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挑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挑战

发布时间:2022-11-02 0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寻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成为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生态良好型产业正悄然崛起。文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机遇与挑战 发展前景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现状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设备是电池和充电站,电池技术、动力总成系统和电控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的突破口和最大阻碍。 2018年,我国研发的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成本明显降低;单体模块、电池包、BMS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安全性能全面推进。目前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的续驶里程高于 300公里的占比已达 81%,系统能量密度 140Wh/kg以上的产品已成主流,而动力电池单体的密度发展更快,基本超过 250Wh/kg,有些已经达到了 300Wh/kg的预定目标。同时还研发成功了适宜高寒、高温、高湿地区的纯电动客车。截至 2018年 11月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近 29万个,私人桩 43.8万个,充电设施总量达到了 72.8万个。

2、部分已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8月6日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8年 7月,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 200万辆列入了行动计划内,各个省市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从环保角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分区域、分车型实现电动化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据。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的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做了新的规定,自3月26日起实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

3、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8-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8%。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76万辆,同比增长37.60%。2014年上半年行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全国共生产20692辆新能源汽车,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数量。2017年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是79.4万辆,完成的销量是 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了汽车总产量的2.7%。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出85.7万辆,占当年汽车总产量2.4%。同一年新能源汽车销售 83.4万辆,占据总汽车产销量2.5%的份额。其中纯电动汽车实现产销量分别为63.1万辆和 60.2万辆,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居主导地位。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财政补贴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全球市场规模在加速扩张。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 320万辆,2013年到2017年,年均增速是 45%,在欧洲挪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 26%,较早提出了禁售燃油汽车的动议。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市场的渗透率也都超过了 1%,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球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在世界大市场条件下长期稳定立足于市场前列,需要紧紧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要完善。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支持政策的衔接还不够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大大的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来看,我们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四是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随着新能源汽车车辆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 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 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反映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三、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建议

1、扩大开放合作,培育国际领军企业

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推动产业合作向联合研发、品牌培育拓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际标准话语权和影响力。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

2、增强发展动力,强化创新驱动

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巩固动力电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良性发展态势,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动力电池性能和整车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经济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示范运行,打通產业链和氢能的供应链。

3、鼓励模式创新,扩展推广渠道

要加大支持分时租赁、共享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环节转变。实际上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也在推动汽车产业销售服务的变革,将带动更多的新型的就业岗位,提高汽车的社会使用效应。同时鼓励金融创新。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期付款业务并给予优惠贷款,使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互补。公平、规范地完善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

参考文献:

[1]推动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的政策导向[J].汽车纵横,2019(03):20.

[2]陈婉.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J].环境经济,2019(Z1):54-57.

[3]苗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挑战[J].智慧中国,2018(01):10-13.

作者简介:李晓辉,女,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推荐访问:新能源 汽车产业 发展现状 挑战 我国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