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阅读,各式电子设备也成了人们的移动书库,其海量存储和分享功能带来了以下感受:知识得以快速传播;信息五花八门、复杂且多元,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有人简单地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无须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之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属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因为两种阅读方式是并存的,且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
我们正处在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文化領域的发展也更趋复杂。在活跃多变的社会现实中,面对多重价值观的冲突,我们要站稳脚跟、坚守应有的价值追求。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过剩”的选择机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看似无所不知,实则无一精通。我们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是失去了自我。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须坚守价值。
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能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所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我们只有让阅读成为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抹“白月光”,浸润阅读之美,获取知识与文化,我们的生命才会充满张力。我们在阅读时要学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
萨提亚模式有一条信念:人们因彼此相似而联结,因彼此差异而成长。差异是机遇,而不是障碍。关键是要先有容忍和接纳的能力,乐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达到融合与成长。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只有能容忍、善接纳,才能融入时代,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