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简要评析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简要评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西方女权主义与女权运动相伴而行,女权主义思潮既引起女权运动的兴起,又在女权运动中得到发展,尤其是美国的女权运动,能够反映出西方女权主义发展的主流。西方女权主义在几次女权运动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衍生出多种并存的流派,诸如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弗洛伊德女权主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等派别,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思潮

作者简介:曲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37-02

女权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中期,它的产生标志着妇女开始有意识的研究自身,并且开始探索解放自己的可能性和具体路径。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研究深入,传统的女权主义和激进的女权主义渐渐地被学者认为在理论上空泛,在实践中不合时宜。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发展和研究女权主义的理论,一些女权主义者开始把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图科学地建造新的女权主义理论。

一、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与激进女权主义同时代流行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它是将社会主义的思想同两性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历史上分为前后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两性问题,也被理论界称作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第二阶段兴起于70年代中后期,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某些理论成果。虽然这两个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和分析方法来考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问题,不但在时间上前后相继交叉盛行,而且思想主线都是一致的,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批判态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努力冲破传统马克思主义束缚,确立自己的理论框架的女权主义。第三阶段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出现了更新的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虽兴起于70年代,但其奠基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了。主要有美国的C·吉尔曼、E·古德曼、英国的E·潘克斯特等人。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一批信奉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女学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女性问题,如美国的海迪哈特曼、莉丝沃格尔、英国的琳詹姆斯等人。她们宣称把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赞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妇女的历史地位、经济地位等论述,继承了他们的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关注妇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着重考察妇女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劳动力价值,在家务劳动中的被剥削地位等问题。

七八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主要观点认为: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家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识形态和心理功能,其家务劳动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服务于男性,而是服务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二,女性压迫不仅仅来自于家务劳动,更来自于社会生产劳动,因为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中一直被作为“替补”和“低质”的代表者出现,劳动力市场仅仅计算了她们的生产价值而没有计算再生产价值;第三,资本主义与父权制是互相依存的,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以经济生产模式为基础外,还以性别、情感生产模式作为基础,后者归结起来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在此前提下,资本主义可以把女性放在对男性的依附地位上,使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分离,而无酬的家务劳动使资本主义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更易实现。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主要引进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压迫的思想来分析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同时又引进了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和非经济决定因素方面的思想。

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整个女权主义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冲击,使得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既因后现代理论的冲击而不断更新,又与之结成更紧密的联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韦斯特伍德、格林丝、米尔克曼、S·沃尔拜、弗拉则等人。他们主要是从早期的概括性方法转向关注妇女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反映动态的社会环境,主要贡献在于重新编织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当代批判理论。

二、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

虽然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内部有各种差异,各阶段关注的重点和领域各有不同,但她们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连续性。总的来看,她们有以下一些基本主张。

1.妇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虽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业和技术发展使得妇女所承受的劳动压力较历史上有所改变,长期的女权运动也使得妇女获得了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诸多利益,但并没有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处境。正如H·哈特曼在《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中所指出的,妇女所受的压迫是一种广泛的、综合的、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压迫,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妇女受着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双重体系的压迫。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既不存在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已经结成了完整的压迫体系,使女性承受着整体性的压迫。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对二者的结合有两种认识观点:“双元制”或“单元制”。主张“双元制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如哈特曼、米切尔等人认为,父权制自古存在,资本主义是近代的产物,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压迫机制,正是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妇女的受压迫状况加剧。资本主义在家庭之外通过社会方式特别是经济剥削方式起作用,父权制则在家庭之内通过性别剥削起作用。主张“单元制理论”的沃格尔、A·扬等人则认为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整合的“资本主义父权制”或“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已经溶为一体,不可分割,“劳动的性别分工”代替了“阶级”成为这个社会的基本概念,因为无论处于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男人总是发号施令而女人则听命于男人。

3.妇女承受的压迫是多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从经济上讲,她们所从事的社会再生产劳动价值不被承认,所从事的直接社会劳动价格与价值也是不相符合的。从政治上讲,妇女在形式上获得了平等的社会权利,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父权性质。从文化和意识形态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一个强大的观念力量,它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积淀在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维护男性统治女性的现实的巨大力量。在这一领域,总是用“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女人文化”、性别教育等来证明两性不平等的合理性。

4.提倡以经济解放为主的妇女整体解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主张女性的解放必须是从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社会化等多重结构上的整体解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共同决定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结构,则会被另一个结构的加强抵消掉,结果只是改变了剥削形式。”因此,只有改变全部结构才能完成大的转变。一般而言,应当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的解放。

5.主张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社会已被实际分裂为家庭内和家庭外两个不同领域,所以,妇女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斗争,特别应以家庭为主战场。在家庭内妇女要单个的进行反父权制的斗争。哈特曼等人指出,妇女要有不同于反对资本主义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特点,就是每个妇女要一对一的和掌握父权的男子斗争。但同时妇女们也应该联合起来采取共同的策略,进行集体抗争,这就需要妇女团体和组织的支持与帮助,在家庭外要开展有组织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简要评析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特点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与女权主义的特殊形式结合起来,既是对女权主义的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运用,特别是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学说和阶级理论的束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解放的思想道路。

2.比之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所能提供的现实性探讨和可操作性意见要多得多,既吸收了前两者的一些精华,同时抛弃了浓厚的理想化倾向。

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探讨的女权不仅仅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更涉及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女性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更易于被两种社会制度共同作为思考的首选对象。

4.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比较巧妙地处理了阶级冲突与性别冲突间的调和性问题,一定程度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解放之路,同时又留有余地地强词性别冲突具有非阶级独立性,从而能吸纳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集团的妇女。

5.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既探讨了广义范围内的公共领域中的妇女问题,又探讨了狭义范围内的私人领域中的家庭问题,并建立起了二者的有机联系,不像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公共性妇女压迫的重视,以及激进女权主义对家庭范围内妇女问题的特别关注,走了一条较为理性的道路。

但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和矛盾状态,主要体现为:

1.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建立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学说和阶级学说,虽然也指出了造成女性压迫还有诸多系统性因素,但毕竟以这两个学说为主体,面对纷繁复杂特别是阶级斗争与矛盾不如以前明显的现实状况,诸多问题是不完全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阶级理论解释的;相反,后现代主义等新学派的研究更具有前沿性和现实意义,因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当今面临一个革新难度巨大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进行有机的整合,并试图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大范围地采用批判手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分,但事实上也严重地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已经面临诸多新问题的挑战时,它对女权主义的帮助也就变得女权主义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了。

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甚至是最基本问题即性别与经济基础差异的关系问题上也有严重分歧,这给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向后现代女权主义探头留下了一个伏笔,也使得它无法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年版.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