重点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培训;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5000人次,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是应县科普工作的又一“重头戏”。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组织部和县科协举办了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把科普知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核机制。今年县科协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公务员配发了科普读本2000册,对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用明显。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

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主的科普阵地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科普阵地建设,也是科协组织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应县县委、县政府专门从新建的农业大楼中为科协提供了60多平米的办公场所,并配备了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尤其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落实了人均0.5元的科普经费。各乡镇科协建立了乡镇科普活动中心,各村、社区建立了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学校,县、乡、村三级科普阵地逐步健全,为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科普队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高素质的科普队伍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为此,应县立足传统农业县的实际,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创建科普示范县为目标,坚持不懈紧抓科普队伍建设,全县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3个、科普协会14个、科普分会和科普小组350个、各类专业合作社246个、共有会员1280名、各类技术人员2300名、乡土人才860名;建立各类科普示范基地35个、发展科普示范户1800户、科普带头人280名、科普教导员86名、组织科普志愿者560名赴基层服务。

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在深入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就应县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地建立起了以农户为基础、以村委会为单元、以乡镇为中心、以县科普网络为纽带的四级服务体系,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全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打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梦想不再遥远。

点面结合示范带动

以典型引路,抓示范带动。近年来,根据省科协《关于开展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应县集中力量打造了“恒天然应县牧场群”、“万亩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和“应县蔬菜无公害栽培科普示范基地”三大板块科普示范基地。

恒天然应县牧场群项目总投资15亿元,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牧场建设呈现出了设计一流、品种一流、技术一流以及乳质一流四大特点。

当然,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体现在建设上,更体现在“科技创新”的生产管理上。即生产工序的高度自动化,确保了奶品质量在生产工序上不出现漏洞。牧场群总监罗瑞先生说:“奶牛其实也和人一样,如果对居食不适应,感觉不舒服,势必会影响产奶量和奶质。我们的宗旨是,要让每一头奶牛的每一天都非常愉悦。”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外商独资畜牧业项目,恒天然应县牧场群的建设为应县带来的影响和实惠是深远的:牧场所占用的土地80%以上为盐碱荒地,项目全部达产年可产鲜奶20万吨,创收10亿元;项目可安排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人;年可转化玉米饲料1亿公斤,转化秸秆3亿公斤,可消化全县25万亩左右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的50%以上;年可生产优质有机肥10万吨,创产值2.5亿元,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团粒结构,增强地力,减少土地污染……

应县臧寨乡万亩养殖示范园区科普基地的雪龙黑牛,是经过克隆和胚胎移植技术改良后的优质高档肉牛新品种。在这里,应县把黑牛以及肉羊做成了畜牧大产业。黑牛养殖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带动了700多人就业。养殖园区还回收大量玉米和玉米秸秆,拉动内需,延伸农业发展的循环链。

应县南泉乡禾顺苗木花卉工厂化育苗科普基地每年可向农民提供优质甜椒、尖椒、西红柿秧苗9000多万株,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近年来,应县在加大蔬菜品牌建设力度的同时,科普示范基地不断强化蔬菜的标准化种植力度,先后有9个品种通过了农业部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应县在全县9个蔬菜生产村整村推进蔬菜病虫害防治示范项目,面积达到5121亩;同步实施了20万亩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承包项目,并在4个乡镇实施了无公害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全县蔬菜产区人均蔬菜产业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特别是工厂化育苗,更成了菜农增产增收的“杀手锏”。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随着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逐渐深入,科普工作社会参与面的不断扩展,我们看到,科普育人、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等一系列联合协作的举措构成了应县科学普及的立体画卷;一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的交响乐正在雁北大地奏响。

推荐访问:科普 格局 构建 发挥 优势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