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房奇葩

文房奇葩

发布时间:2022-11-02 13:25:06 来源:网友投稿

笔、墨、纸、砚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画创作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随着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后来又有了砚匣、笔洗、笔格、水丞、镇纸等用品,而精美的刻铜墨盒因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成为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陈寅生的《兰亭集序》刻铜墨盒

陈是清同治年间的秀才,也是著名的书画大家,对刻铜艺术情有独钟。他是自写、自画、自刻,尤其善于在刻铜墨盒盖上刻字刻画,而且对每个字、每幅画都是精益求精,风格独具。刻字,真、草、隶、篆、行,诸体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刻画,花、草、鱼、鸟、虫,刻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他铭刻的山水和人物惟妙惟肖,静中有动,神态万千,曾盛极一时。晚清北京的文人、土大夫和各地进京应试的举子,都以能拥有李玉田制作的毛笔、陈寅生刻制的刻铜墨盒、周金盛制作的折扇而感到自豪。陈寅生的刻铜艺术未闻有传人,因此,他的刻铜制品成为清代刻铜艺术的珍品,亦属珍贵的文物。笔者收购了他的一方刻铜墨盒,造型为正方形,边长96毫米,高32毫米,质地白铜,盒底为红铜。墨盒盖上是用行书铭刻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其刀法奇妙,刻铜如泥,神韵多彩。那秀丽飘逸、挥洒自如的每个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纸上挥就,而不是在金属铜上刻成。墨盒盖上的字横18行、竖18列,而且每行每列都是18个字。进一步分析,原来324是18的平方数,因此,他将整篇文章的324个字横排成18行,竖排成18列,而且每行、每列各18个字,足见其用心之精细,制作之认真,简直到了独出心裁的地步。总体来看,这方墨盒文字布局合理,疏密得当,而且书法非常飘逸秀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墨盒盖的左下方落款“庚辰年冬月寅生刻”,即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11月制作(图1)。

姚华的《陋室铭》刻铜墨盒

姚华是清光绪二年至民国十九年贵州省贵筑人,字重光,号茫父。他诗、文、词、曲及古器、音韵等无不精通。绘画则以花卉、人物最为得意,山水画也画得非常好;书法则喜爱唐代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真、草、隶、篆、行皆有高深造诣。他久居北京莲花寺,与陈师曾特别友好,在京城制作的刻铜墨盒,精者多出自其与陈师曾之手。前些年笔者在古玩市场上收购了一方他的刻铜墨盒,是他赠送给朋友的礼品。墨盒为正方形,边长96毫米,高32毫米,非常精美。墨盒面靠左二分之一多的地方是竖刻的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落款“柏年仁兄雅正壬午年孟月姚华刻”,刻制时间是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刘禹锡的文章和落款都是用非常秀美的阴刻行书字刻成。墨盒盖右上方是横排阳刻的“保道德为规箴”六个篆体字,紧靠其下是横排的“保道德为规箴”六个阴刻行书字。墨盒右下方左右分别是竖排阴刻的“淡泊明志”四个篆体字和四个行书字。《陋室铭》全文只有81个字,刻在墨盒面上有些单调,为此,他又增加了“淡泊明志”和“保道德为规箴”两个内容,使墨盒面上布局更合理,书体多变,内容丰富,错落有致,多姿多彩(图2)。

张樾臣的诗画刻铜黑盒

张是京城同古堂图章墨盒铺主人,他是从学徒成长起来的篆刻艺术大师,有“刻铜圣手”之称。他一生治印不下10万方,1935年编辑的《士一居印谱》至今仍印行。除自撰自画外,陈师曾和姚华也经常为他的刻铜墨盒提供一些精美的书画精品。张樾臣曾给末代皇帝溥仪及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等刻制过印玺。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玺做过刻制设计,还给周恩来总理刻制过篆文印章。前些年笔者在古玩市场收购了一方他的正方形刻铜墨盒,边长96毫米,高32毫米。墨盒盖左侧刻了一座小石山和一株叶绿花艳的兰花,其右用行书刻了一首五言律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落款“樾臣刻”。这方刻铜墨盒图文并茂,诗画相配,珠联璧合,是刻铜墨盒中的又一珍品(图3)。

总之,清末民初的刻铜墨盒艺术也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枝芳香的奇葩。今天,刻铜大师们的刻铜墨盒不仅仍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

(责编:王兰芳)

推荐访问:文房 奇葩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