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译是语言转换的常用手段,传统翻译只需要将文章大概的意思表述出来就行了。而生态翻译则是在翻译的基础上,从所要翻译文章的生态结构出发,对这个翻译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原有句子的意思。生态翻译注重翻译语言固有的生态结构,其具有一定的翻译特色。随着各国交际的日益广泛,生态翻译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此同时,计算机也是同时代诞生的产物,其中不乏一些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翻译软件对学生的翻译技能进行训练。在生态翻译的视角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功能和作用,重点提高学生翻译的精准性,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进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生态翻译视角;生态翻译教学;计算机辅助;方法
在很早之前就有了翻译这一门学问,人们通过翻译将陌生的语言文字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达到了翻译的效果[1]。美国是最早开始对翻译进行研究的,Holmes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他在文章“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中为翻译学构建了基本的框架。至此之后,翻译受到了局部人士认识,人们也将翻译单独列出来构成的一门学科,使得翻译正式走向了学界的舞台。
一、生态翻译学的内涵
生态翻译学是由生态学和翻译学共同组成的,具有生态学的原本性,又具有翻译学的精准性。这看似两种不同的学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态翻译学,因此生态翻译学也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生态翻译学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的,其本着“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转化为宗旨”的理念,强调了翻译的生态还原和精准性。因此,对待生态翻译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将研究的范围拓展到整体翻译生态和文本生态,以及翻译群落生态三个方面,并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2]。首先是整体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文章的完整性,不能以局部翻译的意思为主导,从而去猜测全文的意思。其次是文本生态,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以文本内容为主,不能随意添加句意。最后是翻译群落生态,对于一些重点文本内容,要从被翻译语言国家的文化角度出发,尽可能的还原文本内容。这三个过程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所在,以原文、译文为基础,将翻译者、被翻译语言文化、社会交际等因素相互融合。
二、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展生态翻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讨
(一)语料库驱动翻译教学
计算机具有庞大的数据库系统,而语料库则是其中之一。将语料库引入生态翻译教学中,利用语料库驱动开展生态翻译教学,不仅丰富了翻译教学的资源,还能够提高这些资源的质量[3]。当前,在翻译教学中,人们越发认识到语料库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进行专题性的翻译,如财经、法律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文章的翻译。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翻译的兴趣,同时由学生翻译而构建的语料库在之后的翻译中也能成为学生重要的翻译资源,一举两得。
教学模块和语料库模块共同构成了计算机辅助生态翻译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应该以生态翻译教学的思想为主导,并且发挥出语料库的优势,对其中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以便调动起作为译者学生翻译的积极性,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翻译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位学生都会主动地参与到翻译过程中,而教师则会为翻译出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校企合作是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和院校的合作,企业为院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翻译模拟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导入生态翻译的核心思想,在语料库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作坊式”網络互动翻译教学
“作坊式”翻译教学也被称之为“翻译工作坊”,作坊意思是从事手工制造的工厂。工厂是一群人集体工作的场所,因此“作坊式”翻译就是结合了工厂工作的方式,将一群从事翻译教学的人聚集到了一些,对某一块需要翻译的内容进行讨论,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同,因此每个人所得到的翻译结果也是不同的。在“作坊式”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的分歧,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和沟通协商,最终得到一个统一的翻译结果,这是为了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翻译的精准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作坊式”翻译的理念,开展网络互动翻译教学。学生的思想可能不太成熟,在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可能出现争执,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管理。教师要发挥出“作坊式”翻译过程中组织者、监管者、协调者、促进者角色的作用。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翻译的任务。并在最后,让不同小组学生派出代表向讲台讲出本组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为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翻译的自信心。
(三)项目管理教学
翻译项目管理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其包含着项目的建立、项目的评估、术语的导入、项目的分析等。在当今的社会中,对于一些大型的翻译活动,翻译者的数量都不是一人,需要多个人共同翻译,不仅是为了提高翻译的精准度,也是为了提高翻译的效率。尤其是一些应用型的文本内容,如对科技文章、商务文章和公务文章的翻译等,其都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而每个人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且人力资源的分配也是存在限制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就是有必要的,这是提高翻译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理念开展翻译教学,为学生分配翻译的任务,或是项目的管理者、或是翻译员、或是翻译内容校核员,从而将翻译流程化。且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将更高。且这种培养方式是更加贴近市场职业需求,通过角色调换,让学生逐步了解到市场翻译项目的流程,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生态翻译的视角下,传统翻译教学应该朝着专业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出计算机技术对翻译教学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18,6:11-15.
[2]舒晓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2017,2: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