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路径

试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01 1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治党、管党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当下党所面临的新处境、新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治党、管党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不可忽视文化的作用,本文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提出背景和文化的概念入手,从补党员理想信念“精神之钙”、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学习中国精神、加强党的制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五个层面探索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路径。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21-03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全面研究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的威望和形象、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但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的内涵和提出背景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治党、管党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当下党所面临的新处境、新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治党、管党思想。[1](P.24)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全面”,是指对党的治理、管理,涉及面“全覆盖”,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要实现立体化、高覆盖、全方位的目标。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提到了“全面”的新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在新形势党员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党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之一,“从严治党”往“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表明了党不但继承了党在各个时期治党、管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又从新形势出发设定了新的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础成分,而且是另外“三个全面”的重要保证。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气魄与勇气,体现了党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决心。

二、文化的内涵

根据词源,文化(Culture)在西方国家的内涵是从农作物的培育扩展出来的,包括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2](P.11)关于“文化”的概念,当下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說法,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3](P.72)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现象,从社会角度来看,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哲学角度看,是指人类所具备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现象,从社会角度来看,是指文学、艺术、语言等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从哲学角度看,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从文化的外延来看,从中国社会文化现象来描述,包括民间文化、新闻出版业、宗教现象、道德伦理、教育思想、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政治、经济、法律理论等等。当下人们从狭义的角度,都用来指代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然而历史学、伦理学等常常在广义上运用文化概念,应该提出的是,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是具有更广泛性的认同趋势。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路径

(一)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补党员理想信念“精神之钙”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给不断经受污染的党“洗洗澡、治治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我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得复杂,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涌现,给党员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伏尔泰说:“伟大的事业需要矢志不渝的精神。”对于每个党员来说,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不能结业的专业,因为心里没有敬畏之心,任何的行为就没有底线。坚守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4](P.42)

涉嫌受贿2000多万元的原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在法院公开受审时说道:“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晚年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使我犯了严重的错误,走上了犯罪之路”,这不仅是对其自身放松理想信念塑造的悔恨,更是对广大党干部增强理想信念的一种警示。因此要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先进文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深入研究、有效疏导,只有让党员有理想信念,民族才更有希望,国家才能更有力量。近期,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采访包括70多位专家学者、纪检干部以及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二)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全面从严治党必然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养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在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给党的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经世致用的思想,“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胸襟,让党员干部善于把眼前利益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使党员干部善于把握国内外形势,见微知著;“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修身思想,告诫党员干部心怀坚定的意志,守住心灵的那块净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治学理念,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光要多读书、善于思考,更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的为政之道等。这些名言警句塑造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对于每个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大的影响。优秀历史典故让他们看成败、鉴得失;经典诗句让他们“情飞扬、人灵秀”;伦理纲常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像类似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这些名言警句只有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同样,古代的选官制度、巡视制度、用人制度、队伍建设等都有其合理因素,全面从严治党也要充分吸收其合理的内核。面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挖掘力度还不够,总的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借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挖掘。同时,要避免国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防止官僚主义作风,舍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划清腐化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界限,把当下科学的治党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治党道路。

(三)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不断学习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毛泽东常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句话简洁明了,他所描述的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血性和品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同样,党无精神不兴,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有点精神”。2016年8月21日,万众瞩目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拉开大幕,中国女排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这场惊心动魄的胜利向世界诠释了如红旗般招展飘扬的女排精神,中国女排永不言弃、勇于拼搏、女排精神的传承整整延续了35年,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是这支集体的强大基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四大危险”仍旧尖锐,弘扬勇于拼搏的精神有利于改善党内风气,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广大党员明确国强我荣、国弱我弱的意识,正确处理好党内的利益关系,真诚为党服务,无私奉献,同心同德。

2016年10月17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下,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又迈出了坚实而又关键的一步,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作支撐,民族才能自强,国家才能发展进步,各项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正是靠着这种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才战胜了种种难以想像的苦难,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从严治党要学习载人航天“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勇于攻坚”的精神,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与未乱”。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回望长征之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对党忠诚,是长征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这对于当下的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其中一点是,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5](P.264)牢记党的群众观,才能做好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才能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更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贡献力量。中国精神还包涵“延安精神”、“五四精神”和“抗战精神”等,中国精神是凝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的制度文化建设

人类社会的持续的发展,本质上来说上是制度文化变迁的独特过程。制度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是制度的内化,制度是文化的凝固;文化孕育了制度,制度选择了文化,文化与制度互为依托。当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就是制度文化,文化自信上升为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之外的“第四大自信”。体制的革新,实质上来说是制度文化的创新。制度文化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改造现实社会而创造的文明成果,制度文化对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动作等文化要素具有总结性和统领性。制度文化的培育离不开社会实践,它的产生和培育受到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生活地域等多种条件限制,存在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消极的阻碍作用。

优越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在公民自觉守法的同时拥有高度维权意识,落后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在唯唯诺诺,统治者所谓的“金口玉言”就是一切规则。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文化只有内化为党员的认同自觉和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一种有效约束。制度只有和文化融合,发挥文化的形塑作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把“看不见的”文化观和“看得见”的制度载体系统地有机结合,塑造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发挥中国特色制度文化的柔性特点,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层面的目标,让党内法规制度更有生命力。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制度治党的根本地位和作用。[6](P.39)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光明磊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肃党纪,嫉恶如仇。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人也影响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拿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毅力和决心,持之以恒,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建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

(五)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内容借鉴,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员奋斗的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党的执政方式追求的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党员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样也为党员干部的提供指导,较为迅速有效地形成全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观, 有力地支撑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7](P.45)全面从严治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他们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此外,党员干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争做榜样,务实探索践行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推行,有利于和谐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动创新的方式传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政策导向、思想工作、制度文化建设、舆论宣传、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增强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力,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动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日之流也”[7](P.11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但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抓实,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学习中国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江家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与时代特征[J].安徽行政 学院学报,2016.

[2]黄楠森.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北京社会科学, 1997.

[3]张硕.文化的概念与生活文化定义[J].南京晓庄学 院学报.

[4]从严治党学习读本编写组.从严治党学习读本[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972.

[6]黄家茂,王海军.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制度治党的 基本路径探析[J]. 湖湘论坛,2016.

[7]任媛.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 系初探[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

[8]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 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推荐访问:路径 治党 文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