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各高校对于教师提出的明确的发展方向,而江苏省教育厅更是在各高校普及“访问工程师”项目,笔者有幸参与到了其中,通过在工科类企业的访问,调研和实践,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于理工科毕业生的实际英语需求,从而以需求为导向对于理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具体建议,认为只有通识英语和esp两者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95-0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各高校对于教师提出的明确的发展方向,江苏省教育厅在高校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普及“访问工程师”项目,要求专业教师进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践调研,从而促进教学改革。在企业访问实践期间,笔者积极参与到了一些非涉密文献资料和商务信函的翻译中去,并对于企业各级员工和人事处领导进行了访谈,了解理工科毕业生实际工作中对于英语的需求,从而以需求为导向指导理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一、企业调研情况
(一)企业情况
八五一一研究所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所,是航天系统唯一的航天电子对抗总体所。主要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并以航天电子对抗为主要专业领域,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及配套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占全所总人数的70%以上,是一支由博士,硕士,本科各层次学历组成,平均年龄35岁的科技攻关和军品研发队伍。目前在职员工700余人,专业主要分布于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信息和信号处理,电子信息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信息对抗,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
(二)关于理工科毕业生实际工作中的英语需求调研
通过访问,实践和调研,了解到理工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英语需求主要在阅读科技文献,科技文献写作,学术会议沟通,对外开展交流,国外访问,参观学习,推销产品,产品研发等领域。而英语需求可以更为细化到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其中,听要求conference meeting能理解对方英文所讲的大致内容,在有书面提纲,比如word或者PPT的情况下,能听明白80%以上内容,剩余20%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后续邮件交流补充;其次是说,要求能通过对话,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要求生僻字和复杂句子,但是简单常用的语句和sight words要能流利且清楚表达;第三是关于读,能90%完全理解全英文技术文档的内容,10%可以通过后续邮件提问或者讨论来补充。对于商务邮件能做到自主阅读,除了邮件字面提到的内容,同时也要理解对方文字背后表达的意图,态度,情绪等;最后关于写,除了基本句式和sight words,也要求会用长句,排比句。达到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态度,情绪等。尤其是常常会表达内容和意图没有问题,但是态度和情绪有时候用词不当,表达不清,容易引起对方误解甚至误会,比如语气助词,虚拟语态,甚至标点符号等。
目前工作中遇到的英语障碍主要有:专业科技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会议讨论等专业英语领域;此外,来自于口语交流障碍,不能自由表达,对于词语意思的无法准确把握,缺乏相应西方文化传统的了解,从而产生沟通障碍;第三,缺乏商务信函,商务交流和实际生活日常用语,西方俚语,谚语等英语知识。
二、以需求为导向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经过数轮改革后仍然不尽人意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学校始终没有抓住问题的真正症结缺,“缺少对需求的准确分析,甚至根本不作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二是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三是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四是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立足于我校理工学科背景和特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过程中,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基于理工科毕业生实际英语需求导向,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主要设置基础英语学习,与四六级考试挂钩,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根据学校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强化听说读写譯能力培养的不同方面。
2.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与外方进行无障碍沟通交流奠定基础。
3.提升学生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英语能力。
通过专业学术英语学习,提升学生对于自己专业领域英语知识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今后参与工作或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英语基础。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可以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英语类课程、英语文化通识类课程和学术英语类课程。
1.基础英语类课程。结合我校生源英语整体水平,第一学年,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基础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即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对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译基础技能进行强化性训练和技巧指导。
2.英语文化类通识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在大学第二学年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为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和《英美文学》《报刊选读》,《影视口语》,《商务英语》等课程,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交流,日常英语沟通能力。
3.学术英语类课程。结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立足于我校理工科的学科背景,开设《理工职场英语》等课程,该课程为必修课,主要采用基于项目(Project-based)的教学模式,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掌握理工科背景词汇,并能够阅读专业文献。除此以外,还可以开设《学术交流英语》、《学术英语写作》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为本学科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的基本句型培,养学生学术论文英语写作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学术研究,出国交流或者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三、结语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新的一轮改革,尤其是教学之路究竟走通识之路还是esp引发了国内学者,专家们的热议。“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博通人才,即知识广博,多种才能兼备的人;而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专精人才,即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而是互相错杂”。根据访问工程师项目对于工科类企事业单位的具体走访企业和调研,针对英语需求分析,提出两者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普通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用人单位需求导向,为了适应当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英语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将文化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同时结合在教学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楠.从“访问工程师”项目看高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4):85.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