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课堂效果不佳。笔者在一线教学多年,从问题的现状、解决的策略和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生 计算机基础课 课堂质量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为了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质量,本文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和带来的课堂改变等三个方面谈起。
一、计算机基础课的问题现状
1.教材过于陈旧
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更新速度都非常快。相对应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也应该与时俱。遗憾的是,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现实中的系统和应用软件。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计算机基础》为例,其中讲述的系统是Win7,Office用的是2010版本。实际中用的较多的系统是Win10,Office是2016版本,还并不是最新的。版本的差异、教材的滞后,会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内容到工作岗位中还需要继续学习,进行适应。相比之下,企业教材就做得很好,更新非常及时。笔者学校和美课锐捷公司合作开设的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每过一年就会修订更新一次。和规划教材相比,企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案例生动,操作步骤清晰,软件较为新颖,如在讲输入法的时候企业教材是以搜狗输入法为例的,Office采用的是2016版。通用教材过于陈旧,是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学生兴趣缺失
如今的计算机早已不是20年前的珍贵机器。据统计,笔者学校近一半的学生拥有家庭台式计算机。现在的中职生不少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对电视的熟悉程度。学生们对于键盘鼠标的操作、打字的速度可能比老师还要熟练。课堂上如果还是依照教材的次序讲述这些学生们早已熟悉的东西,怎么可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学生兴趣缺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理论太多,实操太少。规划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述计算机发展史以及软硬件理论的。尽管这些内容对于了解计算机来说是必须要知道的,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都不是很好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过于枯燥了。中职生的动手能力较强,适当删减理论内容,增加实操部分,可能会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能力提升有限
传统教材的实操部分给出了步骤,学生照着书本一步一步做下来,最后也能得到和书本案例一样的效果。但是我们要知道,同样案例效果的实现,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在应用上更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依照案例的步骤做下去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知识应用上的僵化会导致学生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无能为力。只能解决旧问题,无法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果,学生是不满意的。这样的计算机基础课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五点做法
1.校本教材下工夫
笔者在教校企合作班级的计算机基础时选用的是企业的教材,学习效果不错。其他非企业合作的班级学校下发的是规划教材。规划教材的缺陷在上面已有说明,不再赘述。如何避免规划教材的缺陷,让学生引起兴趣呢?笔者不满足照本宣科,自己查阅资料设计了几个校本课程。如在讲PPT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节“利用布尔运算画太极图”,形式新颖,学生很感兴趣。笔者在讲EXCEL的时候设计了一节“利用公式和条件格式画九九乘法表”,公式输好,鼠标拖曳几下,九九乘法表就快速显现出来,学生很是惊奇。在讲述EXCEL中的max和min函数,笔者不是照搬课本的例子,而是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委评分表。展示类的比赛,评委打分为了公平都會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笔者的《评委评分表》来源生活实例,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巧妙地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还有批量打印奖状等。这些内容要么新颖,要么实用,学生看到的时候眼睛为之一亮,如何会不感兴趣呢?因此,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吸引力,老师就要在备课上多下工夫,设计校本教材,想方设法把新颖实用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2.新课导入要新颖
教材的新颖只能吸引学生一时,不能吸引学生整个课堂。要想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课程的导入一定要新颖。好的导入会让学生整节课都带着好奇心,自始至终关注老师的讲述。例如,笔者在教授九九乘法表一节时,首先展示效果,鼠标水平拖动再竖直拖动,阶梯状的九九乘法表就出现在屏幕上。在EXCEL中用公式做九九乘法表不同于一条口诀一个口诀的打字输入,前者迅捷后者缓慢,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效率。随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效果呢?下面列举几个必备的知识点。
水到渠成的引入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果改变次序,先讲述知识点,在九九乘法表,效果就会差很多。因为学生不明白,这些知识点学了之后有什么用。而效果展示后讲述知识点,学生为了实现好玩的效果,就会认真去听老师的讲解。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开好头,用精彩的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中来。
3.巧设疑问诱思考
课堂教学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在课堂上巧设疑问,诱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开阔思维,才能让死知识转化为活能力。因此,问题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灵活度。
如在Excel中讲述到if的多重嵌套使用。笔者会提问:除了课本的写法还有没有别的写法呢?鼓励学生试错,不管最终得没得到老师想要的结果,只要思考过了,尝试过了,就要予以肯定。在学生思考过以后,老师给出答案:多重嵌套是要讲究次序的,要么从小到大,要么从大到小,无论怎样,都要按照次序设置。课本上给的是从大到小次序的写法,现在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写出了从小到大的写法,尽管公式不尽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通过对比,学生会真正领悟if的使用方法,而不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照猫画虎”。有深度的问题会引发学生长时间的思考,灵活的问题会打开学生的思路,让知识越用越活。
4.第二课堂育干将
不可否认,中职生的基本素养较差。即使教师精心准备课程,也无法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笔者发现,课外兴趣小组是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习氛围的好办法。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选出五六名同学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在第二课堂时间对这些学生讲述额外的内容,增加教学难度。第二课堂的学生发现教师教的内容难度超出教材内容,对老师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尽管每周一次,但一学期下来也有近20个小时,对参加第二课堂的同学来说,收获满满。他们的水平相比其他同学而言要高出不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训时采用分组教学的办法,第二课堂的同学分散到各个小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既减轻了教师巡视辅导的压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导的学生对相关知识自然是更加熟悉了。被辅导的学生面对朝夕相处的同学的讲解,也不会有太大压力。毫无疑问,第二课堂会占据老师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学有所得,教师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5.比赛竞争添动力
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不是用书本上已知的习题再次重现,而是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竞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为学生平时的学习增添了动力。竞赛的题目都是全新的。教师用心设计的题目形式尽管新颖多变,但运用的知识还是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否把知识变成能力,灵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是竞赛考察的重点。笔者学校每期各学科都会举行各种竞赛,全员预赛,择优决赛,层层比拼,给努力上进的学生以出彩的机会。竞赛活动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宣传,中间的比赛,到最后大张旗鼓的颁奖。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不仅获得证书,还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市里举行的技能大赛,甚至有机会代表市里去省里参加最后的比赛。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有很高的荣誉。尤其是荣誉,是不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奋斗的目标,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怎么会不认真听讲,用心操作呢?
三、激发兴趣产生的课堂改变
通过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课堂上会带来以下三点改变。
1.学习更加主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最显著的例子是,书本上给出步骤就可做出效果的内容,不用老师演示,大多数同学能做出来。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扩展思路,提高水平。如课本上有运用小工具提取文件夹下文件名的案例,笔者给出了用批处理命令提取的做法。和课本上的相比,步骤繁琐了,难度也增加了,但是摆脱了对小工具的依赖,其适用性也增加了。
2.课堂氛围和谐
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上课的玩手机、玩游戏、睡觉等违纪现象减少了。个别学生尽管还是对计算机基础课不感兴趣,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学习。违纪现象少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就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教师表扬的话就多了,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和谐。
3.学生潜力显现
笔者班级有学生竟然发现所用教材中的某处瑕疵。教材中有一案例,课本上给出的效果和步骤是一致的,但是步骤的设计是有问题的。不经过认真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是不可能看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个别学生的学习潜力凸显出来,实在令人欣慰。
四、小结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尽管困难较多,但是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课堂引入的设计和课堂提问的安排、开展第二课堂和竞赛活動等方式,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大为改观。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