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千载碑石留圣迹

千载碑石留圣迹

发布时间:2022-11-02 13: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我们从来都应该认为

她是无比珍贵的

此刻,一个清明新亮的早晨。

清澈的鸽哨一遍遍掠过大东门箭楼的上空,滞重的城墙逶迤远去融入群峰壁立的楼宇。我知道,我身边的城墙向南走不足一千米是要拐弯的,向西再行两千米多一点儿,它护佑的就是一座古朴的院落了。一座坛内屹立着的是一棵身携“古树保护001”号胸章的千年古槐,在它的旁侧,还有“002”、“003”号两棵同样分量的古槐相拥,为这块土地、这座城,支撑起了一片深厚历史的天空。树下深灰色的南墙上,“孔庙”两个砖雕楷字为清末陕西书画家刘晖所书,潇疏而不失凝重。天下孔庙无正门,但我曾经在它的义路(东门)和礼路(西门)仔细地寻找、询问过,都未曾见到三学街15号的牌子。我曾固执地认为门牌是某一次整修时人们忘记再钉上去的,但无论有没有门牌,西安碑林就是三学街15号。

窗外,初春的阳光温婉宜人,轻风不檄不厉,它们当然也会轻飏在三学街15号的屋顶,和煦于这座宁静而古老的院落。

周秦汉唐的历史让每一个西安人拥有了无尚的荣耀与自豪,沉静与自信。千年的古都是不拒绝现代科技现代文明的,或许有智库之称的西安正是我们这个国度快速前行的始作俑者之一。就算单看市场与商品,那灯红酒绿,那摩肩接踵,丝毫不逊色于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可以说,今天的西安已涉入了一片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的苍茫大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望它涌起更大的波涛,制造出更大的响动来。

我相信这座城和城里人们的气质禀赋及情性是会有别于其他的。这种独特的东西显然是由于文化的传统和积淀,三学街15号又何尝不是他们的一个心理支撑呢?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是贵族文化,一个民族有这种文化的滋养是幸运的。当下的这个时期,我们在走过了商品经济初期短暂的急功近利之后,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已经显示出特有的平和与包容来。

三学街15号,我们从来都应该认为她是无比珍贵的。

喜欢他们的人

会有事可做的

碑林以西,是那条同样有名的古文化聚集区——书院门一条街。这条因关中书院而得名的小街道,青石铺地,古槐扶疏,两排雕栏楼阁错落有致,满街古玩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徜徉在这条小街道上,一种别样生活的潇散与惬意不期而至,你会感觉到时间忽然放缓了脚步,更能真切地体味到古人款款的雅致。

这条小街道的东头北侧,竖着一通近三米高的柱石,形状类似石阙,其身断裂后粘和的痕迹十分明显,上镌刻有集于右任先生的几个行楷字:“书院门步行街”,石柱的顶端卧有一方石狮,这方刻石亦非今人的制作,从它的发式看当为明清风格。小街的西端便是那座高大的牌楼了,这座复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雕梁画栋,朱颜生香,极尽繁复。牌楼上方的“书院门”三个大字是集颜真卿的,那种合适自不待说。两旁的语联为“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

所谓“书院育人杰”,不虚,而“碑林藏国宝”在这里是泛指,也可以理解为实写。文物是有级别的,国宝级文物有它的具体标准,不是一个笼统的称谓。譬如书画,它的确切含义是:凡是被国家专门机构定为“国宝”的,收藏者自己绝对无权处置。我国现存文物的评定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下、学术价值大小等不同情况,主要分为一、二、三级。二、三级暂且不论,一级书法、绘画艺术品的参考标准是: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艺术水平较高,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极高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人手迹;明清以来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画家的精品。

依据刻石及石刻文物的评定标准,碑林国宝级文物的清单我在朋友处见过,那是几页发黄的纸张。碑林共存藏有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

1汉曹全碑

2唐集王羲之圣教序碑

3唐皇甫诞碑

4唐多宝塔碑

5唐颜勤礼碑

6唐玄秘塔碑

7唐迴元观碑

8唐石台孝经碑

9唐开成石经碑(114件)

10大夏石马

11唐大石犀

12唐李寿石廓、墓门及墓志(3件)

13—16 昭陵六骏之一、二、三、四

17唐老君像

18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19唐景云钟

罗列这些国宝的名字时心情很好,有一种如数家珍的美妙,同时还有一种不满足,感到列为国宝级的文物少了,就碑刻而言,至少还可以列进去十件八件。

在碑林的石头上,有我们民族历史上的精英赤心妙笔,书写精魂,它成就了一段千年咏叹。这些民族艺术的代表之作都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结晶,具备世界性艺术经典的一切标准。正如我们面对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不期望它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文学一定要成为世界的良心。作为民族书写的书法艺术,同样也不能成为济世救难的良药,但它表现出的高贵精神不仅代表着我们民族,也代表着人类心灵质量的高度。

“晋之二王”,“初唐四家”,“颠张狂素”,“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一颗颗璀璨的巨星,光照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空。而在西安碑林这小小的院落,都可以寻觅到这些杰出人物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的不朽书写 。“三月水边点点春,风无来处柳有根。背依虬曲看水起,抽出笔墨又一新。”喜欢他们的人会有事可做的。

历经了近千年的

春云夏月,秋雨冬雪

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实际上有两部分组成,前面为孔庙,后面即为陈列保护碑刻的建筑群。在我的思想意识里总将它们称之为前院、后院,实际上我没听到过谁这样称谓它,碑林的朋友也没有。细算来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崇宁年间,而八十余年后的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等第一批碑石才开始向这里移动。

推荐访问:碑石 千载 留圣迹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