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1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深刻教训,探索发展规律,澄清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才有统一战线政权、社会主义时期没有统一战线政权的模糊认识,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提供认识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政权、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和爱国统一战线政权五个阶段。我国社会阶层越是多元、社会利益越是多样、社会关系越是多变,越是需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越是需要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进行制度化的政治吸纳、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更好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政权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2-0061-23

统一战线政权是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政党等社会政治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组织和行使的政治统治权力,简而言之,即几种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专政。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中外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政权。苏联、原东欧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定时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政权,既积累了一些历史经验,又留下了一些深刻教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其性质特征之先进、理论政策之完整、实践成效之显著,在古今中外统一战线政权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是古今中外统一战线政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深刻教训,探索发展规律,澄清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才有统一战线政权、社会主义时期没有统一战线政权的模糊认识,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提供认识基础。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论著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政权、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和爱国统一战线政权五个阶段。

一、民主联合战线政权

(一)民主联合战线政权的建立

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根据当时自身状况、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国内外革命形势,就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自身力量无法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必须团结、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党的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政策。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实际上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合战线组织。相当数量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不少中共领导人和共產党员在国民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军事院校中担任重要职务。例如,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等三人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李大钊、于树德等担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领导工作;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张秋人、鲁易、金佛庄等大批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任职,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们不断宣传民主革命,建立和完善各级革命组织,动员和组织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城市商人等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动国民革命向全国的蓬勃发展,先后取得了东征、北伐的胜利,并先后建立了民主联合战线政权: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1]364

1925年7月1日建立的广州国民政府“是一个‘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无产阶级在不同程度上参加的,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地主阶级联合的,带有不同程度的新民主主义色彩的专政”[2]。广州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是19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起草并发表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宣言》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确定了联合国内外革命势力,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原则。《宣言》是经过共产党人的帮助,总结长期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2]361

(二)民主联合战线政权的演变

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址武汉办公,在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仍然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3月,国民政府增设劳工、农政、实业、教育、卫生五个部,共产党员谭平山、苏兆征分别被任命为农政、劳工部长。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联合的力量在武汉国民政府中占优势,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力量和影响力还没有大到可以背叛革命的程度,也由于北伐战争还在胜利推进并对蒋介石的势力扩展壮大十分有利,武汉国民政府的革命统一战线政权性质没有变。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和国民党的所谓整理党务案中逐渐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领导机关,广州国民政府的革命统一战线政权性质不断弱化,到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完全蜕变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权。

推荐访问:战线 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 研究 历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